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德学刊

传承老规矩 涵养好习惯

时间:2019-07-03 浏览:706

        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北京人,因此我从小便在这老北京的规矩中熏染、浸润。打招呼要先叫尊称、吃饭时不能一只手放桌下、打喷嚏要背过脸儿……这些都是小时候听长辈说得最多的话。而我,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天天长大了。我发现,这些老规矩帮助我形成了良好的品行,在与同学和朋友的相处中,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信任。

        后来,为人师的我,从参加工作的那一天起, 心中便增添了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始终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以此来影响我的学生,将这些北京的老规矩教给他们,也将这些宝贵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给他们。

        来到中关村二小,学校所倡导的“做内外兼修的儒雅教师”的教师发展理念一直激励着我。“教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也成了我努力追求的一种境界。

image.png

       从事班主任工作近20年,我始终坚持从小处入手,从小事着手,将教育寓于学生每一天的校园生活当中,寓于每一个生活细节之中, 以小见大,引领学生们天天进步,人人进步, 从而实现学生品行、人格的健康发展。

一、坐有坐相

        老北京人讲究坐要有“坐相儿”。“坐相儿” 就是坐着的姿势、坐着的样子。好的 “坐相儿” 什么样?按北京的老规矩,叫“坐如钟 ”,即坐在那儿,像钟似的。这钟可不是家里挂着或摆着的钟, 是庙里或者从前村口挂着的那种大铁钟。

        每接一个班,我都会利用班会时间,结合具体生动的图片,为学生讲解什么叫“坐如钟”,怎么坐才是“坐如钟”,还会身体力行地示范给学生看。我在班里制定了上课听讲的规矩,即“坐姿、眼神、把门(儿)”。这要求学生上课听讲要做到:坐姿——头正、肩平、背直、足安;眼神——老师讲课看老师,老师写字看黑板,老师读书看课本;把门(儿)——听讲管住嘴,发言先举手。有了这些具体细致的要求,学生自然知道了该如何去上课,如何上好课。而我也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每节课都对学生落实这项要求的情况进行检查,还特别设立了“坐姿奖励牌”,旨在表扬优秀,树立榜样, 鼓励后进,共同进步。就这样,学生在一节一节的课程中,一天一天的学习中,逐渐养成了正确的坐姿习惯和良好的听讲习惯。

二、吃有吃相

       北京人吃饭时的规矩很多,对吃饭时的“吃相儿”是非常在意的,要求吃饭的时候,不能狼吞虎咽,不能出声儿,不能开玩笑,更不能大声喧哗、打打闹闹。老年间说到聊闲篇儿时,总是要说“茶余饭后”。为什么要说“饭后”,而不说“饭时”呢?就是因为吃饭时是不准说话聊天儿的。我从小在饭桌上吃饭,那规矩就更多了,长辈不落座,晚辈就不能先坐;一碗饭不够吃要说“添饭”,不能说“要饭”;布菜要分长幼等。直到现在,这些老规矩我都遵循着。

       工作以来,回想自己的午餐时间,我不是和学生一起吃饭,就是陪伴学生用餐。我从小养成的用餐习惯便是吃饭不说话、不磨蹭、吃得香、吃得干净。有的学生见了,就悄悄和我比赛,吃完饭拿着餐盒给我看,和我一较高低。

       于是,在观察学生一段时间的用餐情况后,我制定了吃饭时的规矩,即“无声、光盘、不挑食”,就是要求学生吃饭不出声,光盘不浪费,用餐不挑食。从学生一进校开始,我就将这样简单易懂的要求告诉也们,同时给他们讲吃饭时说话的害处,告诉他们浪费粮食是可耻的行为,而光盘、不挑食是对食堂师傅辛勤劳动的一种尊重。提出要求之后,我便坚持每天对午餐情况进行评比,吃得安静、干净、不浪费的孩子可以获得小贴画一枚,每周对五天都得到小贴画的同学再进行奖励,用小贴画换大贴画。一段时间过后,我便拉长了评比周期,开始到实行周评比,对每月用餐表现优秀的同学颁发”文明用餐小明星”勋章,给孩子更大的奖励。

