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德学刊

让生命回到教育主场——刘慧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时间:2021-11-22 浏览:232

image.png在世界范围内,生命教育的诞生与发展均源于对生命问题的关切。尤其面临大的灾难之际,无论是自然之灾,还是人为之祸,都会进一步推动生命教育,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也不例外。可以说,当下疫情向我们发出了必须大力推动生命教育的时代最强音。


一、疫情凸显了生命教育的价值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迫使人们停下了脚步,宅在家中,被每天的疫情牵心、牵动、牵制。生命的问题,尤其是生死问题直接摆在了人们的面前,引发了人们广泛、全面、深刻的生命之思。这也许是国人从来没有过的,其影响也可能是深远的。

(一)普通人的生命觉察与生命之思

这次疫情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眼前的“逆行”、“封城”、“宅”、“卫生习惯”、“防控”等行动与措施,以及与此相伴而生的“恐惧”、“惊慌”、“感动”、“敬佩”等情绪情感感受,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思考。疫情使许多人对生命有了觉察,自觉不自觉地思考着生命的问题。疫情期间,除了战斗在没有硝烟战场的勇士外,绝大多数人则是“宅”在家中。这虽然限制了人们的自由活动空间,但是给了人们或许是一生少有的、充足的、“闲”的时光,还给人们带来许多生死冲击。在疫情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许许多多人和事,无论是令人敬佩的、感动的,还是让人愤怒的、悲伤的,无论是触及泪点的,还是触动心灵的,不由自主地引发了人们一系列的生命之思,如生命与安全、生命与健康、生命与生活、生命与责任、生命与抉择、生命与生态、生与死、生命与爱、生命意义与生命价值等。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单靠个体生命之经验是难以完成的。每个人都需要从历史、文化、他人经验中获得能量与答案,这就需要生命教育。可以说,这次疫情让社会对生命教育有了共识。

(二)中小学生在疫情防控中的学习体验重点

 教育部及有关部门发布的一些文件中都强调生命教育。如2020年2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中指出:注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2020年2月16日,由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发布的《给全国中小学生家长在疫情防控期间指导孩子居家学习生活的建议》中提出:加强生命教育,增强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孩子认识生命的价值,建立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与热爱。2020年2月28日,教育部党组《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中指出:要注重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思想引导,将防疫活知识、战“疫情”先进事迹教育、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在线学习。这些是非常重要的意见和建议,必将进一步推动生命教育的开展。

(三)教育工作者的反思与行动

 疫情唤醒了教育工作者心中的生命教育意识。“宅家”期间,许多教育工作者有时间反思学校教育的“术”与“道”的问题。受功利之惑,学校教育在“术”的层面着力过多,在“道”的层面教育太少,而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离不开“道”的启迪与引导。当下疫情,使教育工作者深刻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以往许多人认为生命教育是“道”的教育,重要也必要但不紧急,现实的学校教育中有许多重要且紧急的事要做。但疫情使他们突破了这个局限,重新审视学校教育,尤其是对生命教育的紧要性有了共识。他们开始积极行动,审视自己的生命样态、寻找生命价值与生命意义、利用现代媒体开展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这是我国生命教育诞生二十余年来难得的状态。如果说生命教育经历了酝酿期、起步期,正处在发展期,那么这次疫情也必将促使生命教育步入发展的快速期,甚至是高潮期。可以预见,今后生命教育不仅会在学校大力推动,在家庭、社会也会如此。

image.png那么,如何理解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关涉哪些内容?生命教育能带来什么?学校生命教育如何定位?生命教育怎么做?这些问题是推动生命教育必须要明确的。它们既是生命教育的基本问题,也是推动生命教育的前提与基础;既是制约我国生命教育普及与深化的关键问题所在,也是未来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重要内容。

疫情凸显了生命教育,引发了人们的生命觉察与思考,凸显了生命与生命教育的价值,推动了生命教育的发展,重新理解生命与生命教育是时代诉求。


二、重新理解生命教育的要义


(一)生命教育:扎根在中国大地

      首先需要明晰的是,我国生命教育是本土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产物。尽管国外生命教育起源早于我国,但我国的生命教育并非“舶来品”,并不是照搬或套用西方的生命教育理论与模式,而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的现实问题之中,基于“本土”研究与实践形成与发展的成果,当然,也有借鉴国外的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

      我国生命教育是时代的产物,其诞生与发展,主要基于两大因素:一是教育本身的变革。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反思现代教育的弊端,批判“应试教育”、推动素质教育、弥补教育中生命“空场”现象,探寻本真教育所在等;二是对生命的关注。伴随着社会发展,人生存需要的物质逐渐丰富,生命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引发了国人对生命的关注,主要是对个体生存状况、对人的生命困惑、人之生命的非自然死亡现象增多(意外和自杀,尤其是后者)、生命意义迷失问题等,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问、生命道德的提出等。可以说正是这两者的交汇、互作,触发了我国生命教育的诞生与发展。

