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饮礼仪

时间:2016-04-23 浏览:2875

    blob.png

    blob.png


  缤纷的雪花洒满京城大地,风景宜人的大西山一片银装素裹,分外妖娆。20151124日海淀区青少年活动管理中心近50余位干部、教师来到敬德书院开展传统文化研修体验活动,本次课程由敬德书院的“老朋友”张博士主讲“燕饮之礼”。张博士,何许人也?张博士名德付字子闵,号继周者。安徽人,现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研修礼学,致力于中华礼乐的研习与复兴。


为什么要学“礼”?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篇》

做人先学礼,礼仪是人生的必修课。必须通过学习、培养和训练,才能成为人们的行为习惯。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有义务和责任,学习礼仪、传承礼仪,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个民族和团体的一员。


礼者,履也,体也。

郑玄云: 古者有吉事,则乐与贤者欢成之;有凶事,则欲与贤者哀戚之”,及事成,“谢其自勤劳”,宜有礼以致意。

 

由此可见这里提到的礼仪是人际交往的一般原则,即曰宾主常礼。


走入“礼”的大门

 

在儒家著名经典《中庸》中有这样的记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意思是礼仪的项目很多,内容非常丰富而细致。我们又如何加以学习和传承呢?

张博士认为华夏民族自商周便有敬老、养老的制度,由于农业的巨大发展,形成了特有的饮食文化,也因此带动了礼仪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完善。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礼运》

 

今天的我们可以从“燕饮之礼”开始学起,慢慢走进“礼学”的大门,感悟祖先丰富的礼乐思想内涵,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道德修养。

 

待宾以“醴”(礼)


“酒”是现代宴会上不可缺少的,以“美酒佳肴”招待宾客实为常理,以表主人对宾客的情谊与敬意。然而,我们的祖先在招待宾客的时候,尤其独特的考虑。待客不以“酒”而以“醴”(礼)。


“醴”为何物?张博士告诉您:“醴”是我们祖先发明的一种独特的饮料,是以黍米、稻米为原料用“糵”[niè]发酵而成的饮料,用现代语言来说近似于“无酒精饮料”。我们的祖先就是用“醴”在燕饮仪式上招待宾客,饮之不醉,仪不失态。


不过,张博士可要遗憾的告诉您:由于“糵”[niè]的失传,“醴”的制作已经无人知晓,若有朝一日能够重新找回制“醴”之法,实乃一大功德,人生幸事。

 

盥洗扬觯以致洁


主人招待宾客处处应体现出敬意,而“洁净”则是重要的方面。张博士告诉您:我们的祖先对此非常重视,极为细心和精心。在《礼记》中有这样的记述:“盥洗扬觯,所以致洁也。”意思是在燕饮仪式中要将“手”和“酒器”清洗得干干净净,以洁净向宾客表达敬意。这里的“盥”指洗手,洗”指清洗器具。扬觯”即举起酒杯之意。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样一个礼仪场合,主宾双方谁先洗手更符合礼仪规范呢?您可能回答:为了体现主人的谦恭和对宾客表示敬意,一定是请宾客先洗喽!然而,这样的安排绝对是不符合礼仪的,有主人嫌弃宾客的“暗示”!


张博士告诉您:《礼记》中提到“凡洗必盥”。即按照古人的燕饮礼仪规范,主人是要先洗手的。主人将手洗干净,然后再清洗器具,通过这样的“致洁”行为向宾客表达自己的敬意。这一点对于我们现代生活仍然有着重要的启发。看到此处,我想您今后在招待客人时可要改一改喽!


鲜果佳肴以待客


款待宾客“鲜果佳肴”当然是不可缺少的,这一点无论今人还是古人都有着同样的观点,但我们的祖先在这方面考虑之深入,方式之精细真的让今人自愧不如。那就让张博士一一道来吧——


古人怎样吃“瓜”?

这里所说的的“瓜”指的是“香瓜”,可不是“西瓜”。对于“食瓜之法”古人是很讲究的。


为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絺。为国君者华之,巾以绤。为大夫累之,士疐之,庶人龁之。

——《礼记·曲礼上》


意思是在燕饮中,为天子削瓜,先削去皮,再切成四瓣,拦腰横切一刀,然后用细葛布盖上。为国君削瓜,先削去皮,再一分为二,也拦腰横切一刀,然后用粗葛布盖上。为大夫削瓜,只要削去皮即可,不盖任何东西。士人只切掉瓜蒂,再横切一刀。庶人在切除瓜蒂之后就捧着整个瓜啃吃。


看来吃个“瓜”也是等级森严呀!张博士告诉您:这一点我们现代人就不必了,对待宾客就按“最高礼节”接待吧!必定其乐融融。

 

 

                       古人如何招待宾客吃“鱼”?


看到这个问题,您可能都要笑出来了!吃“鱼”还有什么“规章制度”吗?如果这个问题放在今天,可能真的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但在古人生活中,是不能简单从事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古人的“食鱼之法”:


羞濡鱼者进尾,干鱼进首。

——《礼记·少仪》

这里所提到“羞濡鱼者”指的是用鲜鱼为原料烹制的鱼肉,招待宾客进食这样的“鱼”时,要将鱼的尾部朝向“宾”;而用干鱼款待宾客时则将鱼头朝向“宾”。这又是为什么呢?张博士告诉您:进食鲜鱼之所以让尾部朝向宾客,是由于这样摆放后“鱼刺”的方向会顺着进食者,非常容易使鱼肉与鱼骨分离,方便食用;而干鱼则不同,古人食用干鱼要用手撕开,鱼头朝向宾客后,鱼刺会逆向宾客,从而容易撕断鱼肉。


经过张博士的解释,您就明白了这古人的“食鱼之法”。由此可见,古人对待宾客的敬意真是到了无微不至的境界了,今人的确自愧不如啊!


  从燕饮中饮品的准备、盥洗扬觯到食品的加工摆放,充分体现出古人“礼主敬”这一核心思想,虽然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但对于今天的日常生活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与启示。除了以上谈到的这些问题,张博士还与大家讨论了燕饮中的“辞、拜”“食仪”“赐食”“告饱”等一些列问题,关于这些礼仪要求就留待下回分解吧!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