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敬德行远││刚好遇见你

时间:2019-12-26 浏览:656

阅读分享

分享

是一种动力

是一种关爱

是一种美德

欢迎将本文分享给

教师  专业研究人员

培育立身行道之人



肩负人文教育使命



兼容古今治学之道



秉承中华文化精髓




  作者:高丹(敬德书院)



《刚好遇见你》这首歌里有这样几句词:“因为刚好遇见你,留下足迹才美丽,风吹花落泪如雨,因为不想分离。因为刚好遇见你,留下十年的期许,如果再相遇,我想我会记得你。……”“刚好”一词,特别能说明我与敬德书院的相遇相知。如果可以留给下一个十年什么期许,那么我希望书院有一个光明、坚定的未来,希望中华传统文化迎来一个自信、蓬勃的时代。




刚好遇见你·书院



十年寒窗,今朝相遇。追随着中国文化的根与魂,从银装素裹的北国到大漠孤烟的塞外,生命就像一朵蒲公英,飘落到京城西山脚下的一所院落,于是便在这里生根、发芽,开始了诗里“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的伫立,有了梦境中“晴峰耸日当周道,秋谷垂花满舜田”的期许……


与书院结缘,可能在千百年前,那时的书院是古代读书人的精神家园,熙熙攘攘,门庭若市,白衣后生,意气风发,诗书礼乐,红袖添香。转世轮回,大道兴复,许是做了一场春秋大梦,时空的交错里,又与书院邂逅——刚好遇见你……书院梦是文化之梦,交融着中国士人最初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对天道自然的叩问。每每社会动荡、人心迷失之际,书院这方灵魂的净土,总会给出人们生活的方向与答案。时至今日,文化复兴,当人们迈进书院大门的那一刻,便自觉摒弃了心中的浮躁,停下脚步去触摸这里的一砖一瓦、一廊一壁,一草一木,仿佛找到了精神的家园而流连忘返,心生欢喜。


很荣幸,我能与书院结缘、相守,做一个传统文化的看门人,将来客引入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真实载体,通过对书院历史渊源、学术思想、课程设置的介绍,来宾们可以边走边思,边观边赏,将心灵置于自然之境,感受礼乐文明的洗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从每位来宾恬淡而宁静的脸上,你会自觉书院文化磁场之强大、心胸之包容……




刚好遇见你·《诗经》



为了使来到书院的客人们更加贴近传统文化,我在书院正心堂开设“《诗经》导读”一课,从“关关雎鸠”到“七月流火”,初次相遇,难免青涩,慢慢走来,便觉可亲。因为听众涉及海淀中小学各学段与学科的教师,甚或是外区县领导嘉宾,因此课程的体验效果便要求因客制宜,甚至因时(节气)制宜。我们读“春日迟迟,卉木萋萋”走过春花烂漫,在夏日的凉风中低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共度深秋的惆怅,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感怀四季的轮回……课程设置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呈现给来者一种天人合一的生命气象与人文理解,让我们在古老《诗经》的诵读中,经典词句的咂摸中,体验古代先民最朴素的情感与最热情的生命,回归中国人应有的精神气质与民族本原。从学员教师眸子里闪烁的光芒中,我看到了经典文化对人心的震撼与关怀,那正是我们中国人血液里相同的气质与基因,在《诗经》中打通了情感契合的通道,产生了生命意识的共鸣。




刚好遇见你·读书会



国学大师章太炎曾著文《论读经有利而无弊》:“所谓经学之利者,何也?曰:儒家之学,不外修己治人,而经籍所载,无一非修己治人之事。……(读经)可以处社会,可以理国家,民族于以立,风气于以正。一切顽固之弊,不革而自祛,此余所以谓有千利无一弊也。”著名教育家钱基博在《我之读经教学之旨趣及学程》中重点指出了师范学校读经的旨趣:“师范学校之读经,其旨趣与大学文科之治经不同。盖大学文科治经之所以,在讲学,在董理国故。而师范学校之读经,则重经世,重修养人格。”由此,读经不仅为了修己治人,更是保证社会、 国家、民族得以延续的良方;作为塑造下一代人格精神、品质素养的教师来说,读经是必要、必然、必须去做的事情。“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欲为人师,必先读经!



