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作为文学的中华诗词(一)

时间:2018-04-09 浏览:483

  中华诗词是在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中国人的艺术,当然也是人类的艺术。这种艺术的最大特点是,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就是说能以最精短也最精妙的语言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和最微妙的情感,因此深受中华民族的喜爱。我们读到最早的中华诗词是相传虞舜时期的《南风歌》和《卿云歌》,距今四千多年。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是文学使中华诗词一路走下来,走了四千多年,是文学使中华诗词还会继续走下去。只要汉语言文字存在,中华诗词就一定存在。今天面对中华诗词蓬勃发展的局面,我想以当代文学为背景,以“作为文学的中华诗词”为切入点,谈谈对当下旧体诗词创作的看法,谈谈旧体诗词的当代审美问题。目的是想引起诗词界和文学艺术界对旧体诗词的重视和注意,关心旧体诗词建设,客观地认识旧体诗词,是好说好,是不好说不好,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提高旧体诗词创作整体的文学水准,恢复旧体诗词的当代声誉,扩大旧体诗词的当代影响,引导旧体诗词创作的健康发展。


blob.png 一、问题的提出 blob.png


  “作为文学的中华诗词”,在今天提出这么一个命题,主要基于如下判断:

  第一,好诗多。我说的“好诗”是指具有文学艺术品质的诗词,也就是说是文学的诗词作品。最近三十多年里,旧体诗词由20 世纪 80 年代的复苏到进入 21 世纪的复兴具有两个标志性意义的事件是,1987 年成立的中华诗词学会和 2011 年国家设立的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华诗词研究院的成立,第一次有了诗词文学的“国家户口”。今天旧体诗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产生了很多很好的诗词作品,也产生了很多优秀的诗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喜人局面。现在的确处在一个诗词繁荣的好时代。人们有钱又有闲,有知识又有文化、有智慧,不像封建时代,读书人少,写诗的人也少。今天的人拿起笔来,打开电脑,就可以用四六句子说一些文雅的话,写一些短小的诗词,随时随地把自己的经历和观感记录下来。因此今天出现“数十万诗词大军”,年发表诗词数十万首,就是顺理成章的事。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文化现象。在这么一个庞大的诗词写作群体里,当然会产生许多优秀的诗篇和优秀的诗人。这一点不奇怪。如果没有好作品和好诗人那才叫奇怪呢,因为中华民族毕竟是一个智慧的民族,写诗的人大抵是不蠢的。主流文学的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不要老拿没有出现当代李白、当代杜甫,就轻看旧体诗词,因为我们迄今也没发现哪一位当代作家超过了曹雪芹和鲁迅。文学是全民族的事业,各有各的好,还是宽容一点好,心平气和一点好。

IMG_2885.jpg  今天好诗不少,好诗人也不少,这个客观事实谁也否定不了、谁也抹杀不了。这是诗词发展的主流,应当充分肯定。这也是当下旧体诗词一个基本的形势判断和价值判断。如果动摇了这一基本判断,也就动摇了中华文化的当代传承,中华诗词就缺乏立足的根基,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和必要。因此我们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作品说话,理直气壮地讲今天的好诗好词,讲今天诗词发展的好形势好局面,讲旧体诗词是中华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文化界和全社会都能认识新时期以来持续兴起的旧体诗词热为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对当代文学所做的有益贡献。因为与主流文学比,旧体诗词在今天还是一个弱势的文学群体,需要得到社会的扶持和鼓励。同时,也要看到诗词作者的不懈努力和顽强坚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作用,这种价值也是不能低估的。

  第二,文学性少或完全没有文学性可言的“非诗”也多。现在不少诗词看上去也挺“诗词”,虽然也平平仄仄,虽然也起承转合,虽然也修辞炼句,但是它仍然不能称作“诗”,更不要说“好诗”了。因为这些“诗”只是徒有诗词的外壳,它的内核被掏空了,与中华诗词的精神意旨与诗性要求渐行渐远,甚至完全找不到“诗”的感觉。对于这些诗词,人们越来越觉得面目生疏,而不是亲切可爱。引不起读者阅读快感的旧体诗词就不能充分吸收社会的新鲜营养,必然导致生长发育不良。不能不看到,读多生厌,是当下许多旧体诗词的尴尬处境。image.png第三,不成比例。就是说“诗”与“非诗”不成比例。“非诗”的量大大多于“诗”的量,致使“诗”被湮没在太多的“非诗”里。“诗”被“非诗”遮蔽了。今天已经进入个性化写作的时代。

  谁都想表达一下自己,文学一下自己,手机、计算机写作又没有编辑把关,十分方便快捷,手指轻轻一按就“发表”了,闪电般传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这也是“非诗”多的原因。人们说今天的旧体诗词是“诗人不多,写诗的人不少;作品不多,出书的人不少”。这两多两少反映了社会对旧体诗词的总体评价。

虽然今天有这么多诗人在写诗、发表诗、出版诗,但事实上,旧体诗词并没有成为今天的大众阅读,更多的旧体诗词局限在小圈子里、小地域里、小本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旧体诗词一直没有进入主流文学阵容,总是在文学的边缘地带徘徊。

  更有一些地方的旧体诗词社团归属老干部部门和体育部门管理,旧体诗词写作成为一项娱乐养生、健身健脑的文娱体育活动,与文学艺术一点都不沾边,这叫诗词作者很是难堪和气短。因此,今天特别需要从整体上评估旧体诗词。既要看到取得的成绩,也要看到存在的不足。可喜的是主流文学已经开始重视并关注旧体诗词建设。2011 年 9 月 7 日中华诗词研究院的成立;2011 年 10月 30 日,中国作家协会出版集团、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华诗词学会联合在京召开了“首届中国旧体诗歌学术论坛”,主流文学作家、诗人和旧体诗词作者坐到同一个屋子里来讨论旧体诗词,这在以前是没有的事情,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会议。但是,旧体诗词进入主流文学还有一段比较长的路要走。关键还是旧体诗词自身要说得起话,诗人们要拿出文学的诗词作品奉献给社会。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强筋健骨,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尤其要提高旧体诗词创作者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价值水准,要适应读者的文学期待,恢复旧体诗词的本来面目。因此,谈旧体诗词,不能不首谈其“文学性”。



责任编辑:木之子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