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德学刊

礼润童心 乐韵童年 ——让传统文化走进童心世界

时间:2020-05-28 浏览:1894

唐亚彬

毕业于北京幼师,于 1991 年参加工作后用利用业余时间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幼儿教育专业,取得了本科学历。工作单位为北京明天幼稚集团,至今在幼教战线已经工作了 29 年,在这期间曾经担任班主任、教研组长、业务副园长、执行园长。

微信图片_20200528164709.png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华民族连绵五千年,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财富,这种积淀需要传承与发扬,这也是作为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南宋著名学者朱熹曾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给孩子们输送源源不断地知识、能量,才有能力担得起教书育人的重担。身为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我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中华文化立场,尤其是在参加集团开设的《国学课堂》学习过程中,东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陈怡教授讲述的《庄子论语今读》、《大学》等,让我领略到了传统文化那种豁达、达观、舍得、放下的精神境界;在区教研室为我们提供线上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让我深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绝不仅仅是道家之道和儒家之术,还蕴含了对人物、自然、宇宙万物的精准解读;与此同时,我还参与了海淀区教育科学十二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实施与策略研究》与“十三五”《利用颜氏家训推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不断地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学前教育的对接,让3—6岁的幼儿接受、热爱传统文化,并使其成为其身心和谐发展的源泉成为了我追求的教育目标。

在反复思考与实践过程中,我最终抓住感受、体验两个核心词,作为贯穿于让传统文化走进童心世界的行动指南,并通过“一个创设”、“三个借助”在实践工作中进行大胆尝试,得到了领导、社会及家长认可,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设一个贴近幼儿生活的传统文化氛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就有明确规定“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然而如何让传统文化与儿童生活环境对接则成为摆在我面前首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我从环境具有相关性入手,抓住环境能把引起幼儿相关经验的各种因素结合在一起,构成新知识这一特点,在园所公共区域环境以及班级环境的创设中,将“青花瓷”“脸谱”“中式窗棂”等传统文化元素作为环境创设的主元素,点缀在幼儿活动照片或者艺术作品上,将弟子规中的“诚”、“孝”、“仁”等运用多种材料制作成具有儿童情趣的情景,展示在墙面上,让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成为一个新的作品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另外,我还在楼道的长廊中、班级的角落里摆放多本运用剪纸、水墨等形式表现的绘本故事书,吸引孩子们来翻看、阅读,让传统文化悄悄走进孩子们的眼帘, “时光不语,静待花开”,无声的浸润、熏陶让环境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微信图片_202005281647091.png

借助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在利用传统节日进行教育过程中,我更关注的是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对节日的内容、特点进行筛选,最终采取适宜的方式来进行。《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了更好地发挥传统节日的教育价值,我注重拉动家长和社区,组织了形式多样的节日系列活动,来唤醒大家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的理解与重视,扩大传统文化教育的受教面。如在中秋节我与家长合作开展了《月夕文化 情溢东升》中秋节主题活动,通过家长进课堂讲述《嫦娥奔月》经典故事、家长幼儿一起制作月饼,观看童话剧《月亮姐姐做衣裳》等,让幼儿懂得了中秋节的含义、体验到了节日的快乐;再如重阳节我们与社区协作,共同开展了《尽孝心 传孝道》重阳节活动,活动中孩子们为社区的老人们制作礼物、表演节目,在家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等。活动后的一天早晨,一位奶奶走到我面前拉着我的手说:“谢谢您,这几天我家宝宝每天都帮我捶背,吃饭时还一定要我先坐下吃他才吃,以往都是我们得围着他转、为他服务,现在,真懂事呀,让我享受到了真正的天伦之乐”旁边的一位妈妈说:“前两天我跟婆婆说话声音大了些,我家宝贝还批评我呢,说奶奶耳朵不好,趴在耳朵边说,不能嚷。”

