敬德学刊

把握“两个 结 合”的深刻内涵,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

时间:2023-11-22 浏览:40

海淀区教委基教二科负责人 | 田圆


1.jp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更是我们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指出 : “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


思政教育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其意义重大,意蕴深远。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要传承好、运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厚植育人底蕴,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启智润心,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夯基赋能,这是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在海淀教育两委的统一协调下,海淀教育充分发挥优质资源集中的优势,不断完善立德树人长效机制,常抓不懈,有效推动教师队伍文化素养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思政课程体系创新与教学改进,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实践方案和经验成果,成为北京市首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基地和实践研究示范区。


2.jpg


今天的会讲以“筑牢文化根基、赋能思政教育”作为主题,凝聚了来自大学、中学、小学以及教科院、教研机构的共同努力,这是海淀抓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具体操作,也是一套有效的机制,其中有来自大学专家学者的理论指导,也有来自中小学鲜活、生动的实践经验,更有教科院、进修学校积极的经验提炼和思考。下面谈四点体会:


第一,思政教育首要的一点是加强党的领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而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一刻也不能离开党的领导。在前期的努力下,海淀区通过大中小联合,全区投入,已经成立了二十四个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共同体,要继续巩固区域内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共同体成效,开展“思·政”大课堂,举办大中小学教师“同备一堂课”活动,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扩大规模、做实做细、优化体系。


第二,思政教育要弘扬教育家精神。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新时代不仅需要一批引领时代的教育家、大先生,更需要无数具有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一线教师。教育家精神镌刻着中国特有的烙印,是“在中国”和“为中国”的。“在中国”表现为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为中国”意味着我们的目标是为了中华文明的传承和中华民族的兴旺。我们要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涵养高尚情操,以奉献精神、仁爱之心、躬耕态度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png


第三,思政教育重点在教师素养提升。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素养落地,提升学生的素养,反躬自问,什么是教师的素养呢?我们如何提升教师的育人素养?如何提升校长的管理素养?这些都应该基于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来深刻理解。海淀区作为北京市科技教育大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魄,开拓创新,高质量回应时代新要求、新期待。要充分发挥基地的作用,聚合高端思政教育资源,依托海淀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为教师研发并提供丰富、切实的研修课程和交流互动场域。我们要紧密结合学校教师工作实际,提升研修效能,紧密结合学校育人场景,把服务送到教师教学的最前沿,实现思政教育策略和路径的动态优化,有效地解决课堂内外对于思政课多领域、多视角、多方位的学习需求,做到入脑入 心、 内 化 于 心、外 化 于 形, 促 进 海淀思政教育更高水平的发展。


第 四, 思 政 教育发展动力在树立育人榜样。


“ 榜 样” 是 可以 看 得 见 的 旗 帜,是能够摸得着的标杆,是身边最真实的存在。榜样有一种无形的感染力,可以在人们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向善向上的积极情怀,生出一种见贤而思齐的自觉与自律。在今年北京市“讲述我和我们的育人故事”活动中,海淀教育有非常出色的表现。筑牢文化根基、赋能思政教育需要树立和宣传更多育人一线的先进个人、典型团队,通过开展多层次的实践经验交流与分享,建立积极导向,激励教师向优秀者学习,向优秀团队看起,不断激发教育教学实践创新。


我们要牢记新时代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准确把握“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努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深度和广度,将其有效融入“大思政课”教育全过程,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大思政,让新时代的思政教育在海淀大地上活起来、动起来、亮起来!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