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教师说文化:在剪纸活动中引领幼儿自主学习的方法与途径

时间:2021-12-23 浏览:1195
图片

作者:刘皓月(北京市海淀区美和园幼儿园)


随着剪纸艺术的逐渐推广,热爱、喜爱剪纸的人们越来越多,上到年近花甲的老人,下到天真烂漫的儿童,只要你愿意拿起剪刀,用剪刀勾勒你对生活的热爱,剪纸艺术就会悄悄走到你的身旁。它与演奏、舞蹈不同,它不需要你拥有多么完美的身体比例,也不需要你花费高额的费用,只需要一把剪刀、一张纸,和对美好事物心灵的追求。剪纸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你的身边。


图片


一、在剪纸活动中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意义


自主学习是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有效途径,也是幼儿创造性思维形成的价值核心,同时自主学习也是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幼儿一种事物,不如引领幼儿学会一种方法。自主学习就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的方法,也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和成才不可或缺的一项品质。


1.自主学习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自主学习是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唯一途径,通过自主学习,幼儿获得实践的方法,在实践中,幼儿通过尝试——总结——完成目标的模式,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换言之,自主学习是幼儿自信心逐步建立的有效途径。


在剪纸过程中我引领幼儿从意愿剪开始入手,使幼儿在意愿剪活动中获得试用剪刀的技能,同时获得剪纸的快乐体验,培养其剪纸的兴趣。让他们对剪刀与剪纸进行充分的探索,对剪下的作品进行命名,幼儿在一次次的自主探索中,逐渐发现剪刀与剪纸之间的关系,对于作品有了更为具体化、形象化的命名,从开始的不知道怎样剪,逐步发展到拿起剪刀敢去剪,这是幼儿在自主剪纸过程中自信心逐步建立的过程和结果。


2.自主学习有利于幼儿建构式学习方式的形成。随着幼儿年龄和身体各个机能的不断增长与发展,他们使用剪刀的技能更加熟练,对于剪纸作品的艺术效果有了更多的追求,他们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线条,他们的剪纸作品向组合化和多样化迈进了一大步。


例如我在开展“剪冰棍儿”活动时,幼儿首先运用已有经验发现冰棍儿与直线剪的关系,即运用直线剪技能能够剪出冰棍儿,其次又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发现了转纸在剪纸中的重要作用,成功的剪出了纸冰棍儿。在本次活动中,如果幼儿没有曾经直线剪的经验,是不可能剪出冰棍儿的,直线剪的原有经验,是幼儿本次活动的技能支撑,而运用转纸的方式完成剪纸作品,则是幼儿本次活动中新的收获。幼儿对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就是在一次次不断地自主学习中建立起来的,这些知识技能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图片



二、在剪纸活动中引领幼儿开展自主学习

活动的方法与途径


(一)激发幼儿的剪纸欲望,遵循幼儿的发展水平


兴趣是幼儿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动力,剪纸对于幼儿来说,有着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幼儿需要在头脑中对剪纸物品进行复杂的加工,例如:哪些部分是应该减去的,哪些部分是要进行镂空的,又有哪些部分是应该连接的,这些对幼儿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教师在剪纸活动中要善于激发幼儿对剪纸的兴趣,使幼儿从剪纸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1.通过意愿剪,培养幼儿的剪纸兴趣。剪刀对于幼儿来说,无疑是一项较为危险的工具,很多家长都不允许幼儿接触剪刀,以免发生危险。所以在剪纸过程中我引领幼儿从意愿剪开始入手,使幼儿在意愿剪活动中获得试用剪刀的技能,当剪刀将纸剪下的那一刻,幼儿获得剪纸的快乐体验,激发了他们对剪纸的兴趣。与此同时,在愿意剪的过程中,幼儿使用剪刀的技能得到不断练习,幼儿对剪刀的使用越熟练,对剪纸的兴趣也就越浓厚。除此之外,在幼儿对剪刀与剪纸的探索中,发现不同线条带来的不同剪纸作品,这也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对剪纸的喜爱。


2.因材施教,培养幼儿剪纸的自信心。幼儿对任何技能的掌握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教师在教育中切记拔苗助长,只一味追求教育高度,这样不仅会使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更会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失败的体验,从而丧失其原有的自信心。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充分了解本班幼儿的已有经验,在此基础上,稍作提高,使其教育内容对幼儿既有挑战,又能从挑战中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建立起自信心。


