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优秀教师的“成长策略”

时间:2024-06-14 浏览:90

图片

与会嘉宾合影


编者按:

近期,由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现代教育报社协办的2024年第2期海思论坛举行,海淀区教委副主任唐建东出席并讲话,海淀区教科院院长吴颖惠作开场致辞。论坛由海淀区教科院副院长燕海霞主持。此次论坛的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探索优秀教师成长路径”。论坛聚集了来自北大、清华、北师大、首师大的大学教授和中国教科院、北京教育学院的教育专家,还特别邀请了4位教师和2位校长代表参与主题发言。论坛成果丰硕,现将与会嘉宾精彩观点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图片

海淀区教科院副院长燕海霞主持论坛


图片


系统推进优秀教师培养工作


图片

唐建东丨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海淀区是北京市的科技创新高地和教育强区。教育是海淀的“金名片”“命根子”,是海淀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海淀区聚焦三大方面,持续发力,系统推进优秀教师的培养工作。

 

一是做好海淀区优秀教师培养的顶层设计。新形势下,海淀教育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面临“三个急需”:一是急需一批适应素养导向的教师;二是急需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三是急需一批具备影响力的领军教师。为此,海淀教委全面启动“海淀基础教育再攀新高峰行动计划”,提出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就是通过区校协同,构建有序衔接、压茬推进的高层次教师梯队,形成多途径培养优秀教师的举措。

 

二是不断完善教师发展的外部系统支撑体系。优秀教师的成长,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但良好的政策支持、针对性素养提升等外部条件提供与平台搭建,能够促使优秀教师加速成长。海淀区的一个优秀教师培养项目——优秀种子教师工作站3年来的实践显示,外部因素的介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优秀教师自然成长速度慢的“自发”状态,成效显著。

 

三是聚焦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很多,就目前而言,海淀的优秀教师培养要抓住以下关键因素:

 

首先是要坚持思想政治引领,师德师风固本强基。要把师德与政治素养作为优秀教师培养的首要因素,培养一批党性强、业务优、威望高、能担当的优秀教师。

 

其次是要科研引领,夯实专业发展基本功。在当今复杂多变的教育形势下,对教师提出了“新基本功”。我们认为,教师的终身学习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与管理能力已成为新时代教师的基本功。在这些基本功的背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成为教师发展的元能力。

 

再次是要引导教师明确发展目标,激发自主发展内驱力。相关教师教育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发展从早期强调外部因素,已经转向教师个体的内部因素,“需求导向与自主发展”,成为教师职后教育的重要指导原则。借助发展规划的制定,帮助教师思考教师职业的独特价值与具体内容,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产生真正能激发教师内在发展动力的愿景。

 

总之,优秀教师成长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海淀教育将在制度机制创设、平台搭建、资源整合、评价激励等各个方面系统推进,为优秀教师的成长铺设强大的外部支撑体系,助力一大批优秀教师快速涌现!


创新优秀教师区域培养路径


图片

吴颖惠丨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教师队伍是教育强国的第一资源,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是高质量教育的关键支撑。与高位发展的海淀教育相比较,优秀教师数量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将优秀种子教师发展成为具备优秀教师素养和达到市区骨干教师评选条件,是维系海淀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和提升海淀教师队伍整体质量的重要突破口。2021年7月,海淀区教育两委正式启动了优秀种子教师工作站,3年时间,工作站探索出一条打通区校培养渠道、打破校际边界的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新路径。

 

一是创新“三线并进”的工作机制,搭建优秀教师培养支撑体系。工作站整合各类资源,探索出一套开放联合培养工作机制。创立了组织管理、专业指导与资源供给“三线并进”的组织架构:组织管理包括领导小组、工作站工作组以及片区学习共同体三个层级;专业指导包括学术指导专家组、理论导师、实践导师三个级别;资源供给包括高校智力资源、区级平台资源以及学校场景资源三种类别。“三线并进”为优秀教师加速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二是构建六大素养课程体系,明确优秀教师培养内容。工作站构建了包括师德、文化、科学、教学、研究和信息六大素养在内的课程研修体系,一共22个课程模块。其中,师德素养课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文化素养课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底蕴,科学素养课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特征,研究素养课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支撑,教学素养课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内容,信息素养课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要求。课程分为必修、选修、自学三种类型,通过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等多种形式开展。

 

三是搭建学习共同体,创新优秀教师培养形式。工作站按照教师任教学段一致、所属学区就近的原则,组建了15个学习共同体。教师在共同体营造的民主、和谐、积极、友善的氛围中,参与课题研究、读书交流、论坛研讨、研究课展示等多种活动,同伴之间、同龄人之间通过集体学习、交流,不断相互启发、鲜活碰撞,激发创造力;通过取长补短,资源共享,不断重构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通过榜样示范、比学赶超,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实现自我成长。

