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与君子人格

时间:2016-04-23 浏览:4560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2015年7月14日,时令已入初伏。外面虽烈日炎炎,走进敬德书院却是绿意正浓,不时间清风送爽,槐叶沙沙,草虫嘶鸣……。来自农大附小和白水洼小学的近百位老师们如约而至,参加敬德书院传统文化修学体验活动。


  本次研修活动中,海淀区教科所吴颍惠所长精心准备了题为《家风、家训与君子人格》的学术讲座。吴所长的学术演讲从中华文化的源流谈起,追根述源通过对历代优秀“家风”“家训”的解读与诠释,勾勒出中国人内心深处特有的“家国情怀”与“君子风范”,为听众进一步理解儒家“内圣外王”、“修齐治平”的道德理想提供了良好的启发。


  中华文明由原始农耕文明演化而成,从上古伏羲氏、神农氏、黄帝到尧、舜,禹,直至公元前11世纪周王朝的建立,中华民族从原始社会逐步走向文明社会,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氏族血緣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以“德”为本、以“孝”治天下伦理观、治理观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最终形成了“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的社会治理思想理念。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是《大学》中的名言,意思是如果家庭有仁德之风,那么整个国家必然兴起仁德之风;家庭有礼让之气,那么整个社会必然会兴起礼让之气!进一步引申就是:欲行仁政于天下,必从家庭治理开始,若要治家必当兴“仁”兴“让”,“仁”与“让”的根本在“孝悌”。由此“孝悌”便自然的成为了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基础,成为“家风”“家训”无可争辩的价值追求。


  儒家认为积极、和谐、稳定的家风源自于夫妻关系的合理有序,《易经》 “家人”卦《彖》曰:“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又曰:“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夫妻是最重要的人伦关系之一,男女平等、有本有源、合乎天理。丈夫、妻子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妻子所承担的“相夫教子”之责任更为重要,中国自古以内为本,因此自古以来妻子或母亲对家风的形成起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家庭的家风由夫妻关系延展,进而对持家、教子、处世、交友等各方面有所要求。因此,家族、家庭之风气能够影响个人、国家和整个社会。可以说民族的复兴离不开家庭之稳固,国家的治化离不开家庭之和谐,这就是中国人“家国天下”的伟大情怀。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君子之守其身而天下平,这是一个非常巧妙且重要的逻辑关系,这个逻辑关系紧密地将个人与家庭、国家、天下紧密的联系起来,成为彼此不可分割的动态系统。顺着这个思想理路,吴所长进而阐释了何为“君子人格”,我们应该怎样修炼“君子人格”?


  理解和修炼“君子人格”必须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与思想系统。自孔孟之后中国人的思想体系逐渐建立并趋于稳定。“君子”足具“仁、义、礼、智”四端,是内圣与外王的协调与统一,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占据崇高的地位,“君子人格”则成为中国人数千年追求的理想人格。


  儒家认为“君子人格”的最终完善需通过“修己而安人”来得以实现。“修己”即是“修仁”,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以达其“内圣”目标;“行仁”即是“安人”,通过“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实践达其“外王”目标。“内圣”有赖于“立德”,即注重人的自我身心修养以挺立道德人格;“外王”有赖于“立功”,即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上成就一番事业以挺立政治人格。


  最后,吴所长强调,儒家文化是构建当前转型期社会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宝库。在举国上下大力提倡优秀家风、家教之时,海淀区的中小学教师们应该首先提高这方面的认识与理解,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中汲取营养,指导自身的育人实践,将孩子们培养成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现代中国人。


  吴所长在严密说理的同时也善于用鲜活的事例启发听众,即风趣幽默又平实生动,讲堂中不时传来老师们会心的笑声……。


  与此同时,“明辨厅”内敬德书院的杨阳老师为白水洼小学的老师们做了题为《宰相家风——张英与桐城张氏》的学术讲座,张英与桐城张氏的家风传统深深打动了老师们,尤其是历史上广为流传的“六尺巷”的故事更是极具道德启发性。

 

  清康熙年间,安徽桐城张氏家族权势显赫,张英在朝廷任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倒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6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杨阳老师认为古人行为背后都有其强大的家庭文化作为支撑,张氏家族的宰相之路与其家风密切相关,是中国古代诗礼簪缨之族的典型。“家”,之于中国人是联结个人和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家训文化,为华夏民族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清官循吏,维系正道而不衰、人道于不坠,值得今人学习、反思和借鉴。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