      生命教育不仅关涉一个人从生到死的全过程、生命价值与意义等问题,而且也关涉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人与自然之关系问题等。在推进生命教育的过程,我国教育工作者不断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形成了多视域的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所以说,我国生命教育具有中国特色,是中国当代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之教育转型的标志之一。

image.png

(二)生命的教育与生命化的教育

      何谓生命教育?梳理总结我国生命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存在的、探索的范畴与内容可见,生命教育不仅指向生命的教育,也指向教育的生命,包含两大类,即有关生命的教育和生命化的教育,由此也分为狭义生命教育与广义生命教育,两者统称为大生命教育。

      狭义的生命教育是指有关生命的教育,即围绕着生命所展开的教育。目前,有关生命的教育形成了五个维度,各有其侧重,相互交叉,深度融合。一是人生之维,生命教育指向全人教育、终身教育,关涉生存、生活、生涯等;二是死亡之维,生命教育指向死亡本身及相关问题,关涉自杀防御、悲伤辅导、临终关怀、殡葬文化等;三是生命之维,从生命之真善美的角度,生命教育指向“认识生命之真、践行生命之善、创造生命之美”;四是安全之维,生命教育重在从人的身体安全、心理安全及环境安全等开展教育;五是健康之维,生命教育围绕着人的生命健康,关涉运动、保健、医疗、养老等开展活动。目前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包括身体、性)、心理教育、生死教育、生涯教育等,均属于狭义的生命教育。

      广义的生命教育是指生命化教育,即站在教育的立场思考生命的问题,其核心问题是教育与生命的关系问题。教育为了什么?教育要做什么?教育该怎么做?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站在不同立场、以不同视角,会有不同答案。从生命的立场与视角看,教育只能是为了生命的,教育要做的就是为了生命的存在与发展。所以生命化教育主张,教育要以生命为基点,遵循生命之道,以人的生命为本,为人的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提供有效能量。生命化教育的实质是教育回归其本真,体现教育的本质。从操作的层面看,教育的生命化,意味着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过程、管理、评价等都应以有利于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为标准。目前学校开展的个性化教育、差异化教学、生命课堂、生命化评价等均属于这方面的探索。

 (三)多维多层的生命教育

      若要全方位、深入地认识与理解生命教育,还可通过对生命教育性质的认识与理解。生命教育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生命、善待生命、相信生命、敬畏生命、追求生命意义、实现生命价值、活出生命之美。可以说,生命教育既能帮助人们解决眼前的现实需要,又能应对未来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既有工具性,也有本体性。

      生命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体现了人文主义教育精神,是以人学、生命哲学、关怀伦理、生死学、生命科学等基础,形成的以生命为本的教育观;是“知识本位”转向“以人为本”教育的体现与深化;是将“以人为本”进一步推向“以生命为本”的教育主张,既包括以人为本,又突破以人为本,进入到生命的层面。这里的生命,不仅指人类,而且指它类。生命教育的理念,不仅关注生命世界,而且包括非生命世界,主张以“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的价值观为指导,尊重生命的价值,尊重个体生命的差异性与多样性,为个体生命健康成长、成为优质自己并服务社会进步与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能量。

      生命教育是一种教育原则。爱是教育的核心所在,爱生命是生命教育的核心所在。生命教育就是基于对生命的关爱而诞生,关爱生命既是生命教育的内核,也是对教育的要求。关爱生命的教育,就要遵循生命之道、“顺”生命之道而行,“适”生命之道而动。所谓生命之道,是指生命自身的规律和特性,人类的生命和个体生命所具有的规律与特性,如,每个个体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优质潜能,每个个体生命都兼具生命、类生命、自身生命的规律与特性,是三者的共在。由此,生命教育不能“肆意妄为”,而必须要“回到生命之中”,遵循生命之道,在教育目标设定、内容选择、方法选用、评价标准等方面,不能“一刀切”、“齐步走”,而应为个体生命“量身定做”适合的、能为其生命健康成长助力的教育。

      生命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教育是人的教育,人是生命的载体,生命是人的本体,故人的教育不能没有生命的“在场”,但现代教育中恰恰呈现了生命的“空场”现象。因此,生命教育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其主要具体内容如前所述。在此稍稍展开的是,生命立场的生命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三维度:生命之真有认识生命、遵循生命两方面;生命之善有关爱生命、相信生命、敬畏生命三方面;生命之美有享受生命、丰富生命、优质生命三方面。

      生命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生命的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有效能量,生命世界是一个生命能量交换场,每个人在生命成长中都需要不断地补充能量,同时也为他人的生命提供能量。教育的功能就是为生命成长提供能量,而生命教育本身就是生命影响生命、生命陶养生命的过程,就是给个体生命注入生命能量的过程。所以说,生命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image.png三、学校生命教育的实践着力点