三、东西归位

        东西归位,就是把东西放回原处。老北京的家庭,讲究生活有条理,忌讳乱扔乱放。从小长辈就要求我,回家要把外衣脱下挂好,文具用后 归位,玩具从哪里拿的要放回哪里去。无疑,这些要求也适用于现在的学生。

       上班以来,无论在哪个办公室工作,我都愿意把自己的办公桌收拾得整整齐齐,东西尽量少,摆放要有序。教了这么多学生,每次我的学生来办公室找我,或者到办公室抱作业,回来总会跟同学说:“马老师桌子简直太干净了!”更有意思的是,曾经有一群孩子为了证实真假,集体去我办公室参观我的办公桌,以此来证实我的有序有没有那么神奇。

       因此,我以此为契机,在班里提出了“人走、桌净、插椅子”这项要求,告诉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时桌面要干净,书本要放到指定的位置,同时要插好椅子。

       提出了要求后,细致入徽的指导和坚持不懈的检查至关重要。具体来说,我会选择学生上操或上科任课的时间,拍下教室卫生的照片,等学生回教室后给他们看;或者在学生下课回来之后,让他们一组一组进教室,站在教室前方观察教室的环境卫生,然后谈此时的感受。学生们此时会“上我的当”,当教室卫生不好的时候,大家都会说“乱 ” 或“不舒服”,借此机会,我开始认真地教他们如何收拾桌面、怎么插椅子、在什么时间要做到“人走、桌净、插椅”的要求。同时,我会找一张收拾得最干净的桌子,展示给大家看。教了方法、明确了要求后,我趁热打铁,给学生挖一个更深的 “坑”:当学生们按要求收拾好桌面、插好椅子之后,我再拍一张照片让他们讨论,学生们都说“教室看着就舒服、美”。这个好习惯就顺理成章地植入了每一个学生心里。

        2018年年初,我参与了“北京市最受欢迎教师”的评选。提交的申请材料中包括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其中有两篇文章令我非常感动。

(一)

        和马老师分开快十年了,每年教师节我和班里几个要好的同学都一定会去看他,还得和他小聚一下。最喜欢和马老师一起吃东西。马老师一如既往,我们也是习惯成自然,无论吃什么,不多点,不浪费,吃得快,吃完马上请服务员把桌面收净,然后再开始聊各自的生活、各自的工作。 这么多年了,回想小时候和马老师一起学规矩的日子,回想起那些有马老师陪伴的日子,真是忘也忘不掉。                                                               

(二)

        晚上九点,在实验室忙完最后一项任务,如往常一样,我起身,像是下意识地收拾了桌面,把凳子规规矩矩摆回了原处,才忽然想起来“人走、桌净、插椅子”,恍然间,已是十多年前养成的习惯了。

        古人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若论至此,身为班主任的马老师,却肩负起了远超于师者之责任。自幼,那些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他言传身教,诲人不倦;长大以后,每每遇到难握的关卡,又总是要听着电话那头传来一句熟悉的 “孩子,这事儿你听我说”才愿意心安。那些道理,依然是他说给我听。

       回想起来,幼时为师,终生为父,此生难忘。

       就凭着多年来的言传身教和教育培养,我所带的 班级都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认可,他们都认为我班里的男孩子儒雅,女孩子优雅,无论是各学科做课,还是其他各项教育活动,大家都愿意找到我的班,让我的学生参与。不仅如此,我所带的班级还被连年评为优秀班集体。

       从教至今,我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努力用 自身良好的品行、人格感染我的学生,希望能够影响到他们的现在乃至未来,让薪火代代相传。用心做教育,在这条道路上,我会始终坚守,乐此不疲!

(编辑:高丹)

中关村第二小学 教师  |  马骉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