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成长和发展

时间:2024-06-21 浏览:107

编者按:

近期,由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现代教育报社协办的2024年第2期海思论坛举行,海淀区教委副主任唐建东出席并讲话,海淀区教科院院长吴颖惠作开场致辞。论坛由海淀区教科院副院长燕海霞主持。此次论坛的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探索优秀教师成长路径”。论坛聚集了来自北大、清华、北师大、首师大的大学教授和中国教科院、北京教育学院的教育专家,还特别邀请了4位教师和2位校长代表参与主题发言。论坛成果丰硕,现将与会嘉宾精彩观点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图片

与会嘉宾合影


图片


一名普通教师的课题研究之旅


图片

刘博涵丨明天幼稚集团第一幼儿园教师


我的课题研究之旅经历了几个阶段。从“踌躇不前”到“跃跃欲试”。课题研究给我的固有印象是,要想做好就需要付出时间与精力,还要有很强的专业研究能力。我曾担心:像我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一线青年教师能行吗?2021年,在集团新学期部署会上,雷海环总院长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发言让我有了新的认识,我决定报名优秀种子教师工作站。

 

从“不知所措”到“不断学习”。申报什么课题?申报书怎么写……一系列问题让我困惑。就在这时,种子教师工作站开启了新一轮课题研究的实用性培训,在各位专家讲师抽丝剥茧地指导下,我不断深入学习,最终成功立项了海淀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从“单枪匹马”到“并肩作战”。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筹备初期,我并没有勇气号召大家一起做研究。在园领导的鼓励下,我鼓起勇气介绍课题研究愿景与思路,结果不少教师表示愿意加入,其中既有年轻教师,又有教师前辈,还有愿意提供支持的业务干部。于是,课题研究从“我”变成了“我们”。

 

最后,实现从“埋头苦干”到“梳理转化”。回首这场充满挑战与收获的课题研究之旅,我深感课题研究不仅为我打开了学术探索的大门,更为我的个人成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追求、探索与成长


图片

彭绍航丨北京市海淀区翠微小学教师


望远山,持续追求。2021年,我怀揣着对专业成长的渴望,积极主动地申请加入了优秀种子教师工作站。自从踏入工作站,我便被其中精心设计的六大素养课程所深深吸引。我构建了六大素养课程与教师核心素养的关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剖析自己的短板与不足,将自己学习重心聚焦于师德素养、教学素养这两门课程。

 

望远山而力行,持续探索。工作站的师德素养课程体系健全,其中关于职业精神的“名师之路”系列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全国模范教师陈延军“优秀教师成长的秘笈”的讲座深深启发了我,在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紧密围绕学生日常生活的需求,积极主动地开设了一系列与人工智能和算法相关的课程;“双减”背景下,我不断思索如何在全面发展的框架下,兼顾并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成长需求,浙江大学刘徽教授在“大概念视角下的单元整体设计”课程中针对单元学情的深入剖析,为我打开了新思路……

 

知不足而奋进,持续成长。工作站学习即将结束之际,我有幸通过遴选参与了优秀种子骨干教师影响力提升项目,这进一步增强了我的自信心。未来,我将继续坚定“望远山而力行”的决心,在自己的教育之路上持续的追求、探索与成长。


从琐碎经验走向理性自觉


图片

邓荟予丨北京市中关村中学教师


当我第一次参加种子教师工作站的培训,听到“教育思想”这个概念时,我的内心充满了疑惑和好奇。随着培训的深入,我逐渐明白了教育思想的重要性,并意识到它不仅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更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灵魂。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教育思想,我开启了深度学习。在循证学习的过程中,我开始沿着自下而上的路径(即案例归纳法)思考自己一直想要解决的教育教学问题。通过培训老师的启发,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教育思想的切入点——“求真”“尚美”,并尝试用精准的语言将其阐释出来。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尝试将自己的每个案例、每节课、每个教学活动的目标追求进行归纳和抽提,发现它们共同指向的教育本质就是追求真理和美好。为了更好地阐释我的教育思想,我尝试构建了“求真·尚美”的语文教育概念框架图,并对“真”和“美”进行了描述性定义。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但每一次基于学科理解对概念进行自定义描述的过程都让我更加接近自己的教育理想,更加靠近语文教学的本质。未来,我将继续深化对教育思想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体系和教学策略,给更多教育同仁带来启示。


在成长中走向生命的充盈


图片

管红彦丨北京市上地实验学校教师


加入优秀种子教师团队,开启了我的深度学习之旅。几年间,学习了不少课程,包括如何做课题、优秀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科学素养课程、教师情感与传统文化课程、信息素养课程等。我也带领着教研组,运用种子教师工作站所学,积极尝试项目式、体验式、议题式等学习方式开展探索,勇敢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我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不断生长。

 

学习是一种“输入”,写作是一种“输出”。加入科研种子教师后,我对专业写作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对专业写作的意义认识更加明确,我更加用心地观察和记录教育教学生活中的点滴,不断完善。2024年寒假,我整理出了自己12万字的文集《一路成长》,希望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能够影响更多的人。

 

无论是学习还是写作,最终的价值还是实践和承担。这几年,我同时承担着教研组长、班主任、区兼职教研员、学校文科支部书记等工作,还担任两位青年教师的师傅;除了参加了海淀区科研种子教师工作站,还参加了海淀区骨干教师国际研修班的学习培训……虽然任务繁重,但我无怨言,努力提升时间管理能力和抗压能力。今后,我将继续砥砺前行,实现专业成长与突破,让生命更加充盈,同时点燃身边更多的人。


图片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