学校生命教育着重培养学生什么?如前所述,生命教育的范围很广、内容很多,有限的学校教育并不能完成全部内容。而且生命教育是人一生的功课,一个人对生命的学习、接受生命教育,还需要与其生命经历、生命体验、生命实践相伴。故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内容可以非常丰富,但不可或缺的是什么?这是学校生命教育首先必须明确的。促进学生生命健康成长,追求成为优质自己,是学校生命教育目的所在。对个体生命而言,成为优质自己是其生命优势潜能的实现,是其生命的最佳状态,也是其生命价值的最高实现。为此,学校生命教育应着力于与学生生命健康成长、追求成为优质自己更为直接且具有奠基性的生命教育内容。在此强调价值层面、道德层面、态度层面、能力层面。

(一)观念层面:“生命高于一切”的生命价值观

学校生命教育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生命高于一切”的价值观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生命教育的现实与长远的价值或根本的社会价值在于遏制战争,维护和平。生命高于一切的观念,则是人类遏制战争、维护和平的“法宝”和原动力。若人人心中都将生命价值置于最高位置,无论在怎样的利害关系中,在做什么时都能以善待生命为基点,那么人类的持久和平就不会是梦想。

学校生命教育要助力学生尊重、理解生命价值。“生命高于一切”,意味着生命价值第一。生命价值包括本体性价值与关系性价值,不论是人的生命,还是动植物生命,都具有这两类价值。

学校生命教育要引导学生敬畏生命、感恩生命。“生命高于一切”意味回到生命的立场与视角,重新认识与理解人在生命中的位置。生命是伟大的、无可比拟的,唯有回到生命之中,人才能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人类的渺小,才能使人真正放下人类中心主义,回归自然之道,重修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才能虔诚地对待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

学校生命教育要助力学生追求生命价值的实现。“生命高于一切”,也体现在为了生命的履行责任与使命担当。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诸多角色,每一角色都有其职责。社会的有序运行、繁荣发展,都依赖于社会每一个成员各负其责。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有其使命。一个人做好自己,就是要做好角色,就是履行好角色责任、完成其使命,就是一个人的生命价值的实现。疫情中,“美丽的逆行者”的精神与行动,让人更加清晰地意识到了一个人履行职责与承担使命的重要意义,在此过程中也彰显着人的生命价值。

(二)道德层面:以关爱生命为核心的生命道德

学校生命教育要引导学生践行生命道德。生命道德是关乎人怎么对待生命的道德问题,是以关爱生命为原则,而遵行的行为规范。一定意义上讲,有怎样的人与生命的关系,就会有怎样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道德是人我道德、人际道德、生态道德的内在基础。今天的疫情,更凸显了生命道德的价值。

学校生命教育要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意识与能力。关爱生命是生命道德的核心。关爱生命就是能平等地对待生命,不仅是对待人的生命,还有动物的生命;关爱生命就是对生命责任,不仅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也包括对他人、他类的生命负责,每个人都应做一个负责任的生命;关爱生命就是尊重生命,生命是有尊严的,生命的尊严必须受到尊重,不仅是人的生命,也包括动物生命。

(三)态度层面:乐观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

学校生命教育要帮助学生拥有积极乐观向上的生命态度。这次疫情,对个体生命而言是一次考验。身体能否免疫对抗、心理能否承受淡定,这次疫情好似一面镜子,“照见”了不同个体生命的坚强与脆弱、勇敢与懦弱、担当与逃避。也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面对灾难时,坚强的、乐观的、积极的、向上的生命态度是多么重要,这是支撑一个人美好人生的重要财富与能量。

学校生命教育要引导学生建立相信生命的信念。一定意义上讲,相信生命是乐观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的“基石”。生命本身具有向上性、向善性、智慧性、关系性、整体性、潜能性、能量性、希望性等特性,给生命以时空,生命就会彰显其力量,正因此,生命是值得信任的。因此学校生命教育要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特性,帮助他们从根基上建立起乐观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

image.png

(四)能力层面:适应时代与未来的生存力

      这次疫情,考验和检验了人的生存力,不仅是个人,还有人类。当前,不仅是病毒,还有人工智能,都在向人类的生存发起挑战,如何应对是生命教育的使命。无论是从生物学还是社会学的角度看,培养具有强大生存力的个体生命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一个人要存活、要发展,就离不开体力、独立生活的能力、应对困难的能力、应对危机的能力,适应时代与创造未来的能力等,而这一切恰恰是生存力的构成因素。学校生命教育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这些方面的生存能力。

生命教育诞生于人类社会由工业向后工业转型之际,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之教育转型的标志之一,是由“知识本位”转向“以人为本”教育的体现与深化,是本真教育的回归,是教育的本质所在,也是送给未来社会、未来人的礼物。

参考资料:

[1]刘慧.生命教育内涵解析,《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第9期,93-95。

[2]刘慧.生命德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