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敬德书院研修课程

时间:2021-11-22 浏览:1171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书院线下课程暂停,依托海淀区教育系统云课堂直播平台积极开展线上研修。下半年恢复了线下研修。线上线下结合,研修课程也进入新的模式,这是书院积极拓展互联网背景下学习方式改变的一种探索,也符合学校的实际需求。许多学校组织教师加入了线上研修的学习。书院全年共组织4次线上研修,2次线下研修,其中线上研修达到8400余人。


一、线上研修


1.《红楼梦》与传统美学

目前“整本书阅读”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整本书阅读对教师的文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通读经典著作,且全面掌握经典的内容、写作手法,作者的创作风格等等,这样才能在教学设计上突出重点、抓住核心,统筹规划。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是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文本,经过前期调研,5月19日,“《红楼梦》与传统美学”线上研修课程如期开启,本次专题研修课程延请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段启明先生作为主讲专家,参与本次活动的海淀中小学校共计76所,有四百余位海淀教师参加了课程研修活动,在红学家段启明先生的引领下,绝世巨著《红楼梦》慢慢在“云”端展开。

image.png

清人有云: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段启明先生作为红学家,对《红楼梦》的研究造诣深厚。此次讲座,段先生从传统美学的角度带领大家细细品读《红楼梦》,通过对《红楼梦》的审美追求、人物塑造、景物描写、情节叙述等方面的文本细读,让大家感受到其中“虚实结合”“神韵”“言有尽而意无穷”“味外之味”等中国传统的美学追求。段先生儒雅平和,将《红楼梦》的艺术追求浓缩在两小时的讲座中,带给听众别样的感受,两个小时的《红楼梦》品读,两个小时的传统美学之旅,令听者如醉如痴,意犹未尽。讲座过程中,八十高龄的段先生神采奕奕、兴致盎然,诗词曲文整首整段信手拈来,如数家珍,令听众击掌叹服不止。

image.png

2.从“善”教到“乐”教

面对疫情,面对停课云端教学,无论教师还是学生普遍产生因教学方式的改变、生活方式的改变等诸多因素带来的心理变化。从传统文化中找寻古圣先贤的智慧给教师提供精神参考、心理动能是书院研修思考的问题。7月30日,从“善”教到“乐”教线上研修课程如期开启。本次专题研修课程延请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易学文化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涛教授作为主讲专家,中国教师报、中国名师资源库直播平台实施,包括海淀中小学教师在内全国各地教育工作者共计8000余人参与课程研修。

image.png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教育实践传统,上至三代数千年文明传承,圣贤名师灿若星河,志于“教”,善于“教”,更乐于“教”。师者善教乐教,口传心授,薪火相承,其心、情、性日臻至善之境。中华师道之心法要义广泛存在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之中,成为后学获得智慧启迪的无尽宝藏。张涛教授围绕主题逐层展开,抽丝剥茧,循循善诱。系统梳理古代圣贤关于教育、教学和教师的论述,认真总结师者从“善”教到“乐”教所应具备的心性品质与精神支撑,真诚的帮助教师构建和保持心灵的和谐,不断焕发和增强成长的生命动能。张涛教授指出,今天的教师承担着复杂艰巨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具备豁达包容的品格。豁达包容也是君子“厚德”品质的重要体现。在人际关系方面,要厚道为人,宽以待人,善待他人,与人和谐相处。在思想观点上,要具有“殊途同归、百虑一致”的兼容并包精神,博采众长,在吸收、借鉴和融会中求创新谋发展,决不可党同伐异、唯我独尊、刚愎自用。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既要追求成功,也要坦然面对失败,能屈能伸,从俗浮沉,与时俯仰,顺势而为。……有人少年得志,有人大器晚成,人生命运各不相同,所以君子要学会自我包容,经得起失败和挫折,保持身心和谐。

image.png

3.书院传统与教师发展

敬德书院“开学第一课”是书院创设的新的研修平台,以传统文化通识教育为主,致力于在广大教师群体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针对海淀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学历高、思想活这一特点,“开学第一课”还通过强化师德养成,促进教师树立以德立身、以德立学的坚定信念。中国书院自唐代兴起以来,历经千余年发展,在中国文化史、教育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书院的很多制度、做法仍然存续在现代教育体制之中,对我们的教育不断改革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接通古今,充分了解中国古代书院治学、修身方法,挖掘其教育价值,对于如今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尤其是师德水平的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

