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丨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教学相长读《论语》记

时间:2022-06-06 浏览:184

 作者:刘畅(北京市十一学校一分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就像一位无声的老师,于细微处循循善诱,其优美的语言,精炼的表达,切实的分析,鲜活的例子如春雨润物无声让炎黄子孙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论语》即是经典之一,接下来,我就讲一讲《论语》给我和学生带来的生活启迪。


一次偶然的机会,班里一个爱读书的孩子想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一个朗读社团,想让我推荐读物,我推荐了《论语》。起初只是希望孩子们能有一点古文的语感,为将来学习文言文奠定一些基础。但令我非常意外的是,在与学生一起诵读的过程中,我和学生都从《论语》中获得了许多学习和生活的智慧,以下分享几个案例:


图片
图片



结合生活体会学习的含义



翻开《学而》篇,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生在诵读这句话的时候,我就在想: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能在学习和生活中体会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吗?学生要是问我怎么解释这句话,我该从何说起呢?于是,我反问学生:“你们在学习一门课程,或者掌握一项技能的过程中,哪个时刻让你觉得很愉悦呢?”学生想了想,有的说:“我学会骑自行车后,和小朋友比赛,我赢了,我就很快乐。”有的说:“老师教我会认字,和爸爸妈妈旅游时,我能读懂景点介绍,我很有成就感!”还有的说:“我学做了一道菜,母亲节亲自下厨为妈妈制作,我很高兴”……听了同学们的话,我很受启发,我突然发现,在大多数人看来难懂的圣人语录,如果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就比较好理解了。


于是,我把“学、时、悦”三个字单独呈现,问其中一个学生:“你能用这三个字说说你学骑自行车的过程吗?”学生立刻回答:“我学会了骑自行车,再和小伙伴比赛时用到学会的技巧,我就赢了!”其他同学也互相讨论着,就在我与学生的共同讨论中,得出了一个共识:学而时习之就是学了知识或一项本领后,在适当的时候用到,而且还帮自己解决了问题,这确实让人很快乐。因此,学习的目的是更好地指导实践。虽然学生说不出这样专业化的语言,但是从他们充满童趣的表达中看得出来,学生和我都已经默默地接受了先贤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发现了学习的真正含义,我也希望孩子们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观点来面对今后生活中的挑战。


图片
图片



人生的规划从一个问题开始



和孩子们一起读《论语》,给我最大的帮助就是:孩子们心意单纯,“思无邪”,问的问题非常纯粹。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孩子们的一个问题,引发起我对《论语》章句的深刻思考。在学生与我一起读《为政第二》时,学生问我:“老师,所有人都能三十而立吗?是不是我到五十岁也能知天命了?孔子这样说真有意思!”是啊!回想一下自己,现在已是不惑之年,为什么我对生活中的人和事还有那么多疑惑呢?我对学生说:“是啊!我们一起读读孔子说的话吧,找一找为什么孔子能够三十而立?”学生读了几遍原文,我在黑板上用阶梯的方式把语句呈现出来,如(图1)

 

图片


学生看了以后立刻明白了,因为孔子十五岁时就立下远大的求学志向,一直努力,所以三十岁就确立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四十岁也就没什么疑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继续在阶梯上添加了一至六年级,让学生想一想小学阶段该怎样规划自己的学习,如(图2)

 

图片


学生纷纷讨论:一年级学好拼音,二年级积累词语,三年级多读课外书,勤练习写作……此时,我与学生再一次得出相同的结论:如果自己也想达到孔子说的境界,必须从小立下志向,并朝着目标不断努力,将来才能有所收获。


图片
图片



在诵读中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语言学习与运用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和提升审美品味的重要途径。


在与学生一起诵读《论语》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在逐渐得到提升。当学生读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时,有的孩子提到了学过的课文《人之初》中的一句话: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里的琢和《论语》中的“琢”一定是一个意思,就是打磨玉器的意思。这句话不用老师讲解了,大家一定能理解它的意思。这样的学习方法就叫做举一反三,又有学生提到:举一反三好像也是孔子说过的话,好像在哪一篇里读过,于是,我们又翻到了《述而第七》:“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果然找到了举一反三的出处。同时发现这样的学习方法也许就是孔子教导我们的“温故而知新”。


课下我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我并没有直接把相关语文知识提供给学生。所有的学习都是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自己结合以往的知识经验发现问题,和老师一起寻找答案,进而获得主观的学习体验和经验。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培养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经典作品的文化自信,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与学生学习《论语》的体会:我想还是那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在与学生一起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我们孜孜不倦地聆听着孔子的教诲,用《论语》里的话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在古老的经典中汲取精神的营养。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点让我感到非常意外,孩子们对于流传几千年的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一点也不陌生,反而对孔子及其弟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很感兴趣!读起古文来也朗朗上口。现在,我们的学习还在继续,我也会不断记录下我与学生学习《论语》的点滴心得,把这份美好传递下去。


图片
图片


图片

专    栏

探    索

供稿 | 敬   德

责编 | 惠   风

美编 | 水芙蓉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