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德学刊

书香校园美如画 枫丹传来侗歌声

时间:2022-05-25 浏览:31

北京市海淀区枫丹实验小学        ○赵 娜


1.png


作者简介:

赵娜,教龄 5 年,二级教师,担任北京市海淀区枫丹实验小学艺术教研组组长。2020年获得海淀区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称号;2019 年 10 月担任海淀区重点课题——非遗课题子课题项目执行人;海淀区“十三五”一般课题负责人;2020 年 3 月参加了海淀区第九期科研骨干培训班;2021 年 4 月荣获海淀区“十三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 三等奖;2021年 1 月贵州省黎平县文体旅游广电总局授予本人“侗族大歌传播大使”荣誉证书;非遗保护中心授予本人“2020 年度民族文化进校园优秀工作者”荣誉证书。


获 奖 感 言

从 2017 年 10 月至今,我一直在弘扬传播传统非遗文化“侗族大歌”,深入挖掘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感受侗族大歌创新、创编教育的乐趣,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让仅限在侗族区域被了解、歌唱的侗族大歌,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带到各地乃至全世界。


2017 年 10 月,海淀区枫丹实验小学成立了侗族大歌合唱社团并在示范年级开设了侗族大歌校本课程,并由我担任合唱团指导教师及指挥,负责编写、教授侗族大歌校本课程。在这四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得北京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 ;海淀区第十五届、十六届教育科研优秀论文等多个教科研奖项;指导学生陶思宇、宋艾桐撰写的《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侗族大歌的初步探究》论文和《大山真美好》的创编论文分别荣获 2018 全国中小学“创新教育”优秀论文与学生作品案例征集活动学生作品小学组一等奖;海淀区中小学生科技竞赛“金鹏科技论坛”比赛小学组一等奖;2018 年度海淀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新项目二等奖。2019 年 11 月,在海淀区第三期非遗教育研究校园行暨非遗课程实践探索研讨会——育英学校开展了一节侗族大歌区级展示课;2021 年 4 月,在西三旗学区学科联盟研究活动中与我校英语教师上了一节侗族文化——侗族大歌的音乐 + 英语多学科融合研究课。


2019 年 7 月, 带领合唱团参加维也纳第十届世界和平音乐节获得银奖及最具民族特色奖,到维也纳联合国总部演出,获得联合国使者证书,并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节目。2021 年 4 月,荣获北京市第二十四届艺术节合唱展演金奖,并多次参加央视、全国、北京市及海淀区各大重要演出比赛活动,深受广大师生、家长、各方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好评及喜爱。


一、我校非遗课程侗族大歌开发特色与创新之处


(一)总结教学工作,综合实践,提炼教学理念,并将实践活动教学理念和实践过程与结果加以系统化、理论化、模式化,进而为研究结果更大范围的推广铺路架桥。在教学实践研究中让学生初步了解侗族的文化,会唱侗族大歌,并能唱出多声部的侗族大歌及进一步对侗族大歌进行创编。


2.png(二)探索一套科学的、系统的侗族大歌课程学习的教学理论和课堂模式,真正有效地实现我们的育人理念。通过侗族大歌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艺术审美能力,切实有效的加强学生的歌唱能力、合作能力和创作能力,是班级合唱教学的辅助及延伸。形成具有可推广性的新的教与学的教学模式,继而通过实验研究的方式进行可操作性与可推广性的论证。期待发现新的教学生长点,继续完善实践课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同时观察实践活动中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对学生学习能力产生的影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能够体验团队合作带来的乐趣及意义,真正有效地对侗族大歌有深入的、多元的理解。


3.png(三)组织专业的社团活动。通过侗族大歌社团,让孩子们优美、宛如天籁的歌声萦绕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让艺术教育的情感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校园文化的渗透。通过邀请侗族歌师及专家来我校讲座以及展示侗族大歌,普及侗族大歌传承背景、侗族的文化风俗,让每个孩子都能听到原生态的侗族大歌,并能充分了解侗族大歌和侗族文化。


(五)整合社会资源、家长资源,形成侗族大歌学习和传播、弘扬的合力。充分利用家长理事会和艺术社团构建家长与学校有效沟通的桥梁,倾听家长们的意见。家长们对侗族大歌的认可、喜爱与支持,将是孩子们积极学习,有效弘扬传播侗族大歌的重要助力。


二、侗族大歌融入小学班级合唱课堂教学研究的成果成效


(一)学生对侗族大歌的学习兴趣成效


我校在侗族大歌课程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聆听、去尝试、去了解侗族大歌。在听不同音乐形式的作品的同时了解侗族大歌与其它音乐形式的区别,感受侗族大歌这种天籁般清纯的演唱形式,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侗族大歌非遗课程不仅是传统的口传心授,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和教学形式的体现上,都要打破旧的传统模式,由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由知识灌输到知识建构。从而逐步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发展音乐听觉,提高音乐素养,对小学生掌握无伴奏多声部的合唱曲目是极其有利的。


(二)侗族大歌校本课程成效


学校以四年级为示范年级开设了侗族大歌课程,每个月两个课时、每学期八个课时,每学期学习掌握 2-3 首侗族大歌,一学年学会唱 4-6 首侗族大歌。


2018 年 4 月,四年级学生在扬州、南京研学期间,各班在研学路上、茶山采茶体验课程中、研学结业典礼上,均展示了侗族大歌,并自发性地开展了对唱、赛歌展示,期间学生们体会到了侗族大歌的美及演唱的乐趣,声部和声之间团队合作的相互配合,学生通过学唱侗族大歌,运用自身所学的音乐理论知识,结合对侗族大歌的深入探究,进行了侗族大歌创编研究,从而达到了“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


4.png同年 6 月,在学校合唱音乐节上,示范年级有 5 个班,每班都演唱了一首不同的二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侗族大歌,成为了一大亮点,并受到区级教研员及北京市特级教师、专家的好评。


学校对非遗侗族大歌课程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每学期都会派我和学校教师到贵州当地调研学习,2020 年 11 月,贵州省黎平县非遗保护中心授予我校“侗族大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教育示范基地”,我校与黎平县岩洞中心小学、黄岗小学建立了手拉手扶贫项目,后续还开展了侗族大歌研学项目。今后,我校将继续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以更多形式传播、弘扬侗族大歌……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