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德学刊

以爱的教育构建美好生活

时间:2019-07-03 浏览:551

       十九大报告在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强调,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其中第一个就是“期盼有更好的教育”,而我们的敬德会讲也是来回应我们新的时代背景下,首先要改进的就是更好地搞教育。因此,我觉得更好的教育,的的确确要超越知识层面的掌握,可能要更多的在精神层面来引领,在精神层面得到彰显。按照君子人格来培养孩子,这很重要。要使我们孩子拥有君子思想,关键还是教师,教师要树立什么样的形象。

 一

        我们说老师是孩子的引路者,师德素养的体系建设,是尤为关键的。中关村二小杨校长从学校整体的角度来回应了学校文化建设怎么来促进教师的师德发展。他强调了树儒雅之范,立良师之德如何来实现。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校长如何来构建学校教师发展规划,首先体现了校长的领导力。校长领导力第一个很重要的体现就是要形成学校共同的价值趋向!杨校长强调了在学校里面构建一个共同的文化价值趋向,也强调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我们来怎样注重它……他的解读非常看重情感的作用,对心灵的关注,学校的发展超越了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如何从孩子的精神世界、对美的欣赏这些角度来构建他们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才真正使得我们的教育对象回到一个生命的个体,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image.png        第二个,基于这个愿景我们怎么来构建老师的特质。我们要使教师的发展体现学校的价值。杨校长总结了三个点,我觉得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心中有爱,完善自我,引领帮助等等,这是老师们的特质。我特别说第一个特质,心中有爱,后面几个老师在他们的心路历程里面,也都贯穿着这个“爱”字。我们经常讲爱,很多学校都是融进了办学理念、办学思想。然而对于爱,我们应赋予什么样的价值趋向,怎么理解?可能在我们的行为上会产生不同的做法。

       十几年前,我到瑞典去参观,看到瑞典的学校里面,老师特别介绍了中国的“爱”字,但是是繁体的“愛”。回国以后到上海出差,刚好在虹桥机场看到一个公益广告:“字可以简化,但爱不可以。”我们的爱是不是用心的爱?我理解用心的爱必须代表价值的取向,而这个价值取向应该是什么?我觉得就是对孩子的理解,对孩子的尊重。我们说爱孩子,我们总是从自己作为一个教育者、领导者的角度,把自己主观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去,这种爱不是真正的爱。尊重和理解才是。

        后面讲到用情,师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前的关系中老师更多是主观意愿的,“我都是为了你好,我都是爱你”,以这样的价值取向,最后的行为表现对孩子的发展反而限制了学生的主体,限制了他的自尊自信。一个老师的特质非常重要,怎么样理解心中有爱,爱的价值定位是什么?在社会转型期的教育者们,每个人都应该做“怎样去爱”这样的思考,进而构建人与人的关系,使这个社会更和谐。

       最后,杨校长从学校的立章建制,从六个方面对学校初级教师的专业发展做了非常系统的介绍,从一个团队,一个学科,一个沙龙等方面介绍了学校,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思考的。

        另外三位教师,马骉老师他讲的是传承老规矩,涵养好习惯。我最大的感受是中国社会不缺理念,缺的就是执行力,缺的是具体操作的方式方法。马骉老师给我的感受是最深刻的,不仅是用教育理念,而且还通过具体的执行力在教育过程里面,通过方式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他总结的很多,比如写字,应该怎么来写,对孩子的要求——头正肩平背直,包括坐姿等,他有操作的方法路径,来使理念能够转变为现实。执行力与操作方法的缺失,我觉得是中国思维方式里面一直存在的问题。五四运动的时候,我们讲科学和民主,特别是科学。但是我们的科学理念很多,而科学体现的具体路径在我们传统思维中是远远不够的。这一点马骉老师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他操作的东西,自己能够坚守,也有人践行。所以为什么孩子对他的评价是“马老师是有文化的”,有文化是指什么?就是你对做人品质的追求在你身上的体现。所以说你有这样的特质,在学生的眼中你是有文化的。

        王霞老师讲的是按照自己的心路历程去思考怎么来做一个专业、敬业的小学老师。她对几个词的理解有自己的思考。比如立德,崇德,敬德,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教育这个行业培养的是人,对孩子的爱,不是我们从教育者的角度,从自己的角度一味去要求孩子,这点我觉得很重要。敬重自己、敬重教育的规律,是我们在教育教学里需要深入考虑的问题。这是她对如何做专业、敬业老师的思考,她的思考在用自己的生命践行。

image.png

        第三位孟丹老师,她讲述的题目叫做《懂得爱的教师》,这种爱是建立在共情关爱型的关系里面,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因为这种关系,的确有对教育的理解。师生之间的关系现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前的师生关系更多是基于知识传授的主客体关系,学生更多的是掌握知识。而她与学生之间产生了互动共情的关爱型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她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里面,特别是在家校活动里面,怎么样与家长包括学生进行沟通,这一点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基于平等的关系去教学。若师生之间,彼此心中不相融的话,你不会听到学生的心声。师生彼此是在乎的,孩子在我眼中是人,不再是以前掌握知识的个体。比如闺蜜,就是我跟父母不讲的话,兄弟姐妹不讲的话,可以跟她讲,有了这种共情,这种关爱的关系才会使孩子打开心扉,把自己的秘密跟你叙述,你才会听到学生的小秘密。我觉得这种定位超越了很多学校,现在还盯着知识传授这样一种师生关系,还是在主客体关系背景下思考教育教学的老方式。所以,你会看到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孩子也不会向你打开心扉。未来教育需要我们师生关系,建立在一种精神世界能够相互在乎,相互关照的基础上,来实施我们的教育,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感受到关爱。

        进一步说,老师不仅要立德,厚德,崇德,敬德,更重要的是要践德!要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践行自己所遵从的四德发展的标准和定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孩子不仅获得知识,获得人生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使我们的孩子获得良知;也只有这样,我们中国社会才能够真正构建正能量的社会,才能使人获得普遍的幸福感。

                                                         

(编辑:高丹)

毛亚庆 | 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 主任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