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敬德书院会讲课程

时间:2021-11-22 浏览:1043

会讲是传统书院的重要讲学形式。敬德书院的会讲课程一直采用学者学术论道,教师实践报告的形式进行,实现书院课程不仅仅是坐而论道更是起而行之的目标。会讲的主题选择与时俱进,贴近时代脉搏,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学术支持与学校实践范例。2020年,在重要的时代节点上,书院举行了两场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讲:“传统文化与生命教育”为主题的秋季论坛,“书院发展与立德树人”为主题的高端会讲。


一、秋季论坛:传统文化与生命教育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思考生命教育的独特价值,尤其是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寄语,对广大教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教育脱贫攻坚中的突出贡献予以充分肯定。如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寄语精神,如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促进当代生命教育理论的完善,成为书院教育人思考的命题。9月28日,在孔子诞辰2571周年之际,由海淀区教科院、敬德书院、中国教师报联合举行的以“传统文化与生命教育”为主题的秋季论坛正式拉开大幕。

image.png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宋磊,北京市海淀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孔磊,海淀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体办公室主任郭景玉,海淀区委党校副校长、区行政学院副院长吴小红,海淀区政协委员马民以及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教育同仁、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教育同仁,北京市及海淀区中小学校长及教师代表90余人参会。此外在线上,还有来自河北、辽宁、湖北、江苏、广东、黑龙江等地的校长、专家、教师近万人一同参会。

“特殊时期,习近平总书记用寄语这种特殊形式,体现了他对教育的特殊重视、对教师的特殊关爱,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沉底蕴。”宋磊表示,各地各校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寄语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扎实做好“四个系列”工作,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入脑入心、落地见效。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思想,在中国人的观念中,生命源于天地,“天地合而万物兴焉”,人的生命是一个自然发展过程,由此发展形成了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思想观念。中国人要做中国的生命教育,必须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自己的根与魂,发出生命教育的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使中国的生命教育切实有效地开展起来。

image.png

“先有生命乃有教育,先立人再成人”,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主任王方表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几千年来,我们这个国度的百姓、民众,都是沿着古训将中华民族的血脉精神延续至今。海淀教育在疫情期间冲锋在前,第一时间布置了防疫措施,开设了心理热线,上线了网上课程并及时研发了劳动教育、心理教育、体育教育等课程,当仁不让,时不我待,生命至上,学生至上。

    毫无疑问,疫情的到来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生命教育课,让生命教育成为热词,但在具体实践中,生命教育也面临着一些误读。“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生命、强调生命价值的一面,但是同时中国传统文化里面也有敢于舍弃生命的一面,怎么来看二者之间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京师文化评论》执行主编程光泉,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生命历史要回到传统里面寻找资源展开了论述。

今天的生命教育如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海淀教科院院长、敬德书院执行院长吴颖惠认为,中国传统的生命教育思想都非常珍爱自然生命的存在,他们从“天生万物”、“天人合德”的本体论思想出发,认为生命是天地间最为宝贵的东西。儒家主要教育人们以积极入世的态度来寻求生命的安顿,强调生命对社会的担当与责任,其目标是以“仁”以“善”为核心,以“济世利民、追求仁德”为目标的。

image.png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刘慧特别强调,生命教育不是一个框,什么都往里装,生命教育不是讲知识,不是简单的训练技能,我们要把体验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生命教育要回到生命存在本身的理解、体验、表达上来。这样生命才得到关照,生命才获得了滋养,生命才有可能生活得更好”。同时,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文东茅教授也分享了他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幸福教育”,开发出“一体两翼”幸福教育的教育实践。事实上,“一体两翼”幸福为本,这一思路本身来自《大学》修齐治平的观点。

此后的圆桌论坛中,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敬德书院副院长郭振有,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中国教师报总编辑雷振海,中国历史研究院研究员朱翔非,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谢春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任宝菊等分别就主题各抒己见。在郭振有看来,生命教育就是让人知道应该做什么样的人,承担什么责任。人生活在天地宇宙之中,就要与天地同体,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中国士君子应该有的社会理想和人生责任。人与天地并立,人的生命不应该是盲目的冲动,而应该树立高尚的价值观,努力提高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当天下午,由海淀区17所学校牵头,北京市其他区县及全国的10所学校代表,各自从不同角度,展示、分享了优秀传统文化与生命教育相关联的教育教学经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彭永捷二位专家分别给予了专业指导与现场点评。与会校长一致认为,中华文化是珍爱自然、尊敬生命的,正是在一次次的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课程建设中,孩子们建立了自己与他人,自己与世界的联系,进而逐步形成世界观和价值观,生命教育的内涵已经深深烙印到他们身上。

image.png

image.png

论坛上,敬德书院还为区内19所学校颁发了疫情期间举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场外同时,书画家们舞动丹青,以自然界的生命画语为论坛助兴。


