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德学刊

傅首清:诗 教,传承中华文脉

时间:2017-12-12 浏览:3138

    敬德书院举办主题为“古典诗词与家国情怀”的春季论坛,共同讨论传统文化教育的话题。作为干部和教师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基地,敬德书院致力于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推广和传播工作。建院两年多来,敬德书院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新、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根开花、发扬光大。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源泉。

    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注重实践与养成、需求与供给、形式与内容相结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使其有益的文化价值深度嵌入百姓生活。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过程中需要在国家重大节庆活动中体现仪式感、庄重感、荣誉感,彰显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树立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

    《意见》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培养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文化复兴、教育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认真贯彻落实。今天的活动就是落实《意见》的一项很有意义的重要举措。

    今天是四月初二,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称为“亚圣”的孟子的诞辰。他的仁政理念、民本思想至今仍有深刻而积极的意义。他首先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善养浩然之气”等思想,滋养和塑造了我们的民族精神,激励和成就了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华儿女,成为了中华文明经久不衰的动力,也成为了我们民族的基因。今天举行这样的仪式,就是让我们感受千年来对孟子的尊崇,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我们更好地传承优秀的中华文明。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古典诗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展现了中文的优雅、精致。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诗词教育都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清道光三年的《兴贤书院教条十则》,就明确告知学子们,诗词创作干系极大,要求诸生童必须“急学”。即便是士子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了翰林院,还要参加“月课、散馆、大考”,而这些考查,“惟试诗赋”。如果考生用错一字或者押韵错误,则会面临“罢斥不用”的后果。由此可知,古代的诗词教育是何等重要。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炉火纯青的文字表述、富藏智慧的人生哲理,既是我们的精神食粮,也是人一生中文化修养的基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中的悲愤感慨和家国情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慷慨豁达和爱国深情,“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中的家庭温暖和孝亲之情,以及“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人生体验和生活情趣……以上种种,不仅是德育、美育的生动案例,而且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经典实例。以诗词教育作为抓手,在中小学教育和师资培训中进行公开课展示,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诵读比赛,都是“开展好国民语言教育”的重要方式和方法。

    以诗心养童心,能够培养学生的好学心、好奇心、探究心;以诗情养学情,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师生情、同学情。诗词的格律句式,展现的是中国特色;诗词的平仄用韵,展现的是中国风格;诗词中蕴藏的哲理矿藏,展现的是中国气派。可以说,诗词教育,启迪的是文化自觉;诗词教学,带来的是文化自信。诗词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生活,正是继承古代的诗教传统,传承古典的诗教文脉,将“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用诗意的方式,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方式。诗词融入学生生活,使莘莘学子能够得到心灵的丰厚滋养、修身的丰润涵养和健康的平衡怡养,真正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总之,古典诗词是一个集哲学思想、人生经验与审美意蕴于一体的文化宝库。借助诗教可以让中小学生在优美意境中培养现代审美情趣,增加生活的美感体验,提高人生境界,开拓出更为广阔的生命空间,从而成为既精神健康又情趣高雅的现代人。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