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北京交大附小茶文化课程”

时间:2023-11-24 浏览:89

作者:苏婷婷 武天天(北京交通大学附属小学)


图片


课程理念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学科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其中人文素养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三个基本要素。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不论是种茶、制茶,还是鉴茶、品茶,再到茶诗、茶文,千年的文化积淀是非常值得学生们去学习了解的。


目前茶文化并没有独立成一门学科,但它可以融合进其他学科、校本课程、学科实践活动等教育教学活动中。因此,我校老师积极探索茶文化教育与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的融合,在课上开展茶文化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学生的家庭背景、社会经验和个人的成长经历存在差异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关注个别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内容选择和编排上,要遵循循序渐进、注重学生生活实际的原则,按照先简后繁的顺序,贴合学生的认知,并且课程内容的设置要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图片


课程目标


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茶的传说、制茶工艺、茶艺、茶俗、茶礼和茶事活动等内容,日常生活中我校学生所接触到的普遍只限于饮茶,对于茶的传说、制茶工艺、茶艺、茶礼、茶事活动等却没有系统完整的学习机会。通过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开展茶文化教育课程,可以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体验和感受传统茶文化,弘扬茶文化。


通过茶文化课程的学习,了解茶文化的知识;了解茶诗、茶联、茶歌等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感悟茶文化浓厚的文化韵味;在实践和体验中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增强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魅力。拓宽语文知识结构,丰富语文学习内容,通过对学生进行诗词陶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开展茶文化教育课程,在各门学科中渗透茶文化知识。让本校学生更好地理解茶文化教育的价值,使茶文化教育真正发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少年儿童道德品质发展、提高其人文素养的价值,促进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图片


课程内容及课程设置表


(一)语文学科


选取具有文学价值的茶叶民间传说、茶诗、茶联、茶谚、茶歌等作为课程内容,将课程教学与地方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增强语文课堂的活力,优化语文课程体系,还能够丰富语文的教学内容。


01

读《茶经》,知茶事、茶文化


在中段日常的语文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体验、感悟伟大的茶人陆羽的风范,感悟中国茶的美德、茶的真义。


《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分上、中、下三卷,包括茶的本源、制茶器具、茶的采制、煮茶方法、历代茶事、茶叶产地等十章,内容丰富、详实。其中第七章“茶之事”,辑录了自上古神农氏到唐代中叶数千年间有关茶事的记录,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古代茶的发展演变。结合茶文化典籍《茶经》进行教学,既为学生提供了深入探究茶文化的机会,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同时也为非物质文化茶的传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茶的起源、历代茶事等,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传承。


02

诵茶诗,悟茶文化诗词浓浓的“诗意”


在低段开展读茶诗、诵茶诗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茶与诗的兴趣、感受中国茶文化中以茶待客、以礼待人的意境,饮茶能够助人清淡、能够使人畅所欲言、增加交流、促进了解、加深友谊。所以,很多文人墨客在品茶的同时,就会写出脍炙人口的诗句。


将茶文化教育与学生的语文学习相互联系,丰富语文教育的内涵,让学生欣赏茶诗文,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将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巧妙整合,运用情境教学巧妙融会贯通,从中体会到古诗的意境之美和学习的快乐。开设一系列涉茶教育活动,让学生学会品茶,习得茶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古诗教学中,老师巧妙地借用茶室、茶具,创设一个与诗歌较为接近的情境,让学生学古诗不再感到枯燥乏味,而是轻松有趣。


03

学茶礼,以德育人、以礼待人


“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着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终身发展和健康成长。在坚持德育为先的同时,全面加强和改进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华民族是重视德育和志趣高尚的民族。《左传》中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意思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把“立德”摆在第一位,是因为万事从做人开始。“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中的这段话说明我们的先贤已充分认识到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立德树人”也几乎是我国历代教育共同遵循的理念。茶文化教育能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创新学校德育模式,实现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在学校开展茶文化的知识普及教育,训练学生冲茶、泡茶的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茶文化礼仪等,使茶文化具有了以德育人、以礼待人为特征的精神品质,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修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知识,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养成学生独立实践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智力潜能。


茶文化教育为教师的茶文化教学、学生的茶文化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推动了茶文化教学的发展。举办茶文化读书沙龙,定期对全体教师进行茶文化知识和技能培训;同时还组织教师到茶叶原产地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极大地促进了教师茶文化素养的提升。


