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颖惠:从孟母三迁看家校共育

时间:2024-05-18 浏览:118

图片

吴颖惠


编者按

2024年5月9日,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思想,挖掘海淀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教育智慧,增强海淀区学校、教师和家庭教育辅导能力,由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万泉小学教育集团协办的“孟母三迁与家校共育”春季会讲在敬德书院召开。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吴颖惠做主题解读,现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亚圣”孟子的教育思想源远流长,他提出的“性善论”思想影响至今。子贡曰:“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孔子甚少谈及“性与天道”的问题,但孟子却明确地提出“性本善”。《四书章句集注·孟子序说》有言:“孟子‘性善’、‘养气’之论,皆前圣所未发。”“人之初,性本善”以及“性善论”的明确提出,对教育的意义重大。老师想要把教育做好,一定要学会爱孩子,而爱孩子的前提是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向善。

 

孟子之所以能够成为“亚圣”,是与孟母分不开的。我们今天的会讲主题是“孟母三迁与家校共育”,“孟母三迁”所代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教智慧。因此,我想回归到传统文化中,从孟母的教育故事谈起。《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说法广为流传,在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孟母的教育故事被反复提起,影响甚大。西汉韩婴在《韩诗外传》中最早记载了孟母教子的故事,包括断机喻学、买肉啖子、阻子休妻三个故事。西汉刘向在《列女传》中则记载了孟母三迁、断机喻学、阻子休妻、劝子远行四个故事。

 

壹、孟母教育故事的启示

 

孟母三迁与断机喻学的故事已无需赘述,我想简要分析一下其中包含的孟母的教育思想。孟母希望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不希望她的孩子生活和居住的环境靠近墓地、靠近市场,而希望孩子的成长环境靠近学校,靠近一个能学会“揖让退进”的地方。当今的家长也是如此,我们要为孩子选择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通过这样的环境影响孩子,帮助孩子发展、进步。孟母对孩子的要求非常严格,当孟子不想学习的时候,孟母非常生气,她把正在编织的布剪断了,以此教育孩子不可废学。在传统社会,编织一匹布是非常困难的,需要付出大量的辛劳,但孟母为了教育孩子毫不犹豫地把布剪断了,以此鼓励自己的孩子勤学上进。正是孟母这样的辛勤付出才有了后来的“亚圣”。

 

孟母也非常重视对孩子教育的方法:审慎行事、以身作则。民间传说着这样的故事:有一次邻居杀猪,孟子问他的母亲说:“邻居为什么杀猪?”孟母玩笑道:“因为要给你吃肉。”后来,孟母自思失言,懊悔道:“我怀着这个孩子时,席子摆得不正,我不坐;肉割得不正,我不吃,这都是对孩子的胎教。现在他刚刚懂事而我却欺骗他,这是在教他不讲信用!”于是孟母买了邻居的猪肉给孟子吃,以证明自己没有欺骗他。

 

孟母还对孟子进行礼节、礼仪的教育,这就是“阻子休妻”的故事。“劝子远行”则是孟母对孟子的理想教育,关乎家庭教育中“立志”“成志”的话题,在孟母的引导与支持下,孟子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树立了远大的理想,达成了非凡的成就。

 

图片



贰、以身作则、相机而教

    

通过孟母的教育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基本的教育方法有两种:以身作则、相机而教。中国传统的家教以身作则,强调的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方法。不言之教、正人先正己等等都是强调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道理,这都是传统文化教育思想。说得简单一点,要想把孩子教育好,作为家长,自己得先好。教师也是如此,教师也需要以身作则,需要相机而教。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讲的就是以身作则。传统教育重视的相机而教,其实就是潜移默化,就是浸润式、熏陶式的教育。我们在孟母教子的故事中可以看到,孟母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对孩子实施正面的教育,既包括因时而教,也包括因势利导。断机喻学、买肉啖子都是因势利导的教育。


其实,读书学习是孩子的事情,不需要陪伴,家长要陪伴的是什么?家长要陪伴的是孩子的成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品德的培养最为重要,家长要以身作则、相机而教。我们谈到家庭教育、家校共育,必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家教的智慧。就像孟子所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学校家庭社会共育机制的构建也需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方法。

 

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家教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在家庭教育中,爱子与教子似乎是一对矛盾。传统家教在处理这对矛盾时坚持“教子义方、严慈相济”的教育原则。“义方”,指行事应该遵守的规范和道理。司马光说:“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非他人败之也,母败之也。”将爱护和教育结合起来是家教的重要原则,“无教而有爱”,必将铸成大错。

 

在家尽孝、为国尽忠的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人特有的生活方式、民族性格和文化心态。在家教家风建设中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有利于传统家庭美德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传承中绽放出新的光芒,成为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

    

家庭教育基本的根和本仍然是品德教育,品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要解决现代家庭教育的诸多问题,需要回归到品德教育的高度。传统家教强调以德为先,把做人作为教育之根本,今天我们谈家校共育,更多的也是要谈家庭的品德教育。

   

学校和家庭是教育发生的主要场域,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必须保持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教育的效果就会像纸房子一样坍塌下来。家校共育要做什么?需要教师深入到学生的家庭中,家长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实现真正的沟通与互动。家校双方形成合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教育环境。家校二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共同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共同为其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共同为孩子体育锻炼、兴趣爱好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条件,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样的话,家校共育才能各尽其职、相互配合、保持一致,促进家校共育的发展。


图片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