 

工作站刚运行3年,还是新鲜事物,在很多方面还需要一个不断创新、丰富和完善的过程,未来,工作站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完善教师发展的路径和策略。


教育家精神是教师心中的光


图片

夏明霞丨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校长


石油附小的办学理念是“聚能于石,油然而生”,校训是“追逐光、成为光、散发光”。就教师成长而言,教育家精神就是教师们心中的光,我们引领老师们在追随光的过程中,更要努力成为光,最终散发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教师的价值追求,成为幸福的教师。

 

创建友好生态环境。每到教师的生日,学校就会为她送上一张蛋糕卡,带去生日的祝福;每当老师加班,学校就会把老师的孩子组织到一起学习、玩耍……有爱才有责任,学校爱老师,老师就会将更多的爱传递给学生。

 

构建教师培养体系。学校围绕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自我发展等方面,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分类别、分阶段、分层级地为教师提供培训完善教师荣誉机制。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我们会评选学识扎实、业务精湛的老师成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聘请市级骨干、专家型教师作为导师成立名师工作室;教师节前夕,我们会以“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同行佩服、领导赏识、自我认同”为标准评选身边的感动人物。

 

努力成为光,更要散发光。学校多名教师被评为全国、市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学校获评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试验项目学校等20余项荣誉。同时,学校与西藏、内蒙、贵州、山西等省,以及怀柔、昌平等区的多所学校建立了手拉手关系,开展系列听课指导、送课活动。

 

我们要继续以教育家精神为光,在新时代的教育征程中,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教师,让幸福之师的光芒闪耀在教育的每一个角落!


构建实施校本强师体系


图片

周建华丨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校长


要建设教育强国,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校本培养是主要路径。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是一所地处海淀城乡结合部,包含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的学校。学校发展之初就树立了育人先育师、强校先强师的发展理念。

 

校本强师体系的顶层设计。学校强调“选师三看”与“强师四梁八柱”。选师三看:一看教师是否热爱教育,有教育情怀;二看教师是否聪明,有教育智慧;三看教师是否人品好,有高尚师德。“四梁”指四个支持系统,即社会、学校、学习共同体和教师个体;“八柱”,是强师八个实践系统,包括党建强师、规划强师等。

 

校本强师的实施路径。一是专业规划强师。学校会阶段性让老师对着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逐成步达规划内的期待。二是课程建设强师。学校负责顶层设计整体架构,教研组和教师都深度参与课程建构与实施,这大大提升了教师课程意识和开发建构课程的能力。三是课堂教学强师。学校研制人航高质量课堂教学框架,教师据此不断调整完善教学设计。四是教研强师。学校通过“两会+八任务+一平台”构建了高品质的校本研训体系:“两会”即暑期培训和寒假科研年会;“八任务”包括区级研修、教研组研修等;“一平台”即校内外联合教研平台。

 

学校成立时间不长,已取得不错的口碑。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在教育强国背景下,打造出人航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以实际行动擦亮海淀教育的金名片。


专家点拨  引领成长


图片

陈向明丨北京大学教授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通过叙事、反思和多种方法的应用,教师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力和水平,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作出更大的贡献。


图片

谢维和丨清华大学教授


教育集团化为教师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促进了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同行评议、培训活动和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有效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图片

宋萑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新时代优秀教师需具备的核心素养确定可以对标学生核心素养,强调教师需要从阅读、研究和实践中提炼新知,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默会知识,使命题性知识成为辅助性认知,从而真正提升教学素养。


图片

李玉顺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技术赋能教育的新模态,特别是在课程、课堂和评价方面的变革,促进了教师发展范式的转型。面对新时代要求,教师需掌握脑科学、学习科学和发展性评价等理论,以适应素养导向的育人实施能力需求。


图片

田国秀丨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


学校管理者无论以什么样的模式来办学校,无论是用什么样的节奏经营学校,都要以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主,强调温暖的人文精神和师生间的伙伴关系,使学生感到快乐,使教师感到幸福。


图片

易凌云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所长


教师发展需要得到多方支持,包括反思实践、系统总结能力培养和科研能力提升等。希望未来教育政策能更加注重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技术支持与指导。


图片

汤丰林丨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


教师成长应做好四件事:布好局,即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布好为人做事的大局;铺好路,即按照教师成长的五个发展阶梯,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练好功,即读、研、行、思、说五大基本功,提升政治、精神、专业、文化、思维和创新的素养;悟好道,即领悟好育人之道,最终落实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


图片


(本文刊载于《现代教育报》2024年6月11日)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