图片



(二)数学学科


数学学科结合茶贸易进行教学。茶这一古老的贸易内容,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文化,茶马古道、丝绸之路,都有茶的痕迹。结合茶马古道等茶贸易的相关内容,以及数学的相关知识,解决茶马古道贸易的实际问题。


(三)科学学科


结合植物相关知识,了解茶这种植物的特点及制茶工艺中蕴含的科学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望、闻、尝的方法学习“绿茶、红茶、清茶”等生活中常见茶叶的性质、种类知识,初步了解、掌握常见茶叶的选择、鉴赏等技能。结合茶这一植物大类进行教学。茶的种类万千,不同的制作方法亦会影响其化学物质留存。茶的种植则会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不同茶种在我国及世界范围内的种植分布也值得在科学课上与学生们一同探索。科学课上,科学老师带着学生去观察不同种类茶叶的特点,对茶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与了解。


(四)课程设置

 

图片


课程实施策略


茶文化教学活动主要体现为阅读与实践相结合。在阅读学习的基础上拓展课外知识,并以学生的实践体验为重点,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对于茶文化知识展现出较强的学习兴趣,能够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为提高学生的资料收集分析能力,教师安排了课前或课后活动,学生能够利用课前或课后时间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关资料查找。目前已经初步探索了茶文化与语文、科学学科教学相融合的途径,但是在教学中无法做到真正的普适。各学科的特点不尽相同,无法完全参照,需要进一步探索茶文化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相融合的有效方式。


课程评价


针对教师在编制教材时是否将课程内容合理转化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活动,我们要注重分析当前所制定的校本课程的整体架构、单元设置、内容开发、教材编写、实施方案的合理性,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与实际学习情况、授课教师对课程的自我完善等方面进行反复地检验和修改完善。


(1)学生能够通畅朗读《茶经》选段;


(2)能够将课堂所学,结合课下资料,图文并茂制作手抄报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3)积极参与课堂实践,学习并展示品茶中的礼;


(4)用科学方法探索茶树的特征,了解不同种类的茶树;


(5)了解茶叶中所含的主要化学物质,及对人体的主要作用;


(6)乐于探索,对茶文化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兴趣;


(7)能够将自己课堂所学应用于生活中,乐于向家长讲述茶知识。


图片


课程特色与创新点


将茶相关知识与不同学科进行融合,将其中蕴含的人文、艺术、科技等知识带入课堂,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拥有厚度的文化知识。


语文学科,通过文学作品的品读,了解茶的历史、古人是如何在生活中与茶产生连结。读《茶经》、诵茶诗、学茶礼,这一系列的课堂学习内容,充分地使学生从不同方面对凝结于茶中的文化知识进行系统学习,调动学生对于茶的学习兴趣。


数学学科,将茶这一贸易品融合进贸易知识,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不仅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引发学生对茶马古道这一厚重的文化历史进行探索。


科学学科,引导学生从植物知识的角度对茶树进行探索。茶树在大部分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学生本身接触茶叶的机会也比较有限,相较于成人,小学生饮茶的次数也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在科学课上通过探究的方式对茶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新鲜的。


与茶相关的知识在不同学科的教材中出现的机会较少,通过茶文化与不同学科融合的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茶有更加立体的了解,弥补了国家课程中茶文化相关知识的空缺,拓宽了学生视野。


结 语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自产茶开始便留下了许多以“茶”为主题的茶诗、茶联、茶歌、茶俗等璀璨的民间文化,蕴含丰厚的文学审美价值。汲取茶文化的精髓,以茶文化为载体,开设语文类校本课程具有很大意义。首先,它能够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其次,以茶文化为载体,能够构建一个开放创新、有活力的校本课程,同时开发茶文化校本课程可以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正是在此基础上,将茶文化与语文校本课程、与数学和科学学科相结合,选取与教学密切相关的“茶”文学作品、茶的相关知识来支撑课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茶文化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合理设计,并且做出课程评价并提出课程实施的保障措施。


茶文化教学与语文、数学和科学学科的融合,是一种创新性的尝试,更是一种探索,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来完善。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们会不断学习,进一步探索茶文化教育教学的有效形式,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图片


(本文刊于《敬德书院学刊》<2023秋刊>)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