我在引领幼儿进行剪纸活动时,首先从较为简单的直线剪开始入手,我请幼儿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直线,从而激发幼儿剪直线的兴趣。其次,我根据幼儿的不同剪纸水平,对幼儿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挑战内容。对于已经能剪出直线的幼儿来说,我则提出了:“如果你能把它剪得再细一点就更好了!”的要求,这样的做法,既是对他们已有技能的肯定,又是推动他们提高思维与动作精进性的有效方法,而小小的挑战,也能大大提高幼儿对剪纸的兴趣与动力。而对于尚未掌握直线剪的幼儿来说,我首先以表扬为主,通过鼓励的方式保持其对剪纸的兴趣,其次我将要求继续保持在剪出直线的基础上,使幼儿在我的鼓励下继续练习。这些幼儿在剪纸的过程中,自尊心得到了保护,而从外界获得的鼓励,也是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3.通过欣赏,激发幼儿的剪纸欲望。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在幼儿了解了什么是剪纸,掌握了基本的剪纸技能以后,我请幼儿欣赏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家们的作品,使幼儿通过艺术家们的作品,再次感受剪纸的艺术美。在欣赏过程中,我请幼儿说出自己看到每幅剪纸作品时的感受,体会不同剪纸作品带来的艺术体验和视觉效果。通过欣赏,幼儿心中对剪纸作品的艺术美有了更深的追求,从而再次激发了幼儿的剪纸欲望。


图片


(二)通过引领,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


1.引领幼儿学会观察。在剪纸的过程中,要想在一张什么都没有的空白纸上,用剪刀随心所欲地进行艺术创造,就必须去观察生活: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平时观察得越细致,就越能发现新的事物特征,剪时胸中才会越有数,剪下的万事万物才会越生动自然。


(1)掌握观察的方法。好的剪纸作品除了有优美的艺术镂空以外,它对于所表现的事物也有精心的刻画。这就需要剪纸人对生活事物有细致的观察,而在观察中也存在着由左到右,由上到下,由内到外的观察顺序。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是幼儿开始进行自主脱稿剪纸的第一步。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观察的过程中也应遵守一定的观察顺序,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除此之外,观察的细致程度也会影响剪纸作品的艺术效果。例如在进行剪汽车的活动中,有些幼儿只剪出了汽车的外形,有些幼儿则将汽车的车灯,排气孔都剪了出来。


(2)学会观察事物的主要特征。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源于生活,剪纸作品是对生活的写意,是将剪纸人对生活万物的理解运用剪纸的方法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剪纸作品中存在着形象性、生动性等多重艺术效果。要想使剪纸作品更加形象逼真,其事物主要特征的表现就变得尤为重要。在观察中,就要留心周围事物,学会扑捉事物的主要特征。例如在观察剪纸作品《十二生肖》时,我指着老虎的图样问幼儿:“请小朋友看一看这是什么动物?”孩子们一下子就认出来了。于是我继续问:“你们怎么看出这是老虎的?”孩子们回答到:“因为它的头顶上有个‘王’字,老虎的头顶有‘王’,所以这是老虎!”通过引领式的提问,使幼儿学会关注事物的主要特征,这对他们建构剪纸图案有明显帮助。通过我的提问,孩子们还逐渐总结出兔子的特征是长耳朵与红眼睛,长颈鹿的特征是长长的脖子,大象特征是鼻子等。


2.引领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最核心的价值就在于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剪纸活动中,我们相信幼儿是天生的艺术家、创作家,我们也相信幼儿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活动中关注到幼儿的需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鼓励者、引导者和发现者。记得我在开展“剪梳子“的主题活动时,一名幼儿拿着自己剪好的梳子反复端详,她皱着眉头,好像在怀疑自己的作品。于是我问她:“这是你剪的梳子吗,你觉得它怎么样?”这名幼儿告诉我:“我觉得这把不太像梳子,有点像扫床用的笤帚……”通过幼儿对自己作品的疑惑,我们可以看出在幼儿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发现问题的能力。得知了该幼儿遇到的困难后,我又问她:“既然你觉得不像梳子,那你有什么解决办法么?”她告诉我:“刘老师,我想去问问其他小朋友!”从这名幼儿遇到问题后的行动我们也可以看出,她选择了向同伴寻求帮助的解决方法,这也说明在幼儿阶段,他们能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而在她向其他幼儿求助后,同伴也给出了“先画一把梳子,然后照着剪”、“拿一把真梳子观察”、“找梳子图片”等解决方法。班中幼儿给予的方法各不相同,但都是针对问题所给出的解决方法。这一点又再次证明了幼儿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领幼儿学会记录。对于剪纸来说,不同的线条搭配,创造了不同的剪纸作品,又由于剪纸艺术是“化整为零“的艺术,幼儿无法将自己的剪纸过程再现,这就需要他们用记录的方式,将自己的剪纸过程表现出来。除此之外,在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方法不同,获得的体验也有所不同,所以也需要幼儿用适当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样的记录不仅是幼儿对剪纸过程及解决问题过程的再现,也是给予他人开展剪纸活动时得以参考的间接经验。但是由于受到幼儿年龄阶段及特点的阻碍,他们还不具备文字记录的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运用图画、文字、表格等多种方式记录下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发现。例如在进行剪窗花时,幼儿通过不同线条的搭配,总结出了剪对称镂空图案的基本规律并以图画的形式记录了下来:


图片
图片
图片


通过运用图画等形式进行记录和表达,使幼儿的思维从抽象逻辑变得具体形象,从无形变成有形的符号,这样的记录和转变更有利于幼儿的自主学习。


图片


(三)充分挖掘幼儿的学习潜能


1.创设适宜环境,激发幼儿学习潜能。环境对幼儿的教育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纲要》中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既要为幼儿营造一个丰富的、可感知的物质环境,更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精神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愉快、主动、身心和谐地发展。


(1)物质环境。环境是重要的是教育资源,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在开展剪纸活动前,我班已运用张贴窗花,垂钓剪纸艺术作品,开设剪纸屋等形式,将班级的整体环境风格设计成具有剪纸特色的班级,使幼儿一进班就能体会到浓浓的剪纸韵味和民族特色。这不仅能使幼儿在欣赏环境的过程中进一步地观察剪纸作品,也能充分调动幼儿剪纸的欲望,同时也为幼儿进行模仿式的剪纸提供了临摹范例。除此之外,随着教育活动的开展,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发现、方法等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展现在班级的环境中,为其他幼儿解决问题提供了间接条件,促进了同伴间的相互学习,也为幼儿出现问题时,自主寻找解决方法提供了平台和资源。


(2)精神环境。幼儿同伴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是幼儿成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会分享、合作等行为方式,并获得积极地情绪体验。记得在大班开展的一次意愿剪活动中,有两名幼儿拿着一副作品跑过来对我说:“刘老师,这是我们的剪纸作品!”当我听到“我们”两个字时我就明白这是他们的共同作品,于是我问道:“这既然是你们的作品,你们能说说,你们分别都剪了什么吗?”通过他们给我的答案,我得知他们两个人一个是负责剪人物,另一个则是负责剪植物。这两名幼儿的剪纸行为,也是大班合作式学习的体现,也为后来开展的合作式剪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教师适度给予支持,激发幼儿学习潜能。幼儿在剪纸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有些问题是幼儿自身并未察觉到的。教师在组织剪纸活动中,要能及时发现,并引导幼儿自己发现剪纸中的问题,从而获得解决的方法。


(1)自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有很多,自主解决问题需要幼儿具有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当剪纸出现问题时,幼儿需要根据手中作品,另辟蹊径,随机应变,在头脑中重新设计剪纸步骤,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点也很好地体现了思维的变通性与独创性。例如在引导幼儿进行直线剪——剪面条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幼儿由于受到手指小肌肉发展的阻碍,使用剪刀并不灵活,他们的“面条”过宽,当我问到他们的面条与我们吃的面条有什么不一样时,幼儿能够很准确地找到问题,并通过把已剪下来的“宽面条”用一分为二的方法,使得面条变细。在这样的剪纸过程中,幼儿通过观察:发现直线与面条的关系——实践剪纸——发现面条过宽的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创造剪纸作品,使思维在剪纸的过程中得到不断训练,逐渐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


(2)同伴间寻求帮助。同伴间的相互学习也是幼儿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由于幼儿的能力各不相同,幼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所以他们在遇到问题时所给出的解决方法也不一样,幼儿能从与同伴的接触中获得新的思想,拓宽新的思路。因此在剪纸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向同伴学习,引导幼儿正确地评价同伴的表现,使幼儿在与同伴的交流与合作中,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


总之,在剪纸活动中,我们要教会幼儿的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在剪纸过程中对幼儿自主学习方式的培养,幼儿逐渐形成了自主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适用于剪纸活动,也能渗透到其他领域的学习中去,让幼儿成为自己的老师,成为学习主人。


图片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同心出版社.


[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姚兵岳.小剪刀大智慧[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4] 范安平,彭春妹.教育应用心理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



本文选自《敬德书院学刊》(2020年秋刊)


图片

专栏

敬德文丛

供稿 | 敬   德

责编 | 冬   冬

美编 | 水芙蓉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