刚好遇见你——“中华·敬德读书会”,作为三届读书会的班主任,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我事事亲力亲为,与教授沟通学员阅读水平,授课内容难度分析,授课形式确定……关注每一位学员教师的研习情况,主动与学员交流课上心得与课后反思。做到后面,我们读书会的亮点便也凸显出来,那就是“对话”。专家与学员的对话多了,学员与学员的对话多了,甚至微信平台上发布的文章,也吸引来学界专家的关注与讨论。比如读书会有一次发布了题为《〈论语〉—— 韩师释答录》的文章,引起了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孟子研究专家梁涛教授的关注和质疑,我主动与其联系请教,梁教授又重新写作一篇《〈论语〉——再辨“宁武子”一则》,并嘱托务必再让学员们知晓讨论。读书会正是本着这种求真务实的钻研精神才得以延续立足,并逐渐赢得学员们的信任与好评!以北京理工附中相慧芬副校长为首的读书会成员团坚持到书院参加每周的读书会,从无间断;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更是高度重视,专门派车接送前来学习的十位读书会学员教师,周周如此……还有老师在结业感悟里亲切地把书院喻为自己的“母校”,她在文中深情写道:“虽然每日的工作疲惫不堪,虽然烦扰不止的杂事占用了很多宝贵的时间,但是,每周一次的书院学习令我快乐不已。它与我过去参加的学历教育不同,它没有任何的功利性,没有一丝的勉强,有的是那种纯粹的学习的快乐体验,有的是那种精神追求的些许的满足,当然更有那种好友相聚的幸福!因此,对书院学习的憧憬成了我每周生活的必然。”




刚好遇见你·学刊



学刊由书院荣誉院长楼宇烈、院长傅首清先生领衔,执行院长吴颖惠女士为主编,专家团则由京城知名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组成,我担任责任编辑一职。以季刊形式出版的《敬德书院学刊》即将走过五个春秋,每期都围绕当季重要专题讲座设计内容,体现纪实性与新时代国学精神,鼓励教学相长与独创意识。学刊乃是书院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更是总结、展示书院成果的阵地。每逢春、秋论坛、学术会讲甚至与其他地方书院的参访交流,学刊以无声胜有声,默默地将敬德书院承载的精神和理念传递到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它致力于不断推介学界在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方面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介绍他们在书院的讲学活动,介绍书院的课程实施情况以及学员的学习动态,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了解书院,进而加入到传统文化的研修中来。作为学刊的责任编辑与守卫者,五年期间,风中雨里,我们从最初完全的探索状态,到如今风格、气质、内容的明确定位,其中甘甜有尝、苦乐自知。


在近期以师德为主题栏目的一次编辑中,我先是编辑了海淀区中关村二小教师们的会讲发言,手握尚有余温的稿件,虽然更正着标点语句,琢磨着篇幅构制,但其中教师们娓娓道来的师德故事,一字一句的肺腑之言,看着看着便热泪盈眶,不得不停笔揾泪,抚平心绪……我想,这是作为一位编辑触摸文字后最幸福的时刻,同时默默希望也能够让这样优秀的师德故事传递、感染到每一位读者。而后,我又接着编辑了国家开放大学孙福万教授、清华大学彭林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徐勇教授的关于师德、教育的专业学术文章,心情渐渐平静,逐渐进入了理性、严肃的编审状态。不得不说,由于《敬德书院学刊》这种特殊的性质,你可以从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实践到理论,逐层体验到传统文化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之间微妙的、不可切断的、有机联系的生动阅读体验,这真是为中小学教师乃至传统文化爱好者量身打造的学习良机,也是教育行业中难得的、难以组织复制的传统文化阅读设计,这就是我们学刊自己的特色!



如今,每每看到来书院进修的学员教师们捧读学刊的认真状态,我们的心中便升腾起对自己工作的肯定之情与欣慰之感。虽然编辑之中难免会有疏漏,但书院学刊编写团队依然会以谦虚谨慎的心态和作风继续保持本色和初心!学刊至今已然成为敬德书院的专有名片,它以每期4000册,每年16000册的发行量为海淀区内教师研修传统文化而导航,为弘扬与传播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贡献自己应有的责任和力量。


当然,无论是《诗经》、读书会还是学刊,在书院工作的内容远远不止这些,其中也有许多繁杂的、琐碎的日常事务,它们也占用了大量的工作时间,但这都是支撑整个书院日常运转的必要组成,都是我在书院留下的工作足迹。感恩书院、感恩领导与同事!成为你们中的一员,我很荣幸,是你们让我在这里能够飞快地成长与进步。遇见,真美!




(本文来源于《敬德行远》一书,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9.09)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