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研读第八讲:《序志篇》解读

时间:2024-06-17 浏览:78

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袁济喜


在《文心雕龙》研读第一节课时,袁济喜教授就谈到《文心雕龙》的精髓在《序志篇》中可以找到,他建议老师们在开始学习前应该认真先读一下《序志篇》。2024年6月11日下午,迎来了此次研读课程的最后一讲,主要是解读《序志篇》,并回顾以往所学内容,其次是就全部课程所学进行互动交流。

 

袁老师谈到,《序志篇》是全书的总序。唐代以前著作的序言大都置于全书的末尾,如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等都是。作为序言,刘勰在篇中说明了《文心雕龙》书名的含义、写作本书的缘由、全书的主要内容以及写作态度等,是解读《文心雕龙》其他四十九篇的关键。

 

本篇开头首先解释了书名的含义:“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文心”一词的由来,是受了陆机《文赋》的启发:“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但陆机只是从写作的角度来说的,而刘勰从论文的角度,力求做到“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可见,在他看来,文章写作不仅是作家的一种精神活动,而且也体现了对精神价值的探求。《原道》篇云:“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刘勰所说的“为文之用心”,体现的正是他论文的根本主张,即“原道”“宗经”的立场。至于“雕龙”的意思,是说作文要讲究文采,就象雕刻龙纹那样精致,这是为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情感的需要,而不是象驺奭那样仅仅把它作为一种装饰,所以他说:“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总之,刘勰以“文心雕龙”命名本书,意在追根溯源,全面深入地探讨“为文之用心”。

 

刘勰从三个方面说明了写作本书的缘由:

 

一是要“树德建言”,以“智术”和“制作”来“拔萃出类”、“腾声飞实”。人的生命虽然有限,但通过著书立说,可以扬名后世。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是刘勰写作本书的基本原因。

 

二是通过论文的方式来“敷赞圣旨”,纠正近代以来浮诡讹滥的文风。刘勰对孔子十分尊崇,甚至梦见自己“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所以,他立志以“敷赞圣旨”为己任,通过叙述各类文体的源流,总结文章写作的经验,使人们明确“惟文章之用,实经典之枝条;五礼资之以成,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详其本源,莫非经典”。这与汉代的马融、郑玄注经一样,都是很有意义的事。而近代以来“辞人爱奇,言贵浮诡”的文风也使他感到有“搦笔和墨,乃始论文”的必要。

 

三是要“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弥补前人论文的不足。刘勰总结了历代批评家论文的得失,指出曹丕、陆机等人都有“各照隅隙,鲜观衢路”的不足,而桓谭、刘桢等人也都是“泛议文意,往往间出”,不能从论述“先哲之诰”这个根源入手,所以“无益后生之虑”。以上两方面是刘勰写作本书的现实原因。

 

图片


在此基础上,刘勰概括了《文心雕龙》这部书的主要内容和结构体例,按照他的说法,《文心雕龙》全书由“文之枢纽”、“论文叙笔”和“剖情析采”三个部分组成。

 

“文之枢纽”是全书的总论,包括《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集中体现了刘勰论文的指导思想;“论文叙笔”是文体论部分,从《明诗》至《书记》共二十篇,包括有韵之文和无韵之笔两大类,共有三十三类文体。对每种文体的论述,主要是从“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四个方面展开。其中,“敷理以举统”部分对每种文体的写作规范和体制风格所做的概括,可以和创作论相互补充,是刘勰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剖情析采”则包括我们今天所说的创作论和批评论两部分,这无疑是全书最有价值的部分。创作论部分每篇一个专题,分别论述有关艺术构思、风格体势、结构安排、修辞技巧等写作方面的问题;批评论部分包括《时序》《物色》《才略》《知音》《程器》五篇,分别就文学与时代、文学与自然景物、历代作家的文才与德行展开论述,而《知音》篇集中论述了有关文学批评和鉴赏的理论,是批评论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


最后,刘勰说明了写作本书的态度,概括起来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弥纶群言”,从“轻采毛发”,到“深极骨髓”,力求做到全面深入。二是“擘肌分理,惟务折中”,力求做到客观公正。


当然,对写作理论的研究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其中有许多曲折隐微的东西难以说清,所以刘勰最后感叹:“或有曲意密源,似近而远,辞所不载,亦不可胜数矣”。又说:“但言不尽意,圣人所难,识在瓶管,何能矩矱。”这种感受并不只是刘勰才有,陆机在《文赋》里也表达了同样的感受。但是陆机只是停留在感性的描述上,刘勰却能从各个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对前人的理论特别是魏晋以来文论家的有关论述做全面地总结,使之成为一部体大思精、系统完备的文论巨著,这就使他对自己的理论主张充满了自信,努力倡导一种清峻雅正的文风,希望从根本上挽救近代以来浮靡讹滥的不良风气。不仅如此,他还以弘扬圣人之旨为己任,致力于通过“论文”的方式来实现“敷赞圣旨”的愿望,这与马融、郑玄通过注经的方式来弘扬儒家经典是同一目的。

 

图片


《文心雕龙》虽然是一部关于文章写作的书,但其意义远不止于此,其中浸透着刘勰的苦心孤诣,这种苦心孤诣又远非个人因素所限,其中融进了传统与时代的深沉的精神意蕴,是古老的“发愤著书”情结的再现,因而刘勰本人非常看重这部著作,希望它能得到社会的承认,以实现自己“摛文必在纬军国,负重必在任栋梁”的人生理想。据《梁书·刘勰传》记载,《文心雕龙》写成之后,“未为时流所称。勰自重其文,欲取定于沈约。约时贵盛,无由自达,乃负其书候约出,干之于车前,状若货鬻者。约便命取读,大重之,谓为深得文理,常陈诸几案”。在那个普遍缺乏理想和信仰的时代,刘勰的这本书“未为时流所称”并不奇怪,沈约虽然加以推崇,但也只是认为“深得文理”,而对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并不重视。这种评价与刘勰的期望相比,差距是很大的。而刘勰“傲岸泉石”的独立人格也使他难以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最终还是选择了出家,从结尾的赞语中其实已经透露了这一点。这就使本篇具有某种自叙的性质,是我们了解刘勰生平和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献。


学习完《序志篇》,袁济喜教授给听课学习的学员老师们提供了有关学习研读《文心雕龙》的许多参考文献,并且和老师们进行了课堂互动交流。蔡鲜兰老师、苏茜老师、刘芸妃老师、谢军梅老师、王玲娣老师等向袁教授提问请教,袁济喜教授一一解答。一部伟大的著作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学习、领悟,并且运用所学去指导实际教学,人大附小的郭利侠、黄美凤老师已经尝试在教学中运用所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相信在课程结束后,学习才刚刚开始。感谢袁济喜教授的讲授,感谢敬德书院组织的这一段学习之路,让我们认识了《文心雕龙》这部伟大著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