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高中语文选修课中的传统文化教学刍议

时间:2016-05-05 浏览:5617

高中语文选修课中的传统文化教学刍议

北京市八一中学高中语文组      徐德琳


【内容摘要】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传统文化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选修课阶段,怎么样开展传统文化教学,需要深入的思考。要将选修课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必须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储备,从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个性出发,设计整合传统文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课       传统文化教育      教学现状   应对策略      

 

一、语文选修课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现状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传统文化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以人教版选修教材为例,十六本教材中不完全含有传统文化的不算,完全由传统文化组成的就有《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选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三本书。此外,一些学校还开发了校本选修的传统文化教材。中学语文选修课中传统文化教育的介入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语文教师如何在自身储备不足、教学时间紧张、教学内容丰富、应试压力重的几重镣铐下跳出宛转自如的传统文化教育之舞,这是一个必须思考与研究的问题。反观目前的中学语文选修课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上,我们会发现有以下这几个误区:


第一种误区是将选修课传统文化教材的教学完全等同于必修教材的教学,依然注重单篇文章的分析解读,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必修教材的教学并没有什么区别。以国家传统文化教育《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古代散文教学为例,大部分教师在处理教学重点时依然是文言知识的掌握上,忽略了选修课中传统文化的文言文教学应该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注重感受、品味、领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深化自己的思维能力。


第二种误区是按照高考总复习的要求安排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以《语言文字应用》中的传统文化为例,授课老师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很容易将其中的传统文化部分改头换面,修改为高考复习内容。


还有一种误区是将高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等同于大学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注重面的介绍,忽视点的深入。例如在唐宋词的学习上,注重介绍唐宋词史上的重要词人及其风格特点,而对具体词作的鉴赏不足。这对于积累少、认知不足的中学生来说,没有用诗词的美唤醒他们对古典诗歌的兴趣与向往,自然效果就打了折扣。

 

二、选修课中传统文化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提高教师本身的知识储备,做到专人专讲,形成传统文化专题选修课品牌


传统文化所需要的深厚积累给语文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语文教师大多数兼带班主任,在学校事务性工作越来越繁重的情况下,教师想要深度备好一门传统文化选修课,存在着较大的困难。笔者建议在传统文化教学上,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学养积淀,选择一个自己相对比较熟悉的传统文化专题,开发一门选修课。一旦决定下来教授传统文化的某一专题,应该在反复教专题的基础上进行不停的改进,补足缺憾,增加新知识新理解,研究新的教学策略,使之成为能够拿得出手的精品课,并进一步发展成语文传统文化此专题的品牌课。这样既能展示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与魅力,也能吸引更多的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否则遍地开花,一位教师分教不同的传统文化教专题,基于备课的压力,很可能就是不同的语文传统文化专题都是浅尝辄止。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教师的自身发展。


另外,学校应适时为教师提供学习机会。这种学习最好能兼顾理论研讨、知识传递和教学实践。

 

(二)改变选修课传统文化教学模式,从单篇教学走向专题教学


虽然必修课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与必修课在语文教学的基础性与均衡性上存在着共性,但选修课与必修课程分属于不同的层次,真正实现传统文化选修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根据传统文化选修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有创造性地进行整合。但这种整合又不是架空的,可以鈎连必修,实现必修与选修的传统文化教育并进。教师站在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传统文化并重的“全局”高度,建立起整体的观念,整体观照教材,把握住必修与必修传统文化教育钩连的角度或关键点,采用专题(或单元)整体教学的方法来安排教学。这种鈎连的角度或关键点可以是作者,也可以是文体、也可以是方法。至于参用什么鈎连形式,这要看何种鈎连最适合学生学习,不仅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能力,能够使学生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提升和拓展以对诗圣杜甫诗歌的学习为例,必修教材有《杜甫诗三首》,包括《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传统文化教育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古代诗歌四个单元都选择了杜甫的诗歌。第一单元“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中的自主赏析选了《蜀相》,第二单元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中的自主赏析 选了《夜登岳阳楼》,推荐作品则选了《旅夜书怀》,第三单元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的自主赏析则选择了《阁夜》,必修传统文化教育中杜甫的作品一共选了7首,若将这些诗作鈎连在一起,以文化主题来重构杜甫诗歌的学习那么学生的收获将远远大于单篇诗歌的学习。

 

(三)传统文化教学专题的选择与安排必须尊重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


先贤孔子曾说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门课程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唯有当所学内容和自身发生联系时,学习者的兴趣才可能被激起。所以在传统文化的教学过程中,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一定要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教学的落脚点一定要让传统文化与学生的人生发生关联。例如《论语选读》是《先秦诸子选读》中的第一单元,采用专题编排的方式,共设置了七个专题,每一专题基本上围绕着一个主题来选择和编排《论语》中的材料。专题设计把握了孔子思想中的重要部分,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起点:孔子是万世之师,是千秋圣贤。然而这种一脸严肃、不苟言笑的孔子却让学生敬而畏,有点不敢举步向前。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的整体设计上做了一个调整。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先设计第一个专题:孔子的喜怒哀乐。其目的是还原孔子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他喜欢唱歌、高兴时开玩笑、生气时会痛骂学生、遇到伤心事时会恸哭,发牢骚时想浮槎隐居、面对诱惑时会动心、遭遇信任危机时会赌咒发誓,原来孔子也是一个有血有肉、可亲可爱的老人,仿佛我们身旁的长者一样。让学生从情感上走近孔子。


在三次专题学习后,一位理科班同学主动地写下了自己的学习感想:“短短三次课,我已经认识到了一个不同的孔子和一部不同的《论语》。孔子不再仅仅讲学习,《论语》也不再只记道理。似乎以前一提到他们的名字时的那种敬畏(有点像哲学)已经渐渐消退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鲜感,每周都很期待这四十分钟”

 

(四)采用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基于学生个性,开展有效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是加强选修课中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活动有课前演讲、小组讨论、优秀学生讲课、学生读书报告、传统节日手抄报展览、元宵灯谜会等形式。例如在讲授《论语选读》时,笔者根据学生对《论语》的熟悉程度,鼓励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与大家分享读论语的体会。一位同学做了《孔子的诗书生活》主题分享,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多种多样的活动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促进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了他们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方智范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实施的若干问题 《语文建设》2006.10

王俊霞  《高中语文选修课略探究》  《学苑教育》2011.21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