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德学刊

学人风雨路 五载印春秋——致敬《敬德书院学刊》创刊五周年

时间:2019-12-10 浏览:467

书院之所以为书院,是因为在那里,“书”是最神圣的标志。历史上,书院里名家辈出,翻云覆浪,他们讲学不辍、著书立说,或治一方之学,或砭一时之政,朱熹、阳明之辈,无不从书院起学,广收天下门徒,掀动时代思潮。而书院的刊印出版事业也是随着这些讲学语录、对话与争鸣而兴起,正因为那些传世名论与思想的记录,我们才得以从文字的密码里解读出民族先贤的精神与智慧,了解一代又一代学人的思想印记。

斗转星移,时光变迁,古老的文字还在那里,作为现代书院的历史传承,如遗世珍宝默默发光,时时启育后学,指待来生。2014年秋,北京西山一角,敬德书院的大门缓缓而开,书里来,书里去,忙碌的身影和脚步开启了现代教育书院的新篇章。《敬德书院学刊》作为其重要纸媒,亦向外界传递着这里发生的一切……

image.png

一、进德为本,办书院人自己的刊物

《敬德书院学刊》最初名为《敬德书院学报》,2014年9月28日,随敬德书院落成而创刊,于2015年5月19日正式命名为《敬德书院学刊》。这是一本海淀教育人学习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部刊物。它的诞生标志着海淀教育在传统文化教育传播事业上的用心与决心!是应运时代精神,尊重学术理路,为切实提升中小学教师国学素养而创设的一个学术交流与教育研究的新平台。

学刊的执行主编由海淀教科院院长、敬德书院执行院长吴颖惠女士担任,学术顾问则由京城知名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组成,这样一个专家团队体现了京城学院派的学术主导,对接海淀中小学教师传统文化进修教育,具有相当的权威性与区域特色。经五年打磨,学刊的设计风格澹泊雅正、结构成熟稳定、内容丰富系统,成为书院对内收藏与对外交流的一张靓丽名片。

笔者担任责任编辑以来,曾翻阅对比很多知名书院学刊。经反复比照研究决定,力图让《敬德书院学刊》从内部构成上,以图文并茂来展现书院生活的点点滴滴;从设计美学上,取书院四季景色与代表建筑片段,如书院正门、瓦檐、廊台、影壁墙等作为每期封面,与内文传统细节纹样交互辉映,给读者以整体传统美的视觉感受。这些细节上的考量与琢磨,看似轻描淡写,其背后的打磨与力求的效果寄望《敬德书院学刊》在众多书院学刊中以美悦人、以文化人、以德动人……在栏目内容上,学刊以儒学教育研究为方向,每期设置八个栏目左右,包括领导寄语、春秋论坛、儒风大家、中华·敬德读书会、大事汇要、大事记几个常规栏目,此外,根据当季讲学动态还设置了与课程、活动相关的如敬德会讲、翰墨书香、宋词鉴赏、蒙以养正等机动栏目。这些栏目整体体现了书院或日常的或重大的活动仪式、新闻要闻,记载了书院运行的历史时刻。

image.png

《敬德书院学刊》目前已刊发整20期,每期发行4000册,发表文章380余篇,文字量达1459200余字,得到了海淀区政府、教育系统领导的高度关心与重视,时常帮助建议、鼓励提高水平。学刊从无到有,如幼苗破土,也经常得到各界专家人士的热心点评,积极投稿,寄希望于我们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二、诚敬致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学术对话

敬德书院院训第二句话为:诚敬致用,是荣誉院长楼宇烈先生对书院办院宗旨态度的落脚点。书院功能主推教师传统文化教育培训,是海淀传统文化教育以教师为领航起跑的新型书院。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的意义,并把教师比喻成“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这个起点非常值得期待,其中蕴含着无限的创造与创新可能!不忘初心,牢记教育使命,理解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精髓,系住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传统文化基础教育师资培训的要务。书院学刊以打通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师资资源的方式,利用高等教育师资在传统经典研究上多年的成果,开辟由上至下的输出渠道,使得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相互打通、互为借鉴、有序衔接,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实现多层次、多角度的探讨,二者不再割裂,联系更为紧密。由此,我们非常重视讲学专家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成果,并将这些成果有选择地、切中实地教育教学地收录编刊,使得学员教师们拿到刊物后,准确定位、把握思想,很快致用于课堂教学。

其次,学刊在理论层面上有了对教师的指导后,会选登优秀学员文章。这些学员文章均是在书院培训后及时输出的思考成果,也是对专家理论指导、理解效果的即时回应。这种良性的动态的编辑循环,让学刊如活泉之水,四季涌动,生生不息!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对话不仅体现在学术班课堂授课互动的成果,还体现在春秋论坛、中国教师·敬德会讲的讲坛上,春秋论坛中专门有环节给海淀优秀教师展现传统文化教学案例,现场即邀请相关专家学者点评,如设置“传统文化教育在海淀”分会场进行多方讨论,也曾以“传统文化与师道尊严”“传统文化与师德建设”等为主题推送过许多优秀教师,他们生动的师德案例、中肯的专家点评,都编辑在学刊中,给读者以非常具有现场感与互动感的阅读体验,实现了中小学教师与高校学者对于某一课题或话题的深度探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不再两两相望,而是以彼此尊重与理解的态度求同存异、互通有无。

三、美美与共,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有机结合

虽然学刊办刊核心是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但其内容仍然与现代教育紧密结合。无论古今,教育,都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现代教育的多元化、全球化,易让人眼花缭乱,需要根植民族传统教育梳理出适合本土的理路;传统文化的时代局限性、历史差异性,易让人故步自封,需要从现代教育中开拓视野解放思想。

学刊崇古不复古,在理解传统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充分结合现代课堂教学、学科教学、素养提升等方面为海淀教师、领导干部、传统文化爱好者及各界人士创设一个展现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融合的阅读平台。学刊文章作者除专家教授,还有来自海淀各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们,传统文化学习不设门槛、没有专业限制,只要是佳作、美文,即可发表,因此我们会选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不同梯队的学员作品,使文风不拘一格、多彩纷呈。由于作者源流的关系,学员们大多关注的还是传统文化对教育教学的帮助提升,其次是对自我修养的熏陶涵濡。不同于现代大学学报就某一问题的深入考证,亦不同于一般书院学刊的启蒙养性,学刊尤其注重古今教育之差、古今教育之同,古今教育之发展与继承之关系。由于这些作者和读者,大都是走在时代教育前沿的一线教师,给他们对于传统文化教学发言、发声的阵地,是书院学刊的义务和责任,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有机结合的大势所趋。

image.png

结语:

如今,《敬德书院学刊》早已走出书院、走出海淀、走向全国各省市,作为书院的名片曾参与与北京七宝阁书院、三智书院、曲阜孔子研究院、尼山圣源书院、厦门筼筜书院等知名书院与机构的交流合作,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通过阅读学刊,热心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作为敬德书院诚敬、友好的形象代表,它让社会各界传统文化爱好者们感受到来自北京西山脚下这所书院的奋发探索、深耕力作。

《敬德书院学刊》以它美观大气之风格、传统教化之功用、现代思维之承载,走过了整整五个春秋,伴随着春桃夏槐、秋蝉冬雪,从未与读者失约,它在小小的院落中安静地成长、绽放,传递着书院人的情与爱。随手取来,笔墨飘香,懿德雅意,敬续道传……


(编辑:高丹)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