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藏道于身 方有师道尊严

时间:2018-11-22 浏览:808

       现如今,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似乎都有一丝焦虑:教师职业的光环正在迅速消逝,我们在大众媒体上看到的关于教师及学校的负面新闻铺天盖地。恶劣的舆论环境、较低的待遇及尴尬的社会处境,使教师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尊严可言。作为教师,我们当然心存忧惧。那么,怎么办?

       我想跟大家一起温习圣贤关于师道的三段经典论述,希望通过阅读共同反思,思考今天教师的处境,找到走出如此困局的办法。

image.png       《礼记·学记》有言,“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这里关于师道之社会功能的论述非常全面。在中国,最重要、最基础的教化之道,不是信神,而是学。这是中国文明的根本精神所在。因此,学在中国,绝非等闲小事,教师也就承担着其他文明无可比拟的重大责任。

       《学记》通篇阐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学——政逻辑关系:首先,师有尊严,师道才能有尊严;师道有尊严,民众才知道敬学;对学有敬意,社会才可能形成良好的秩序。如果国民对学没有敬意、对教育没有敬意,社会上就定然不会形成尊师重道的风气,也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社会秩序,这一结论适用于古今中外。

       接下来讲到了师严具体怎样体现,文中以君臣关系来看师之尊严。在古代社会中,君臣间的尊卑之别应该说是等级距离最大的,但如果出现在臣位上的是教师,它就跟一般意义上的君臣关系有所不同了。国君碰到老师时应该怎样做呢?这时候国君就不能把老师当作臣来对待。老师如果被天子召见,也可以不用北面,以此表示对师的尊重。从中可以看出古人尊师之道,师生关系在重要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君臣关系。

        第二段材料是我们所熟知的《师说》。韩愈探讨师与道之间的关系:“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这里强调,我们之所以寻师求学,乃因为我们想明“道”。我们之所以奉他人为师,因为此人先于我闻“道”,我通过他来学“道”。反言之,这个师之所以值得我尊敬,向他学习,就是因为他藏道于身,“道”在他的心中、在他的身上,通过向他学习,我才可以知“道”。

        韩愈这段话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只有藏道于身,才有师道尊严。我们之所以为人尊,不是因为我们比人家年龄大,也不仅仅因为我们是老师,而是因为我们可以传道。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是根本,有了传道,才有后面的授业解惑。因此,我们为人师者,首先要知“道”,志于“道”,在此基础上传“道”。如果教师没有这个能力,师道尊严也就无从谈起。

image.png        我想,这就是 20 世纪以来,教师的地位,尤其是社会形象和个人尊严日趋跌落的最主要原因:我们逐渐在离开“道”。中国教育自 20 世纪以来,与传统的教育模式之间发生断裂。传统教育是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主,20 世纪以来的教育只注重传授技术,而忽视了“道”的传授。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人们又逐渐形成这样的观念,教育仅是一个服务产业,家长把孩子送去学校去学习也仅是一个简单的消费活动。家长交钱,教师提供教育服务。教育不再与“道”有关,教师只是一种职业,一种单纯的提供教育服务的职业。这样的观念在社会全面市场化之后,在一些经济学家倡导下,在大众媒体传播和影响下,逐渐在社会中传播开来,对师道尊严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整个社会逐渐形成将教育视作简单消费活动的观念,受教育者成为消费者,成为“上帝”;而教师则成了服务者,失去了师道尊严。故而才会出现我们今天普遍焦虑的那样一种状态。

        痛定思痛,可以说,这十几年来,教师逐渐失去职业尊严,乃至于无以自尊,而自暴自弃,根本上还是因为自己不知“道”,也没有志于“道”,当然也就无“道”可传。

        回到之前《学记》和《师说》中的论述,教师之所以有尊严是因为他能传“道”。什么是“道”?“道”就是方向,就是路,是大路、正路、坦荡的路。我们通过传“道”给学生甚至是给所有人,向他们传播前进的方向、传播人生的正道、传播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道”。

        而我们现在要想重建师道尊严,提升教师的社会形象,教师最应该去做的事情,就是学好“道”之学。首先,自己要有一颗向道之心,一方面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各种专业知识,满足学生在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的需要。其次也应该清楚认识到,学生同样需要“道”的传授。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人生的正道是什么,告诉他们做人的道理是什么,告诉他们与人相处的道是什么,告诉他们服务于国家和民族的道又是什么,告诉他们天下为一家的道是什么。我想,学生希望知道这些,学生家长也希望学生知道这些,社会也希望学生知道这些,尤其是在今天。只是我们自己欠缺太多,所以讲不了,或者因为自己未闻道而傲慢自负,根本就不想讲。那你当然就不可能得到为师之尊严。

        那么,怎么讲?不仅仅局限于政治、语文等课程,而应该覆盖所有的课程。更为重要的是,身体力行。传道主要不靠言辞,虽然我们讲课主要靠言辞。但要真正传道,需要我们“体道”。因此,我们讲道不只是漂亮的文字,更多的是以身传道。孔子讲“政者,正也”,我们讲正人首先要正己,而要“正己”我们靠的就是学道,学道才能藏道于我身,才能向学生传“道”。那么,传什么道?我想与大家共同学习的第三段材料,是韩愈的《原道》。这里也讨论了“道”的问题,尤其是应该传什么“道”的问题。韩文公的回答很干脆,就是尧舜之道,就是孔子之道,就是四书五经中所呈现的道。

image.png         韩愈的《原道》,在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从皇帝大臣到文人雅士,不入于老,则归于佛,中国文化面临着巨大冲击。《原道》在这样的环境下举起了儒家文化的大旗,呼吁要继承尧舜周孔之道。

        说实在话,韩愈所处的那个时代和我们今天有类似之处,我们今天也面临各种新思潮的冲击,尤其是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比如,我们的教育,基本上就是全盘西化的,要么是苏俄,要么是英美。这样的教育体系应当予以彻底更换。

        我们老师可以自己行动起来。在当下这个时代,从事教育的教师们首先需要有中国文化的自觉。什么是道?这是我们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可能当下社会已经慢慢有了一些共同的思考,但还没有完全达成共识。但我想我们最终达成的共识,恐怕还是要重回中国之道,回到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他们传下来的道上面去。

        为此,我们老师需要补课,首先做好学生。教师首先要有中国文化与中国之道的自觉,要讲师之尊严,自己首先需要知“道”。由于我们过去六十年的教育中,关于中国文化的教育内容可以说非常少,所以,我们所有人都需要重新去学习我们的经典:四书五经、《史记》、《资治通鉴》等等都需要我们去补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知“道”,才能够志于“道”,才可以传“道”了。而在各个职业中,教师应该首先补课。我们做好中国文化的学生,做好孔子的学生,才有可能给学生们做好老师,给全社会做好老师。

       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志于道,藏道于身,自己首先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做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然后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就能让我们的学生也成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自然而然,学生乃至于家长、社会,都会对老师恢复敬意,师道尊严也就可得以恢复,中国社会也就有人文化成之可能。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姚中秋 )



责任编辑:木之子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