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者:北京市育英学校航天校区 郭 敏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原意是描述诗人游春,赏玩忘归,融入自然美景中物我两忘的情景。我以为,在祖国伟大复兴的今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要静下心来,以传承美德为己任,致敬文化,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与感悟。掬起“文化”这捧水,在中华文化的“花丛”中徜徉,芳香满身。我们愿意在漫长的文化之路上不断前行。 北京市育英学校航天校区语文教师。坚持以课堂为园地,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吟诵与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相继主持学校升旗仪式经典诵读展示、创设书香校园、挖掘“我们的节日”中的文化和精神内涵等活动,撰写《探究圆明沧桑,传承文化辉煌》校本课程,设计《放眼 APCE,重走长征路》《走进故宫》等社会大课堂活动。2017年1月获永定路学区“吟诵优秀指导教师”及育英学校航天校区“航天之星”荣誉称号。相继参加“海淀区语文骨干教师古诗文教学提升班”、海淀敬德书院“国学教育与课程改革”培训班和中华书局经典教育推广中心主办的“古诗词创作、吟咏及教学发专题培训”,教学设计《诗经?小雅?鹿鸣》、论文《尽师道、兴人道》”在《海淀区国学教育与课程改革》文集刊载。
致敬文化 传承美德
北京市育英学校航天校区 郭 敏
文化,是一条流淌的河,它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标志;文化传承,是一项工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22年来,我矢志不渝地为它添砖加瓦,尽己之力致敬文化,传承美德。
北京市育英学校是一所红色学校,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一贯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积极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我们的课程设置、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引领学生浸润中华传统文化。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愿意把传统节日、京城名胜、历史名人、戏剧、书法等文化现象诸多方面整合材料,把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会民俗贯穿到课堂与班级管理中,使学生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吸收民族精神的营养,力求将现代意识和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培养即具有现代精神,又富有中华优秀传统的“现代人”,把传统文化渗透到学习之中与中考应试轻松结合,看着孩子们真实的学习状态,积极向上、向善地投入到文化的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形成凝聚力、向心力,浸润着中华传统文化时,那些关于语文教师与班主任的“前世今生”的网络段子像粉末一样飘散了,我想说,作为一名祖国文化的传播者,我很幸福。
2016年,我组织四个年级分主题在升旗仪式上进行经典诵读展示,并对经典诵读活动的常态化、精细化、延续化、课程化提出了初步设想。6月6日的升旗仪式上,初一年级全体同学精神饱满地用稚气未脱的声音朗诵了改编自中国当代作家路遥的诗歌《祖国到底是什么》——朗朗诵读声中表达了对祖国浩瀚传统文化的敬仰,传递了对祖国艰难革命征程的回望,寄托了对红色育校与祖国航天事业的赤子之情;6月13日上午,初二年级诵响“读红色篇章 忆光辉岁月 做育英好少年”,坚定从容的清脆读书声回荡在校园的上空,育英人的精神与气质通过书香浸润慢慢渗透;6月20日,在庄严的国旗下、神圣的舞台上,朝气蓬勃的高一年级150余名同学精神饱满诵唱着《美哉,诗经!壮哉,诗经!》,为航天校区的育英人带来了悠远的文化记忆,经典的《诗经》传唱;7月4日的诵读现场,在《江城子》的悲伤凄楚中,我们仿佛看见苏轼对着妻子孤坟的清泪连连;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铿锵之音中,苏轼的豪放不羁通过学生的诵读展露无遗;全体同学发自内心地吟诵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仿佛与千年前的苏轼进行了一次心灵的交汇与神游!这次国旗下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前幕后故事”、“文坛轶事”,他们了解、知道诗人多了,了解的历史事件多了。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运用于写作之中。四是形成了全校良好的书香氛围,促进了国学经典的整体推进工作。本人在活动过程中也激发了创造力,并被学校聘请为“经典诵读指导教师”。
2015年9月——2016年7月,我主持了教育处“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因地制宜,先后辅导学生主讲 “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系列讲座,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和精神内涵。
2015年12月,在北京历史文化及圆明园、教堂建筑专家刘阳老师指导下,为积极响应海淀区教科所“制定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满足不同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需要”的号召,充分发挥圆明园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我主持撰写形成了“探究圆明沧桑 传承文化辉煌-----《走进圆明园》校本课程任务手册”,通过知识普及、专家讲座、实地探究几个板块,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圆明园的历史,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增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信心,利用海淀区域内优秀的传统文化,达到了熏陶文化、启迪智慧、缅怀历史、传承文明的目的,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地方传统文化,使其成为了我校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
2016年 5月,我设计“培育英才 追梦航天——北京市育英学校航天校区德育实践课程”方案并策划主持完成《放眼APCE 重走长征路》、《走进故宫》、《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社会大课堂活动,效果良好;2016年11月辅导学生朗诵《永远的丰碑》,参加年级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活动;2017年1月辅导学生参加北京市永定路学区艺术展演吟诵活动;2017年,我组建“静枝桃”吟诵社团,初步系统探究经典篇目的吟咏诵读,4月组织学生参与“赏灼灼桃花 吟悠悠古韵”吟诵表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欣赏经典诗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们一起无穷魅力,5月,我在海淀区就古典名著《西游记》阅读在全区做了研究课。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的传承也不是任何个人努努力就能做到的。“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我庆幸自己是海淀教育大军中的一员,在海淀教育这个优秀集体的带动下,我在不断地进步与提升。为了能使自己满足时代的要求,做合格的中华文化传承人,2016年4月16日——6月25日,我利用节假日时间参加了“海淀区语文骨干教师古诗文教学提升班”,所在七组被评为“优秀小组”;同年8月,我参加了敬德书院”国学教育与课程改革”培训班并被评为“优秀学员”;8月,参加中华书局经典教育推广中心主办的“古诗词创作、吟咏及教学发专题培训”,教学设计《诗经 小雅 鹿鸣》、文章“尽师道 兴人道”在《海淀区国学教育与课程改革》文集发表。
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提倡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当我得知自己被评“海淀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奖”时,内心很是忐忑,我只是有一颗钟情于祖国优秀文化的赤子之心而已。王安石有名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写的是初夏景色——水碧山青。 “护”之“绕”之 ,“排”而“送”之 ,似有无限深情与厚意 ,确实耐人寻味。以此佳句喻我的感受岂不妙哉?“一水”不正是我们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一腔心血吗?教书育人,传承文化。而“两山”以靓丽风景推门 (“闼”即“门”也 )而入 ,恰喻两委与敬德书院之良苦用心与出色提法 ,令教师学员们耳目一新,叩开其心扉,使之学而不厌,学而乐在其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