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者:北京市海淀区永丰中心小学 陆鸿平
现任北京市海淀区永丰中心小学校长,本科学历,高级教师。曾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海淀区先进青年教师、海淀区“五四”青年先进教育工作者 , 海淀区教育系统“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 , 海淀区“三八”红旗手 , 海淀区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 , 海淀区优秀共产党员 , 任校长期间获得北京市红领巾教育奖章。2018 年被聘为中华孔子学会国学教育研究会理事,2019 年获得第二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奖。多篇在实践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先后在《北京教育》,《华声教育》《海淀教育》登载。
扎根文化沃土,化育君子少年
立德树人揭示了教育的本质,是对教育本质的最新认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这是古今中外的共识。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无疑是对教育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本质问题的新认识。
我校生源中,非京籍学生占67%。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有着对自己故土浓浓的情节,也带着富有地域特色文化的心理和认知体验。这种发展的差异对教育来说,是挑战,更是资源。它提醒我们,要把教育的重心落到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上来,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作为凝聚和发展这些有着巨大发展差异学生的共同基因。它也因此成了孩子们生命成长的沃土。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各领域。我们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内在深刻的一致性,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办学理念,成为我们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学校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办学思路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顺天性,明心性,蕴灵性”。《中庸》中说道:“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至诚尽性是中庸全篇主旨所在,儒家这种致极、致美的思想境界值得每个人去追求,为之而不懈努力。顺天性,为的是求真,保持本真,呵护童真,质蕴天真。天性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心性是孩子成长的种子,明心性为的是让孩子们求善求美。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改变和塑造,而是了解与知道,因为了解,所以懂的,才能感同身受的理解、尊重孩子们的一切,才潜移默化的成就孩子们人的理想,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令人骄傲的自己。“蕴灵性”为的是让孩子们的生命开出灿烂的花,结出丰实的果。“蕴灵性”要求我们要不断完善自身人格,提高专业素养,提升生命质量,用自己的生命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积极生活,让每一朵生命之花绚烂绽放!
二、有中国味道的书香田园式校园
绕过百望山浓浓的绿荫,跨过京密引水渠潺潺的流水,一座古朴典雅又不失现代的花园式校园便掩映在这青山绿水之中。“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笔下优美的自然田园风光,正是海淀区永丰中心小学地理环境的生动写照。
校园环境是文化育人的关键。我们立足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结合时代发展对未来人才能力素质的新要求,以孔子“不学礼无以立”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手,构建一种“田园式书香校园”的文化氛围,学生在充满传统气息的校园中,雅言、雅行,做谦谦君子翩翩少年。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我们致力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传承,让每一处景观因文化而生,为文化而绽放。伴着朗朗书声,穿过在以中国古代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引导的“秋实路”,相对两面墙上是古今六艺的转化,一座诗画相应的园景展现眼前。“四季诗廊”按照赋春、品夏、鉴秋、赏冬四季分类,容纳经典诗句120余首,抬望眼处处皆诗;长廊外对应墙面与草坪处主雕塑“诗”与“迹”体现了四季更替、轮转,雕塑的镜面材质,让人在一年中不同时节能看见四周的蓝天、春雨、夏花、秋实、冬雪的缩影,行其中步步皆画。西墙是诗画墙,除了展示书画作品,还有学校老师创编的《永丰赋》。每天站在操场升旗,师生们不光致敬国旗,更是致敬文化和经典!“迹”采用的是默莫比乌斯环的形式,激发好奇、探索的精神,又像眼睛一样,身在长廊放眼观看世界,站在操场回眸传承经典。孩子们浸润在有诗有画的田园般校园中,既吸收自然的精华又感受文化的精髓。
三、礼敬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
为了培养学生做有中国魂(根)的知礼、懂礼、守礼的现代人。学校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结合“弟子规”制定了《永丰中心小学小学学生日常行为习惯评价》,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课堂行为规范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家庭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了多元评价。同时为全校师生配发《弟子规》、《三字经》,开展经典诵读的展示交流。
构建“四敬课堂”,使传统礼文化转化融入学校课程文化。敬人、敬己、敬物、敬业。培养学生成为知书达礼,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之人。把“四敬”融入课堂,让这样的文化理念和学科融合,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借助课堂教学的平台到达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的目的。同时引领课题组老师研究并编辑了《礼文化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礼文化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评价表》和《“四敬”课堂研究学生训练活动观察统计表》,为“四敬课堂”制定了标准和实施细则。编辑了《“四敬”课堂教案集》、《“四敬”课堂案例、论文集》。
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注重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开设以“礼乐射御书数”为课程指导的“六艺”拓展课程。选修课程依托于传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展开,全方位构建学生选修课程体系,经过理论论证和实践验证编辑了《永丰中心小学中华传统文化“六艺”》读本,巩固加深学生的理解。学校既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将传统六艺适度转化为现代六艺:“不学礼,无以立,”礼仪培养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及社交中言行更为得体、更为自信,学校通过礼仪课、形体培训、研学等多种活动形式带领学生进行不同的礼仪体验,倡导在实践中培养、在实践中提升。
学生品格的养成是需要在文化的熏陶和浸润中唤醒自我意识的,培养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学生生活中发生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活动去解决,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品格养成的过程。因此,我们为学生搭设了“雅·微讲堂”的平台,通过收集“敬、净、净、雅”故事,设计“雅·微讲堂”方案,建立“雅·微讲堂”模式,开设“雅·微讲堂”等多种呈现形式,以此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的能力,让礼敬文化深入学生内心。
结语:
润物细无声,功到自然成,2017年8月,我校被评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百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推广项目实验学校、2018年5月被评为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基地校。未来,我们将继续坚定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我校《永丰赋》说的那样“秉持夫子之训,因材而导,有教无类;承袭古人智慧,童蒙养正,学不躐等。治学应时,顺天明心蕴灵;育人如耕,全形正心扬神。乘国学之东风,荟萃名师育童子,学礼立人;扛国
足之大旗,绿茵场上跃猛虎,报国强身。德,能爱己敬人,践行仁义礼智信;艺,能长袖飞天,习得琴棋诗书画。虽路漫漫修远,而自然之教与学无涯!”在学校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落实立德树人,用奋斗实现学生的成长,成就教师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