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德学刊

中小学思政课程与传统文化教学

时间:2023-06-05 浏览:617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李晓东



从思政课建设的角度讲,我们非常希望传统文化与思政课形成一个密切、稳定的联系,这种密切、稳定的关系如何实现?我想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思政课融入传统文化教学的根据


1. 根本指导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对社会的重要性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说法,它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这对思政课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宇宙观、天涯观、社会观、道德观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它也是我们思政课教育教学开展的重要依据。从思政课建设的角度来讲,我们需要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这些思想观念和我们的教育导向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这个内在的一致性决定了我们今天所要努力的方向。

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这一指导对于我们当前的这种传统文化教育来讲,特别从思政课建设的角度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都是讲传统文化,思政课与历史课、跟语文课有什么不同?根本的问题就在于这里所提到融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死的,不是过去的、陈旧的东西,它是鲜活的,是我们从历史发展进程当中所凝结出来的智慧,是对今天的社会生活有实际影响的东西,是“日用而不觉”的,相信大家都有所体会。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到底如何落实?这些都应该在思政课教学的过程当中具体体现与实践。还需要注意的是,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当中也明确提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我们强调要发展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在考虑传统文化和思政课的关系的时候,一定要从这个角度去考虑,我们首先解决的是什么事儿?是党和国家的迫切需要。

2. 直接指导

《教育部关于印发 < 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 > 的通知》是思政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直接指导,现在思政课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种讨论、设计都是以这个文件为依据开展的。

这份文件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地位、主要内容、主要载体等等内容。就课程地位来讲,规定了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课程。在讲思政课的时候,我们现在强调得比较多的是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是从思政课的整体性质来讲的。就思政课与传统文化的这个角度来讲,就二者关系的这个角度来看,文件强调了思政课作为核心课程的定位,实际上就为传统文化在思政课中的落实提供了一个根本的依据。

作为核心课程,思政课应该要讲授的是什么?在这里也有非常明确的说法,即传统美德、社会伦理和风尚,思想意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理想信念、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等等内容。在这些方面的落实,应该说思政课跟语文课、历史课的呈现方式会是不一样的。文件还详细地用附件的形式给罗列了学段要求,在不同的学段,我们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要做到什么程度?各个学段的布局是在解决什么问题?文件为思政课落实传统文化教育,架构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结构化的认识体系。

比如说小学阶段,文件提到了三个基本方面,一个是行为习惯养成,第二个是理解认识社会,第三个是认识国情;初中阶段讲到个人品德修养,认识理解社会和认识理解国情。从小学到初中,除了行为习惯养成变成个人品德了以外,其他两个方面是一致的。而一致的表述,其实涉及了程度的层次问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差异性是在进行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时,要充分理解、考虑到的问题,这样才能令思政课产生实际的作用与效果。


二、思政课融入传统文化教学的课程要求与教学实现


在课标中对传统文化是怎么要求的,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实现,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义教课标:不同学段形式有差异

义教课标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个主题化的设计,在课程内容方面,设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教育这个主题。这个主题在不同学段形式有差异:小学三段都把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放在一起说,体现了启蒙性学习的需要。到了初中阶段,笼而统之地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就分开了。

2. 普高课标:不同文化形式有差异

在普高课标里,在哲学与文化部分有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单独的单元。这个单元强调三个基础方面的实践落地,对于理解当前的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同文化形式有差异,用这种差异的形式去落实基础教育,对整个课程的推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未标题-4_画板 1.png

3. 教学方式

(1)以主题方式,围绕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落实基础认识和全面理解

从思政课的落实来讲,要讲出传统文化的文化味儿来,一定要从基础认识和全面理解的角度去讲。而基础认识和全面理解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通过这样的教学主题,体现教育的实际需要。

(2)既做到一以贯之,又充分体现学生的成长阶段和个性差异

要做到一以贯之,即不是在某个阶段讲,而是整个阶段都要讲;要充分体现学生的成长阶段和个性差异,小学、初中、高中各有各的讲法,这个讲法背后有深刻的意味。

(3)将学科特色、素养培育、铸魂育人融入教学的全过程

将学科特色融入教学的全过程,思政课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它的特殊性。将素养培育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就是一定把核心素养培育自始至终作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不是让学生记住几个简单的结论、几个简单的句子就完了,而是要影响他们的思想,要从思想落地的角度去讲素养。要将铸魂育人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最根本的核心立足点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们的党和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让全体中国人有丰富的精神世界这个维度上,思政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这个不可替代的作用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其中最基础的方面。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