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者:北京市盲人学校 郭季
北京市盲人学校德育副校长,毕业于西南大学,大学本科,高级职称,礼仪教师。我始终坚守特殊教育工作者的理想信念,充满“为视障学生播撒阳光”的教育情怀。把“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理念贯穿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尤其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以文化滋养学生心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成为了视障学生的座右铭。
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 点亮视障学生心灯
2016年,我参加了海淀区敬德书院第三期礼乐文明教育培训,聆听专家精彩讲座,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更加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光芒。学有所用,通过学习提升认识,为我在礼仪课教学及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开辟了新的思路;用有所得,我撰写的论文《论礼乐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促进作用》和随笔《传承礼乐文化,促进家风建设》,都在敬德书院文集上发表。
一、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为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外化于“形”
我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负责人,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我秉承“文化为本,人格至上”的理念,从学校建筑物的设计到室内楼道的布置,从校园绿化、景观设计到班级室内文化的布置,都紧紧围绕“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展开。以此为载体,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髓,外化于“形”。
为体现百年盲校的厚重历史和时代特征,我们学校的建筑采用中西合璧、跨越古今的古典书院风格,红墙灰瓦,寓意“大气恢弘”。校园的景观设计和雕塑、浮雕等,注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校传统文化。在楼道文化布置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如:“仁义礼智信”等基本的道德准则、《弟子规》等经典的行为规则、四大发明、文房四宝等传统的文化印记,并结合学校的职业教育专业特点,选取中国古代名医故事、代表中医文化的具体物件等。采取文化展板、实物展示等合适盲生的方式,进行多种形式的文化传播,校园成为了盲生摸得着、听得见的文化传承的时光隧道。
二、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为重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内化于“心”
在完善、固化学校校训、办学目标、办学理念等校园精神文化内涵时,在建设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和德育文化时,有机的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富含礼乐文化的校园文化滋养校园里的每个成员,尤其对学生的知、情、意、行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内化于每个人 “心”。
学校的校训是“求知、明理、仁爱、自强”,办学理念是“以德立校,以爱育心”。其精神文化的标识包含着“德治”、“仁政”的儒家文化思想,使师生共同形成“尚德、仁爱”的核心价值观,凸显北京盲校教师博爱奉献的精神品质和学生明理、自强的不懈追求,充分展现百年盲校的人文底蕴。
在课程文化建设中,注重体现对学生的礼乐文明教育,学校开设了《龙文化》、《茶文化》、《学生礼仪》、《晨读时光》等校本课程。面向中医保健按摩的职业教育学生和中学生,分别开设了《礼仪》必修课和选修课等传统文化课程。
三、以学校德育主题活动为抓手,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盲生点亮“心灯”
我组织编写了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晨读时光》,每天清晨,学校传来朗朗书声,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涵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识与文化自信。在每周的升旗仪式和主题班会中,把文明礼仪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不断强化和渗透,促发学生具有文明尚礼的素养。每年的六月被确定为“传统文化教育主题月”,届时我们会组织学生进行诗乐比赛。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品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意义,实现人格的提升和完善。每年的十一月为“感恩月”,开展各项感恩回馈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理解“孝道”、“友爱”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同时我们还组织开展中华传统节日的“节日文化”建设活动,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重阳节时,我会亲自带领职教部的学生到社区,为老人义务做保健按摩,在实践中体验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优良美德。
我将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承与传播,让中华传统文化这盏明灯,照亮视障学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