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德学刊

听诸葛忆兵教授讲宋词(上)

时间:2019-07-03 浏览:545

image.png        想到词,会想到什么?春恨秋愁,想到宋词,会想到什么,大江东去?面对问道敬德、汇聚笠僧堂、学习宋词的55位学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诸葛忆兵教授开课伊始,问了三个问题,宋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先秦以后,到唐五代唐宋词创作高潮出现以前,有名有姓的诗人创作了哪些情爱诗?为什么诗经时代大量写爱情之诗只有少部分写民生疾苦的作品,而之后到了唐末五代词出现前却是大量的写民生的诗,爱情诗几乎消失?

       宋词的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感,春恨秋愁、离愁别怨、相聚和欢乐。先秦以后,到唐五代唐宋词创作高潮出现以前,的确好像找不到多少情爱。为什么产生这种现象?这些问题提出来,一下子打开思维的空间,的确让人思考。

一、唐宋词出现之前诗歌创作中的情爱心理表现

       有学员老师提到《诗大序》,诸葛教授予以肯定,儒家要求文学起的是教育作用,“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文学教化改造百姓。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学而优则仕,那么首要的是要表达正确。儒家学说中男女情感是禁止的,就《诗经》而言,孔子是没有对《诗经》中的诗歌进行解读的,都是后代的解读,所有对《诗经》的解读都是指向一点,文学创作不可以写男女之爱,男女情爱是儒家鄙视的。比如对《关雎》《汉广》的解释。儒家在男女情感等方面的限制是非常严格的,孟子说: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权也。后来宋明理学的出现,贞节牌坊的树立,甚至程颐的《河南程氏遗书》中提到有“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或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所以后代文学出现了大量写现实、政治、民生疾苦的诗歌。所以在中国文学传统中,情爱是一个被压抑被歪曲、被遗忘被窒息的话题,唐宋之前,文人很少涉足男女情爱的描写,只有在民间创作中才能找到坦率真诚热烈大胆的男女情爱的表现。

       诸葛教授谈到,这一时期,诗人情爱心理迂回曲折或难以自我控制的表现,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方式:其一,南朝写艳情一类的宫体诗。质量比较差,一般不进入我们的文学史,南朝时期,朝廷更替很快,很多皇帝是没理想追求的,只是追求眼前快乐,所以就及时行乐,还提出“文章且须放荡 ”,与儒家对文学的要求是违背的;其二,模仿民歌的创作。比如刘禹锡《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民歌领域,写的最多的就是男女情爱,还在继续着《诗经》的传统。只有个别文人不在乎外界认为模仿民歌低俗评价的同时,且性格比较坚定刚硬的文人才会向民歌学习;其三,游子思妇或闺妇思边之作。比如沈佺期《古意》: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浪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这一类诗歌数量很多,但是主题可以做另外一种解读。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依靠男性进行农业生产,如果大量征役男性去劳动、打仗,那么靠人力劳动的农业生产就会荒芜,整个国家的经济就会凋零,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这类诗是涉及重大社会问题的,还是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古代诗人多写到这个主题。比如杜甫《兵车行》: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男女相思与社会重大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再如高适的《燕歌行》: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其四,悼亡诗。元稹《遣悲怀》: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诸葛教授认为,古人写妻子只有在去世后写,而且对女子的定位基本都是相夫教子。

       由此得出,唐宋词出现之前,古代文人在文学创作中之情爱压抑由来已久。

二、词:文人情爱心理的表现方式

        词的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感,这样的特点是怎么形成的呢?通常我们说诗言志,词言情。情特指男女之情。词是配合一种音乐兴盛起来的,即燕乐(宴乐),词是配合燕乐(宴乐)歌唱的歌词,主要是流传在酒宴之间。人在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需求,儒家教化作用下,文学几乎没有娱乐性,而周边少数民族的音乐还是多种多样的,他们的音乐是娱乐的、活泼的。沈括《梦溪笔谈》卷五:“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 燕乐是酒会上十七八女子唱的音乐,比较风花雪月的,是酒宴间娱乐所为。因此,由词的传播场所、歌唱者身份、功能作用等三个方面决定了词的特点,大多是写男女情感。

        词配之演唱的燕乐是在隋唐之际形成的,而到晚唐五代是词的创作的第一次兴盛,这中间隔了三百年时间。其中原因是因为词的特点和儒家所说的为政治社会服务是背道而驰的,文人没有参与词的写作。唐朝的民歌在《敦煌曲子词》中有100多首民歌,但创作比较粗糙。词在民间是繁荣不了,中唐时文人加入词的创作队伍,诸如《忆江南》《渔歌子》,但不写男女情爱,词就不可能得到繁荣。张炎《词源》卷下:“簸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盖声出于莺吭燕舌间,稍近乎情可也。”词写情才是正宗。有名的故事就是苏轼问歌者:“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只有在中晚唐这样一个社会享乐成风、道德价值体系相对崩溃的时代,歌词才能找到适宜的土壤,迅速滋生、繁衍。晚唐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皇帝骄奢华靡,文人开始进入一种纵情享乐年代。诸葛教授举了杜牧、温庭筠等文人的例子。中晚唐以来这种骄奢华靡的世风,为“曲子词”的创作高潮的到来提供了大好时机,并最终促使词的委婉言情的文体特征的形成。五代时皇帝德行败坏到极点。李煜《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好一个“别殿遥闻箫鼓奏”,诸葛教授评价其是“可怕至极”。社会享乐、道德价值体系崩溃这两个方面条件,在晚唐五代都已经具备。文人们在纵情享乐之时,又解除了道德规范的束缚,艳词创作,如雨后春笋,遍地生长,艳词迎来了第一个黄金创作期。“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词人们在这种全新的文体中尽情叙说自己的情爱体验,表露自己的情爱欲望,“花间”创作风气,弥漫了整个时代。

三、宋词表现情爱心理的文化背景

       宋代存在了316年,在最初太祖、太宗、真宗三个时代的80年间,宋词创作几乎没有,诸葛教授研究这一时期的词的创作留到今天的是34首。他认为,国家重建、道德评价重建,文人出仕为官,造成了词的创作在宋代前期的空白期。词的再度繁荣与宋代特殊的国家政策有关系。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将一切大权都收归中央,其他方面对官员相对宽容,鼓励大臣“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宋史·石守信传》)据考证,宋代官俸比汉代增加近十倍,比清代仍高出二到六倍(详见彭信威《中国货币史》)我们熟知的许多宋代文人都是有许多田产,有许多家妓的。因此,享乐之风逐渐盛行。到了宋代,道德价值体系虽然得以重建,但是唐末五代以来以歌词写艳情的创作传统已经形成,千百年来文人被压抑被扭曲的情爱心理在这里找到比较自由的表现天地。宋代社会的享乐风气,继续为歌词的繁荣提供适宜的环境。

         整个讲座诸葛忆兵教授站在社会历史文化的高度,观照词产生兴盛的原因,为我们展开了教科书之外的宋词面貌,真切生动,宛如画卷,让我们看到了许多理应是常识的宋词知识。同时,将那些我们似乎熟知的诗人、词人,通过详实丰富的史料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刘禹锡的刚硬、李商隐的晦涩、杜牧的薄幸、李煜的荒唐,等等,让我们不再只是简单欣赏诗词,而真的是在阅读诗词,乃至阅读历史、阅读社会、阅读文化。

                                                                                      

(编辑:高峰)

敬德书院  |  宋俊玲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