二、第80期教育之春沙龙:书院发展与立德树人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各种场合颂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强调文化传承与文化传播的重要性。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察当地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承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情况,彰显了书院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

image.png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12月19日下午,由人民政协网和敬德书院联合主办、人民政协报教育周刊支持的第80期教育之春沙龙在敬德书院笠僧堂举行,主题聚焦“书院发展与立德树人”。来自学术界、教育界、文化界的知名专家和众多参与者一起回望我国书院传统,探讨“书院”这一古代珍贵的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及其在现代社会可能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期待为我国今天的立德树人实践提供借鉴。

image.png

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副主席陈双在致辞中充分肯定敬德书院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所做的大量培训、研究与传播工作,指出书院持续、细致的工作对促进海淀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取得新成果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她对第80期教育之春沙龙在敬德书院召开表示衷心祝贺,对参加研讨的诸位政协委员、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希望通过深入的研讨交流,为现代书院发展建言献策,敬德书院要以此次沙龙为契机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服务于海淀教育事业高水平发展 。

image.png

与会嘉宾认为,在开放的今天,我们尤其要珍视传统。古代书院是中国读书人进行文化研究、教书育人、创造与传播文化的教育组织,是学术交流传播的地方,更是修身明理的教育场所,书院的核心价值便是立德树人。我国古代书院通过优雅有序的环境创设,通过密切的师生互动、经典诵读和辨识讨论进行以德行为重心的通识教育、素养陶冶和人文教育,给我们今天的教育提供了巨大价值。发扬传统书院教育的内在精神,对于扭转今天我国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技能学习轻素养养成、重知识灌输而少环境熏陶、忽视学生体验等教育弊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现代书院复兴的样本之一,敬德书院在长期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分继承我国古代书院藏书、著书、讲书等治学特点,遵循书院传统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和笃行”的育人模式,并进行了创造性的转化,建立了适用于区域干部和教师发展的研修、读经、学术、会讲和游学“五位一体”的现代书院课程体系,进而不断完善和充实相应的学习平台与课程资源,为提升海淀、北京乃至全国中小学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进行了珍贵而有效的实践探索。

image.png

与会嘉宾们在研讨中指出,在书院文化复兴的当下,应该特别强调和关注现代书院的时代担当与作用发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因此,书院在学术研究、教育教学和文化传播领域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与作用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多位嘉宾在发言中指出,现实关切,求知求真求用是书院文化的精髓之一,今天书院的发展要积极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努力服务大众的精神生活需要,为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做出贡献。

教育之春系列沙龙由人民政协报教育周刊编辑部于2003年8月发起创立,是我国教育界最早的促进实践界、理论界、传媒界跨界交流的平台。截止目前,已经开展了80期。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孙庆聚,第十二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卞晋平,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研究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杨朝明,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敬德书院执行院长吴颖惠,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历史系教授、中国书院研究中心主任邓洪波,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敬德书院副院长程方平,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沈文钦等主讲嘉宾和首都各界学者参加了现场和线上的交流互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副主席陈双、人民政协报社副社长许水涛等主承办方代表与会。教育之春沙龙创办人、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主编贺春兰博士主持了沙龙。

image.png

部分学专者观点:

朱永新:读经典本身不是目的,书院教育重在立德树人

其实立德树人恰恰是书院最需要做的,我们的书院教育其实真正的是人格教育,学术研究、知识传授其实只是次要的。书院最根本的东西就是通过教学让人能够修其身,所以在整个书院这样的教育过程中非常注重立德树人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书院最大的特色。现在在讲书院的时候,可能比较多地强调书院的学术的研究,强调的是书院的独特的治学的方法,我觉得我们还是要注重去挖掘书院的立德树人的好的传统。读经典本身不是目的,更根本的要求是要“成人”。书院非常注重人格养成。

杨朝明:从孔子施教看中国书院精神

文德教育是孔门教学的灵魂,是儒家教化的中心,儒者,濡也,以先王之道能濡其身,孔子儒学牢笼天地,包孕精微,但一言以蔽之,它关心的还是人心的和顺、社会的和谐,中国古代的书院教育就是儒学教育,其方式、方法、路径、目标都与孔子“施教”方法和教学体系深度契合,对今天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极具启发与指导意义。传统中国讲究“师道尊严”,重视“师道”,就是重视“人道”。传统的教育说到底就是“成人”“成德”之教,这正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基础与根本。发扬传统书院教育的内在精神,对于今天学教育的纠偏补弊,尽快改变当下“道术将为天下裂”、“只重智,不重仁”、“职业在上,德性为下”之类的弊端,具有重要的意义。

邓洪波:中国书院的精神追求

大致来讲,书院精神,除了学术独立、自动研究、人性修养、学行并重、尊严师道、师生情笃等之外,我们还要特别强调两点:一是文化的自觉、自信与担当。我们要有传斯道以济斯民的襟怀,以发扬光大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在新的形势下,再次践行宋儒的伟大抱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立德立言立功,样样追求。这是书院的情怀,也是书院的追求。二是保持开放之势的同时,善待传统,既吐故纳新,又温故知新。我们应坚持传统与现代并重,既取欧美西学之长处,又重视中华传统经典,善用中学之精华。与时俱进,由古开新,此则正是书院弦歌千年的精神所在。如此,始能传承书院积累、研究、创新与传播文化的永续活力,建立起新的文化自信,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image.png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