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德学刊

生命至上蕴涵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沉底蕴——宋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

时间:2021-11-22 浏览:196

在今年第3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寄语,高度肯定广大教师在特殊时期坚持奋战在抗击疫情和停课不停学,不停教两条战线上,守护亿万学生身心健康,支撑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在线教育作出的重要贡献;高度肯定了广大教师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中,用爱心和智慧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点亮万千孩子的人生梦想,所展现的高尚师德和责任担当。

image.png

总书记殷切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贡献;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让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特别强调要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确保全面复学、正常复学、安全复学。

总书记的重要寄语高瞻远瞩,内涵丰富,情深意切,催人奋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教师节总书记都会以各种形式向教师表达敬意,今年教师节是比较特殊的日子,9月8号刚刚召开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总书记这个时候发表了重要寄语,对于当前做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和全面复学提供思想指引,为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有一个深切的体会,也跟今天主题相关,生命至上。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沉底蕴。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人类战胜共同灾难既要靠经济科技,也要靠文化文明。中国已经取得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率先实现经济复苏,背后文化的力量筑就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蕴含着以民为本、仁爱理念、家国情怀、道义担当等中华传统文化底蕴,蕴含着不屈不挠、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等红色文化基因,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尤为重视民生、民德、民教。《尚书》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直接体现。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赋予古代民本思想以新的内涵,实现了对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多次引用“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等典故,强调“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党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取得前无古人、举世罕见的巨大成就,许多老师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总书记都给予了高度肯定。

image.png

当前,我们要认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寄予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按照覆盖全体,喜闻乐见,形式创新的要求,把贯彻落实总书记教师节重要寄语精神与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弘扬抗疫精神,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教师建设要结合起来。

一是系统学习,开展系列研讨。各级各类教师干部培训把教师节寄语相关内容纳入必修课程。二是深入思考,撰写系列文章,刊发心得体会和学习文章,形成浓厚的学习解读氛围。三是亲力践行,开设系列课堂。创新课堂形式,各级各类学校可在同一天讲授“特殊的一堂课”或组织一次特殊班会、特殊教研活动,以教师的语言,用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学习教师节寄语感想。四是深刻感悟,组织系列巡讲。遴选优秀专家、归国学者、青年教师、乡村教师等,集体备课、集中培训,结合实际情况赴各地开展巡讲。各省在本省范围内开展巡讲,覆盖到县(市、区)。

前段时间,我看到学习强国推出的短视频“习近平和他的老师”,里面提到陈秋影老师当年把她写的书送给总书记,总书记给她回了一个信,“尊师敬教”。后来我在想,总书记2016年9月9号在北师大发表重要讲话的时候谈到了耳熟能详的概念,“四有好老师”,“四有”当中有“三有”都是讲“德”的。

image.png

所以今天来到敬德书院我感到非常切合主题,敬德书院成立以来开展了六百余场教学活动,总计四万余人次参加课程学习,形成超过30本内容丰富的课程文集,总文字量达600余万。同时书院通过研修、游学、会讲等方式深刻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阅读经典、研究经典。我们要把这些事跟学习总书记教师节重要寄语精神结合起来。

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四句话。特别想把这四句话跟在座的各位教师一起分享,理想就在爱的岗位上,信仰就在学习的行动中,把论文写在教师育人的课堂里,把成果用到立德树人的活动中。

(本文根据讲话录音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阅)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