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文化的一张地图

时间:2016-04-23 浏览:5614

  blob.png

  blob.png


2015330日,海淀区清河一小的42位老师们来到了敬德书院,进行传统文化体验研修,他们首先在至圣堂向孔子行四拜礼,然后到明德讲堂学习。张之锋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学习中国文化的一张地图”,这张地图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讲座。


  张老师针对清河一小老师的需求,着重进行了中国文化之学习方法、中国文化之学习内容的讲解,他从“读何书(内容)、何时读(时机)、如何读(方法)”三方面梳理了中国文化之学习方法,读何书?读经典;何时读?有次第;如何读?熟诵。张老师从生命的关怀、至善的境界、永恒的智慧、创新的基础、学问的根源、民族的灵魂等几方面分析了读经典的意义所在。经典主要培养的是人格、情商,是对生命的领悟。经典确立的是正确的价值观。经典揭示的道理通古通今,经典培养的就是一个理性的人,“天不变,道亦不变”。世间的学问分两种,形而上的道、形而下的器,道是永恒的,器是可变的,孔子“信而好古,述而不作”,孟子说“孔子,圣之时者也”,“时”即是变化、变通,孔子就是一个懂继承而再创新的智慧老人的形象。张老师举钱穆先生所言,告诉大家,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是中国人必读的书目。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张老师为大家梳理了中国文化的文献目录,《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在此基础上他认为文字开基、童蒙养正、四部主体、道佛补充组成了中国文化的格局,具体而言,中国文化的学统是“文字开基、童蒙养正、儒经道统、历史经验、子集悠游、道家逍遥、佛教解脱”。他引经据典,特别告诉老师们要抓住孩子15岁之前的黄金年龄多背诵经典。

 

  中国文化之学习内容,张老师主要带领大家学习了汉字的演变,从学理的角度分析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童蒙读物的养正之理。汉字的魅力在于它的表意,结合即将到来的清明节,张老师讲到“祭”,祭,从字形上看,是后人要在特定的日子缅怀祖先时献肉给祖先食用的,所食之物与祖先在时一样,这表明祖先还与我们同在,我们心里也一直记着我们的祖先。而我们现在一般简化为鲜花,那么祭祀只成为了仪式,而没有了情感。童蒙读物的养正之理,比如《三字经》第一单元讲童蒙之道、第二单元讲名物常识、第三单元讲学习之道、第四单讲历史兴亡、第五单元讲谆谆劝学。大道至简,一切要从教规则入手,先人格教育,再知识教育。《百家姓》所蕴含的姓氏文化、寻根认祖、家国天下情怀等。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了这些童蒙读物所蕴含的伦理意识,诸如感恩意识、尊重历史、责任感等等。张老师认为这些童蒙读物大都是一举三得:教给孩子文字的掌握、文学的熏陶、文化的教养。童蒙养正是一种扎根教育,张老师认为,教育的本是人格教育、人文教育、灵魂教育、道德教育、作人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情感教育……,而教育的末是知识教育、技能教育、才艺教育、职业教育……教育千万不能本末倒置。

 

    所谓小学,是童蒙养正,让小孩知其事,做一个良民,一个好人;大学,大人之学也。所谓大人,就是一个精神、心智成熟的人。教育是要教育人成为这样一个大人,一个君子,他们具有的心胸、见识、眼界、情怀,他们的独立人格,足以成为管理社会的人才。如何练就君子,就要“明经”,读经典。


  张之锋老师是学习西方哲学的博士,在讲座中他也常常进行中西文化的比较,这种打通中西文化的讲座站位高,可谓是给听讲老师进行了一场中国传统文化通识教育,他提纲挈领,统揽全胜,以文化地图的方式全景式打开了老师们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听讲老师收获良多。有的老师说本以为这样的概论会是比较枯燥的,但是张老师的讲解却很生动,不乏幽默,非常引人入胜,对自己的教学也很有帮助,让自己知道了应该怎样去教育学生,教育出能成为君子的人。


  讲座之后,清河一小的老师们在书院的各功能室进行了自主体验研修活动,读经、诵经、书法、棋道。书院的春天繁花似锦,在这个春天里,大家满载而归。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