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杯“醍醐”,清凉一夏 | 餐桌上的训诂

时间:2022-07-29 浏览:214

有一种止渴生津的饮料,叫做醍醐(tí hú)汤。这种饮料主原料是乌梅和蜜,外加少许白檀末和麝香。这种汤为什么名为醍醐汤?有人说,是因为它特别精美,像醍醐,而醍醐是牛奶中的最精提炼物。这个说法似乎不很有道理。


醍醐确为牛奶的精制品,所以佛教用来比喻最上至极之正法。《涅槃经·圣行品》说:“善男子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本草纲目》“醍醐”下引寇宗奭说:“作酪时,上一重凝者为酥,酥上如油者为醍醐,熬之即出。”


图片

《本草纲目(全本插图版)》


这样最精的提炼,是不可多得的,所以常用来比喻人品之粹美。《新唐书·穆宁传》记载穆宁四子赞、质、员、赏,“兄弟皆和粹,世以珍味目之:赞少俗,然有格,为酪;质美而多入,为酥;员为醍醐;赏为乳腐”,可见醍醐在人们心目中至高至美至稀至精的程度。


但醍醐汤只不过是乌梅加蜜,既谈不到最精提炼,用的又不是最佳原料。名“醍醐”之由,显然不是从它精美的价值说的。要想弄清这一点,需要考察醍醐的内部性能与外部体征。


图片


醍醐在药用上的最大性能是凉。主治热恼乱心,涂抹可去热疮。佛教有“醍醐灌顶”之说,以喻将此清凉之剂输入人脑,可消烦恼,得冷静。所以顾况《行路难》说:“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而崔珏《道林寺》诗说:“我吟杜诗清入骨,灌顶何必须醍醐。”这都说明了醍醐的凉性。凉便使人舒适,“醍醐灌顶”又引申为令人舒适之义。


醍醐的第二个特性是滑。陈藏器说,醍醐“性滑,物盛皆透,惟鸡子壳及壶芦盛之乃不出”。可见它因质地细腻,便滑润之极。


醍醐的颜色呈丹黄。陶弘景的《本草集解》说它“色黄白”,不确,实为红黄色。这要从“醍”的字源说起。“醍”是由“缇”发展来的。缇(tí)原是一种丹黄色的丝织品。以后,字被用作酒名。《周礼》酒正之官是掌握酒齐(配酒的方剂)的,“四曰缇齐”,郑注:“成而红赤,如今下酒矣。”《释名》说:“缇齐,色赤如缇也。”都说明这种饮料色呈丹赤,微带黄色。以后,“缇”用于酒,专写作“醍”,《礼记·礼运》已有“醍”字。“醍醐”正是因色似缇酒而得名的。因为它已不是酒,所以也有写成“图片餬”或“䬫餬”的。文字分化,物类有别,而名源则一。


图片

释名  附音序、笔画索引


弄清醍醐这三个特点,再来考究醍醐汤因何命名,就很清楚了。


醍醐汤以乌梅和蜜为主原料,做法是:将乌梅先熬好,澄清,再加上图片砂和蜜,在砂石器内熬,以赤色为度。冷定后再加白檀、麝香。


乌梅汤本是深褐色,因为事先澄清,又有图片砂同煮,所以色赤黄,正如醍醐之色。而因加入蜜,则性滑。乌梅、白檀、麝香均为凉性,所以此汤清凉,可以止渴生津,是解暑的好饮料,食性也如醍醐。


图片

饮子铺子,《清明上河图》局部


可见,名为醍醐汤,不在其至精至美之价值,而在其凉、滑与赤黄色类似醍醐。食物的命名,很少以笼统的价值论,而多以其性、状、味而论,命名多有比喻夸张。譬如裹糯米的肉丸名以“珍珠丸子”,素炒油菜心名以“翡翠条”等等,不但色、香、味、形皆是艺术,名也是一种艺术。烹饪不但是味觉、视觉、嗅觉的享受,连听觉也可得享受呢!


(本文原载《餐桌上的训诂》,原标题为《说醍醐》)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