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德学刊

知“善”美德,融“善”于行

时间:2023-11-22 浏览:39

海淀区上地实验小学 | 王歆玮


2.jpg


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首先承担的是传道。传什么道呢?我认为,传的是为人之道。那为什么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层面中提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国家将友善作为每一位公民应当坚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明友善在化解社会张力、调整社会心态、营造社会和谐的实践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上善若水,地灵人杰”是我校校训,培育“四自一乐”好少年是我校的培养目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引导学生学习“水”那高尚的品格,懂得包容的人,才能更好的接纳他人,接纳自己,接纳生活。学习“水”无私滋养植物,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友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形成的基本传统美德。它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增进陌生人之间的感情,进而推动相互间的协作。能增进公民情感、发挥社会凝聚力,消除不良社会现象,有助于凝聚社会各阶层的力量,维护社会的稳定。


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因此,作为传道者,我从知行合一的角度,为孩子们搭建展示平台,开展“和善”主题系列活动,引导每一位学生知善、行善。


3.jpg


知为行之始


行“善”之路,始于足下。知善意是行路的起点。


1. 感悟生命,善待生命


学生不仅需要学习知识,作为一个个生命个体,需要我们重视学生生命个体的体验与感悟,引导学生积极地面对生活和生命。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电子产品成为了主要内容,但我们知道,丰富的大自然资源在孩子的发展中具有更独特的意义。因此,我开展“我和自然交朋友”的主题活动,在四季中与孩子一起感悟生命的珍贵,善待每一个生命。


2. 了解善意,友善他人


每个人不是孤立地存在于世上,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格外重要。在感悟了生命的珍贵、懂得善待生命后,我携手学生学习友善他人。


诵读经典,知善意。作为中国少年,建立中华文化自信格外重要,因此我鼓励学生多多了解中华经典诗文。在班级开展诗词大会、飞花令、诗词小讲堂等,孩子们读古诗、画古诗、写古诗、演古诗、在生活中用古诗。在浓浓的书声墨香中,学生知善意,形成了成长的根基,丰富了心灵的底蕴。


经典悦读,话善益。根据班级出现的常见问题,我把绘本共读运用到班级建设中,我们一起阅读《大卫,不可以》、《彩虹花》、《最好吃的蛋糕》……通过师生共读、生生合作读、课本剧表演等多样的形式,交流经典作品中人物言行,感受善的益处。


行为知之成


1. 主题活动,行善义


利用传统节日这一契机,开展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班级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善”的魅力。还结合语文学科特色,引领学生将感恩之情化于笔触之间。在父亲节、母亲节时,写感恩卡片、帮忙做家务,为同伴制作夸夸卡,用一个个文字、一个个小装饰将善心生动地展现出来。


2. 大爱凝聚,善行渐远我们走出了校门,在善行路上走得越来越远。许多地点都留下了孩子们的志愿者足迹,他们边行走边体验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疫情期间,孩子们以自己的方式开展了暖心战“疫”行动。他们用画笔、文字把对英雄的敬意表达在作品中,为他们加油。用微视频、书法作品告诉了人们应如何应对防范。用照片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心态。每一个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将善之光播洒到更多的人身上,将温暖传递给更多人。


心存善念,看万物皆有温度;践行善行,令世界充满光亮。做个知善行善的人,传承善良质朴的中华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孕育一代又一代优秀华夏儿女。


4.jpg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