就这样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走进了孩子们的心,也走进了每个家庭的生活中。新年伊始,我组织了以“传承文化 传递幸福”为主旨的新年系列活动,从筹划新年到对话新年;从构画新年到文化过年,让家长、老师和孩子们逐步深入的感受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尤其是在对话新年这一环节中,“二十三糖锅儿粘,二十四扫房子”这一传统儿歌激起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望,新年时见面了应该说哪些话、不应该说哪些话?为什么要贴年画、请兔爷回家?新年习俗到底有多少,为什么要放鞭炮,现在不能放鞭炮了我们还可以怎样庆祝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促使孩子们走进头脑风暴,去自己查资料想办法。紧接着的自己动手构画新年,又使孩子们走进制作练习场,开始自己动手贴对联、画年画、写福字、猜灯谜。在整个过程中,传统文化与幼儿的现代生活得到了很好的对接,在操作体验、欣赏把玩中孩子们的收集资料能力、动手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均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提高。活动中有的家长感慨的说:“现在生活越来越快了,有许多都被我们忽视了,这个活动也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过年的样子,有很多东西是我们不应该丢掉的。”

微信图片_202005281647092.png

借助大型活动,弘扬传统文化

幼儿园每年都会组织一些大型活动,如庆六一、亲子运动会等,我借助这些大型活动巧妙地将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其中,将娱乐性、教育性融为一体,让孩子在体验快乐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如亲子运动会,我以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结合幼儿的臂力发展不够、腿部力量不够等弱项发展点,精选了一些他们的爷爷奶奶小时候玩过的游戏如抽陀螺、滚铁环、编花篮等作为运动会表演项目,并邀请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同台竞技,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练习中孩子们交流着自己的游戏心得:“我觉得抽陀螺真好玩,比大型玩具还好玩呢,我发现绳子抽到陀螺的上面不行,它就不转了,一定要抽底部才行。”“抽陀螺用咱们的炫彩条也能玩”“编花篮选朋友最重要,要是一个人坚持不了,就都不能进行了,最好有人在旁边,谁坚持不住了可以扶她休息下。”“滚铁环不好,它不听我话总是乱跑,我觉得可以换成两个人一起会好点。”从孩子们的话语中我看到了他们的思考与成长,传统游戏在孩子们的游戏中悄悄的发生着改变,传承与创新就这样在孩子们的游戏中产生了。

六一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盛大的节日,我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吟诵国学经典、体味翰墨书香”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尤其是在吟诵国学经典这一环节,我抓住小班幼儿喜欢角色游戏这一特点设计了教书先生教小书生吟唱“咏鹅”、情景表演加吟唱“游子吟”等角色游戏,让文化这一软实力更贴近幼儿、利于幼儿接受;抓住大班幼儿表现欲强、品德行为初步形成这一特点,开展了《满江红》《少年中国说》的朗诵,让爱国情怀、自强不息扎根于幼儿的心灵;并在六一当天为孩子们提供舞台,让他们进行展示,使国学经典走上舞台、走近家长、走进幼儿心里。

微信图片_202005281647093.png

借助一日生活,渗透传统文化

古诗文一直是我们国家的文化瑰宝,让古诗文与幼儿生活对接是我又一教育尝试。我抓住幼儿学习是无意识学习这一特点,将配乐古诗文朗诵、吟诵统一进行编排,在幼儿进餐、进行桌面游戏、午睡前、离园前等作为背景音乐进行播放,同时还针对个别诗文内容选择适宜的时机向幼儿进行细致的解说,如幼儿吃饭前带领幼儿一起吟诵《锄禾日当午》等古诗,教育幼儿珍惜粮食,做不挑食的好孩子;餐后散步时会和孩子一起吟诵《春晓》《小池》等古诗,在诗韵中感受四季景色的不同于美好;在户外活动后休息时,给孩子们讲述《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故事,让孩子们在故事中增长智慧、感悟真善美。

总之,在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始终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从适宜、适度、适时三个层面,帮助幼儿感悟、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始终牢记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必须世代传承的文化根脉、文化基因,也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深厚基础。”“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的要求,做一名理性、真诚的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让我们的下一代永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编辑:达思潮)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