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德学刊

中医药文化课程资源助力思政课建设

时间:2024-03-22 浏览:11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       ○  归韫璐 武钰涵


一、思政与中医药文化课程的融合渗透


(一)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 年 6 月, 教 育 部 等 五 部 门 联合发布《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 年)》通知,该通知明确指出,我们要“进一步丰富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 “丰富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形式”。同年,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学指南》,认为传统医药代表着古代人民对现代文明的突出贡献,应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形式融入课程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医药文化能够体现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核、精神实质和价值引领。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全面、系统、完整地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人文精神与道德规范。在思政一体化建设中渗透中医药文化知识,认识中医文化的精神实质,对于提升学生文化自信、保持学生健康的身心、促进学生人格完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规范学生道德行为、遵守践行社会准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学科核心素养


2019 年 3 月 18 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根本遵循和前进方向。培育学科核心素养要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挖掘文化资源。


(三)中医药文化课程与思政课融合的可行性


文化是无形抽象的概念,在思政课程建设中,要通过不同的实践途径进行文化的唤醒、点染、熏陶和传承。十九中紧紧依靠学校的特色课程,将思政建设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借助中医药文化课程这门既具有人文性又具有科学实践精神的学科,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操作层面的学科,既有专业知识的渗透又有文化精神守正与传承的学科进行学科间的融合,发挥中医药文化课程的特色优质教育资源的功能,为思政建设提供课程鲜活的案例和方法论意义层面的情感深化和方法指导,是思政建设人文性和科学性发展的新途径。从文化价值的角度,中医药文化中的整体观念、辩证理论、阴阳互补转换理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尊重、敬爱自然的自然观;以人为本、道法自然的生命观;天人合一、形神合一、阴平阳秘、预防为主、正气为本的健康观,能有效调节个人身心健康,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政水平,提升学生的社会幸福感。思政课可以充分有效的利用中医药文化资源,例如,楼宇烈《找回传统文化“魂魄”与中医复兴》中提到在《黄帝内经·灵枢经·本神篇》里讲:“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避邪不至,长生久视。”中医强调天人相应,提倡顺时而为,这与思政思想中的道法自然、遵循规律的思想以及新发展理念和生态观,辩证施治与望闻问切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可以作为思政课的教育资源。在思政课堂上活用中医药文化资源,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思政素养。


二、实践


(一)开设中医药文化特色课程


结合学校思政建设的需要,抓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成长规律,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接受特点和认知规律,学校开展了中医药文化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开设了不同门类的中医药文化特色课程,课题组成员集体教研,把价值引领巧妙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去,有思政课程理论的实践,有优秀文化的传承,有学生感知到的生活的温度。构建思政德育课程,小学阶段以中医药文化相关的百草园、饮食起居等无声的道德启蒙为重点;初中阶段以自我道德的完善和社会发展形成道德认知为重点;高中阶段以哲学思维方法与培养责任使命为重点;大学阶段以践行和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初步形成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教育阶段课程整体衔接、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的思政内容教育序列。以初中中医药文化课程的思政建设为例:


1、内涵理念:中医药文化课程助力大思政课理念


2、实践路径:课程从文化育人的角度设计了:文化环境的创设,文化内涵的解读,文化精神的弘扬,文化情感的表达,文化符号的体验,文化发展的延续等方面方面的主题育人课程。


3. 融合途径:思政课应有其明确的以文化人的目标,通过从中医药文化中选取素材挖掘时代价值,进而实现学科融合创新发展育人,形成学生坚定的文化自信,深广的学科思维,深厚的道德修养;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长远有理想的职业观;形成学生创新能力和奉献精神等等。总体来说,中医药文化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融合的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为结合点


思政课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和谐、中庸等思想都可以在思政课程中得到生动的体现,例如,在思政课程学会与他人相处中师生交往、传统美德等章节融合中医药文化课程。推动中医药文化与思政课的深度融合,关键在于讲清讲透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融入思政课程,以时代精神激活思政课程的生命力,提升青年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识、理解和认同。


(2)形成完整的人及完善的人格


在生命的思考的章节中,结合中医药文化天人合一的生命观、未雨绸缪的预防观、辨证论治的治疗观、以平为期的调理观、整体系统的藏象学、独具特色的经络学让学生学会整体认识生命的价值,从而实现敬畏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活出生命的精彩等等。在青春飞扬的章节里,学生要学会认识自我,度过青春萌动期,在中医药文化课程中可以结合生活里的中医锦囊,起居有常效率高、养心调神益身心、养肝明目防近视、预防肥胖益健康、科学防治青春痘、安心度过特殊期等,实现思政课程认识青春期与中医药文化课程的有益补充。在做情绪情感的主人的章节中,讲求中医情志的智慧,七种情志的有效调节,让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有效的调节和管理,得到更好的成长,这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自我管理,有助于自身品格的形成,保持身心的愉悦。


(3)学生发展的社会性因素:


思政应关注学生与外界的互动,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如在集体中成长,在社会中成长,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融合互动关系。勇担社会责任、预防犯罪、少年的担当中引导学生成为社会人。这与中医中的一些身心发展心理调节的理论以及“辩证施养”的个性观等密切相关。其次,社会对自身行为的约束:走进法治天地,遵守社会规则中,思政课教育学生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法治精神、延续文化血脉,凝聚价值追求等章节中是学生如何处理自身的社会行为,这与中医中的中医名家、中医医典中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资源:


高中的思政课程,主要在于对哲学思维把握,如探究世界的本质中对世界的物质性的阐释,运动的规律性中的普遍联系、永恒发展及唯物辩证法、从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价值观、矛盾论等等。中医药文化可以为思政课程的建设提供马克思主义哲学资源,实现课程的深度融合。


三、创新点


(一)中医药文化课程的加入增强了思政课程的趣味性


思政课程缺少学生的情感体验,具有说理分析的特征,思政课程应开发生动的课程资源,如实践案例,操作体验,从中医药文化中汲取贴近现实的智慧,有部分学生对中医药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以兴趣激发学生思政学习的内生动力。如结合中医药文化探津、经络和穴位、百草园、情志的秘密、中医抗疫等内容增强了思政学习的趣味性。在思政课程中教师通过列举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实践案例,实现课堂的交流互动,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思政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课程。


(二)从中医药文化中汲取思政课建设文化元素


在校园中探索优秀的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方式和路径,学生需要接受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益的价值观念、有力的精神补给,有效的传承方法。针对部分中小学生价值观理想信念的缺失,思维方法的偏激,社会关系不适应等问题,学校积极探索能够让学生修养身心提高素养的新方式,学校积极探索中医药文化课程中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助力学校课程的发展,学生的实际获得。


(三)中医药文化特色课程与思政课程建设相融合


开设体现思政元素的中医药文化课程,推行“思政课 +X”“中医药学 +X”的课程模式,加强中医药学与思政课程的融合,两者共同推动学科之间的碰撞。在教学实践中,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协同育人的课程实施方案较少,校本课程具有学校的课程特色,紧紧围绕着学校的育人理念实现协同育人的作用。学校的思政课程在全学段开展,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同时在融合发展中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形成活动育人的特色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的教育。在中医药文化课程的建设中,学校积极与中医药大学合作,聘请大学老师开展校本课程,从大学需要什么样的人的角度,渗透中医药文化课程的学科理念,推进学校思政建设的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J]. 求是,2020,(17).

[2] 佘双好,张琪如 .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研究透析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3).

[3]《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楼宇烈,2017.8.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