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话丨从苏东坡品中国古代文人之逍遥

时间:2022-05-20 浏览:133

// 作者:孙宝光


成玄英注疏《庄子·逍遥游》言,“逍遥,自得之称。”所谓逍遥,系表达自由,性随情至,感由心生,将思、忧、悲、喜等主观感受予以真实展现后所达到的自得状态。


中国文人的性情,自秦汉到两晋,经隋唐至两宋,呈现出由质朴严谨到精雅炫博,再从多元恢弘至理智内敛的阶段面貌。但始终如一的,是对“以天下事为己任”和“神气独安宁”的追求。只有在壮志未酬、才华难展时,才会以归隐田园、放浪江湖为逍遥,并藉此作为坚守气节的表达。手挥五弦的嵇康、采菊东篱的陶潜、酒家市眠的李白、白衣卿相的柳永,无不以自己的喜、宁、悠、乐为逍遥。然而,没有一位文人的人生经历如苏轼般开合百转、沉浮数度,也没有一位文人的诗词文章类子瞻者固守现实、情怀家国。苏夫子一改传统文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片面心理。身居庙堂不忘乡野之悠,人在阡陌亦为利民之举。夫子之心,本真如一;夫子之行,率性淳朴。其一生所思所为、所好所恶、所念所望、所悲所喜,无不将逍遥之意、逍遥之态、逍遥之观、逍遥之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层次分明。


图片

[宋]佚名《归去来兮辞》(局部)


问政天下事的“思”逍遥


弱冠之年,以《刑赏忠厚之至论》一文在礼部考试中拔得第二,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文章独步,名震京师。少年意气,策论千古。希冀以一己之力,明明德、正朝纲、兴礼制、安万民。“吾好善而欲成之,如秋阳之坚百毂;吾恶恶而欲刑之,如秋阳之陨群木。”章句之间,以儒家的是非伦理为标尺,明喜怒之情、表好恶之意,无所讳言。论说范围之宽广,大有吞天地于己胸、纳万物于吾彀的恢弘气象。


然其文虽美而和者甚寡。“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烹混沌以调羹,竭沧溟而反爵。邀同归而无徒,每踌躇而自酌”、 “有落月之相随,无一人而我同” 。可见,青年苏轼的忧愤之情,溢言于文表;卓世之慨,独秀而自赏。


余悸尚存时的“悲”逍遥


经乌台诗案之大惊,贬谪黄州之际,身困贫穷,仕途受阻。但苏轼并没有“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而是以“悟此世之泡幻,藏千里于一斑”的豁达,投身于自然之美,甘清贫之悠,恋乡土之乐,享有生之年。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词人直抒胸臆,充分表达了对似骤雨狂风般的逆境困苦不足萦怀的感悟。东坡之上有余田,亲为躬耕,身在陇亩,“收薄用于桑榆,制中山之松醪”。


览名胜以畅游,忘情怀于山水,“吹洞庭之白浪,涨北渚之苍湾。携佳人而往游,勒雾鬓与风鬟。” 观四时之变化,乐浮生之余闲,“响松风于蟹眼,浮雪花于兔毫。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 。脱凡尘之忧思,忘往岁之愁烦,“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图片

[金]武元直《赤壁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奋发当有为的“忧”逍遥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几经蹉跎,在看淡名利、无为物累的同时,逍遥之于苏轼,并非是不问世事、明哲为己的价值选择。


一方面,其所任之处,皆为喜爱,“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在杭州疏浚河道、修筑堤防,在儋州兴办学堂、开化边陲,以切实的为民之举,享 “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岁月悠长。另一方面,苏轼不以“政绩”为耀,无以“功利”为念,“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而泰然处之;加之累年沉淀,日月修为,已无骄矜自喜之心,常为反躬内省之举,“我之大贤欤,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欤,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纵情享人间的“喜”逍遥


击缶且歌,会友当酌。苏夫子之乐,率真而纯粹,意在与天竞自由。纵情之际,忘却了齿发渐衰的忧烦,远去了纷争兴败的挂念。“老夫聊发少年狂”、“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不惑之岁仍然饱有少年郎般的进取之心,万丈豪情,冲破纸上!逍遥之态,跃马眼前!突显了中国文人的“入世”之喜,此谓“狂”喜之逍遥也!


生活中的苏轼也有自悠自乐的“窃”喜之逍遥。谪官海南,尝蠔而觉美,作书与子曰,“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苦中为乐,不失幽默,自得悠闲之态,在短短数字言语之间油然呈现。与美食同等重要的,便是酒。不同于李太白的酌时兴高、饮后自赏,酒之于苏夫子是“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的安逸与舒适;同时,酒亦是一味远离尘嚣的方剂与分隔俗事的屏障,“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


诗书酒饮,阔论古今;躬行实干,功名薄淡。庙堂之上佐奉天子,琴瑟之音相伴仕卿;竹林内外谈笑鸿儒,阡陌市井同乐走卒。苏文忠公为后世的中国文人开创了一种全新的逍遥视域:黎众在胸,行止为公;山水恣意,物我两忘。人生待到回首处,堪逍遥吟唱——“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图片

(传)[宋]李公麟 《东坡笠屐图》


(本文转自公众号“中华书局1912”


图片

专    栏

夜    话

供稿 | 冬   冬

责编 | 惠   风

美编 | 水芙蓉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