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付老师讲容礼:有威可畏,有仪可象

时间:2021-05-11 浏览:761

专/家/简/介

张德付,字子闵,号继周,安徽宿州人。先后卒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清华大学历史系。学宗紫阳,师法桐城。主要从事儒家经学研究,尤其萃心于三礼(《仪礼》《周礼》《礼记》),以复兴礼学为职志。著有《中华日常礼仪基础教程》五册(容礼、传统伦常、宾主、燕饮、经礼)及《容礼学》等。

编者按:

礼者,履也,体也。礼学本是实践性的学问,尤其是其中的容礼,更是需要笃实地践履。但自东汉以降,容礼失传不习,几达两千年。中间或有学者注意及之,然不过纸上得来,犹不能祛除后世学人的误解——容礼不过是盘辟为容罢了。张德付老师从容礼源流、以礼修身、容礼学纲目与意义等方面系统阐述“容礼”在礼学体系中的重要性、容礼的根据,引导我们慢慢体悟中国礼学之博大与精深。




东汉以后,容礼慢慢失传了,我们今天所讲的“修身”大部分都是宋明理学构建出来的修身观念,他们脱离了身体来讲修身。容礼是紧紧围绕着身体来讲修身的,这合乎修身的本意。容礼意义是什么?容礼是指个人仪容方面的礼仪,它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容色,就是我们的表情。我们的表情是需要学习的,我们什么时候笑,什么时候脸色发生变化,这特别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些内容,往往会招来一些祸患。历史上有非常惨的教训。


六年春,晋使郄克于齐,齐使夫人帷中而观之。郄克上,夫人笑之。郄克曰:“不是报,不复涉河!”归,请伐齐,晋侯弗许。齐使至晋,郄克执齐使者四人河内,杀之。八年,晋伐齐,齐以公子彊质晋,晋兵去。十年春,齐伐鲁、衞。鲁、衞大夫如晋请师,皆因郄克。(《史记·卷三十二》)


苟笑,这就是它的后果。


言语。言语的内容就包括修、方式、语气、时机。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不说、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说,这都属于容礼的内容。


肢体。肢体的内容包括跪拜作揖、步趋行进、转弯,以及服饰等方面的仪节。


容止。相对于一些国家的典礼以及社会的公共礼仪来说,容礼不过是一些小仪小节,因此它也被称为曲礼。


一个人学习了容礼,就有威可畏,有仪可象,所以容礼在春秋时代又被称为“威仪”。威仪一直是我们比较常说的一个词语,在古代对于国君来说特别重要。孟子第一次见梁襄王,出来之后人家就问他梁襄王怎么样,结果孟子说“望之不似人君”,这个人看起来没有人君的样子。为什么?他“猝然发问”,这里就涉及到语气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要讲威仪,身上要具备这样的风采。



在1800年之前,容礼的流传情况是什么样的?《史记》记载武王伐纣之后有几大举措,其中一项就是“表商容之闾”。商容是商代主管礼乐的官员。《乐记》里面对这件事记载是“释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箕子是商代的一个名臣,也就是释放箕子,让他仕商礼乐之官。为什么?因为武王伐纣的时候天下大乱,这些官员都流落到民间,于是就让箕子去把他们招回来,“皆令反居其职”,让他们各自再掌管各自所主管的那一部分内容,就是商容。《诗经》有风雅颂,“颂”的解释是美盛德之形容,就是用“容”来解释的。


微史家族的族徽画的是两边对称的羊,下面是书册,这是一种非常图像化的族徽。还有一种比较抽象的族徽,一个羊头和一个木头,这族徽其实就“样册”。册与书籍有关,样是容的意思,容貌就是样貌。古代征兵有一个标准,那个标准就叫“人样”,即用一个木头人作为人样,符合这个标准的人就让他去当兵。容貌的式样之所以称“样”,我们可以推测,它其实就是“样册”,“样册”其实就是“容册”,就是与威仪有关一些书籍。




(本文根据授课视频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