image.png

image.png

9月9日,第3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书院“开学第一课”如约而来,为在教育战线上辛苦耕耘的各位教师献上一份特殊的教师节“贺礼”。本次课程线上线下融合,线上有来自海淀区、北京市及全国各地近1000位中小学教师在线上同步收看课程直播,线下北京市第四十七中学、北安河中心小学、红英小学、台头小学、上庄中心小学等学校也派出教师代表现场聆听。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敬德书院副院长程方平先生担任主讲专家。程方平教授围绕“中国书院传统与教师综合修养的提升”这一主题,为我们详细解读了中国书院传统的特色与价值,尤其深入解读白鹿洞书院揭示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强调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师个体发展的重要保障,指出每位教师都可以成为学者、专家和道德引领者,在提升综合素养和奉献教育事业的过程中,成就自身,获得幸福。

image.png

    4. 传统语言文字学与中小学古诗文教育

中国古诗文源远流长,它们滋养化育着生生不息的中国智慧、精神与气派,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诗性表达。表达了以文化人的民族意志,这也是当下语文教育研究不断索寻中国话语的热切需求。部编版教材古诗文数量的增多和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密不可分,初中教材的编写贯彻了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部编版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说:“(部编版教材)初中古诗文选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在中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我们有必要追求课堂广度、深度和高度的和谐统一,这也向各位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们提出了更确切的要求。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传统语言文字学是研习国学经典的必备基础,为中小学古诗文教育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讲座首先对传统语言文字学范围进行清晰的概述,然后结合具体例证,从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与语法四方面进行分项介绍。文字从来就不可能独立于思想情感之外。所以,感悟传统语言文字就是鉴赏古诗文,更是古诗文教学的路径。


二、线下研修


1.北外附校新教师书院研修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一直非常重视与书院的研修合作,每年新入职的教师都要来书院进行传统文化学习。10月17日,北外附校组织50余名青年教师在书院开展传统文化研修课程的学习。本次研修课程书院特别延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施克灿教授为青年教师开设以“传统‘师道尊严’的历史演变”为题的专题学术讲座。在近两个半小时的教学过程中,施克灿教授将“师道尊严”的历史发展脉络向大家娓娓道来,从何谓师道尊严、师道何以尊严、师道尊严因何消解、师道尊严如何重振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释。

image.png

 关于“师道尊严”,施克灿教授指出,一是教师所传之道为神圣的“天理”,故必尊严。二是为师之道必须威严。在施克灿教授看来,从统治者的施政到思想家的倡导,都在树立教师权威。中国传统教师的专业性、独立性不强,其身份不仅属于教育领域,而是政治、道德、伦理、学术的合体。儒家道统、学官体制、传统礼制、个体道德均在强化“师道尊严”。但新文化运动之后,师道尊严发生了变化,教师权威被打倒,“师道尊严”逐步消解。面对当今社会教师地位的实际情况,如何重振“师道尊严”这个问题,施教授在授课中给出了四条中肯可行的建议。一、是社会需要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风气,延续我们的优秀教育传统,防止“贱师”“耻师”“辱师”等现象;二、是政府和社会应该为教师做一些实事好事,想教师之所想,解教师之所难;三、是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价值品质,牢记“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训诫;四、是正确处理“师道尊严”与平等民主的现代教育观的关系。重振“师道尊严”不等于“师云亦云”。

image.png

此次研修课程为青年教师们提供了一个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吸收儒学文化精华的绝佳契机。将研修所学、所感与日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师们必将有新的启发、感悟和进步。

    2.雄安新区教育系统干部教师再次走进敬德书院

   雄安新区建设是我们国家的千年大计。千年大计,教育先行。雄安新区教育系统与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敬德书院早在2018年便合作开展教师培训项目,利用海淀的教育优势,促进雄安新区的教师发展。2018年10月、12月围绕教师阅读素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提升,敬德书院开展了三期雄安教育系统教师培训课程,传统文化学者、海淀名校长倾情主讲,为雄安新区教育系统的干部、教师带来了高水准的专业课程,对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image.png

image.png

    2020年10月24至25日,敬德书院迎来了第四期参加培训的新区学员,安新县教育系统干部教师近40人参加此次学习活动。书院安排了丰富的研修和体验课程。课程主体包括三个专题讲座,两项文化体验活动。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宋官雅副院长代表海淀教科院、敬德书院致辞,欢迎新区的干部教师再一次走进敬德书院。宋院长回顾了往期的课程的主要成果和特点,真诚表达了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对新区教育的关注与支持。

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长、敬德书院执行院长吴颖惠带来了题为“阅读传统经典,提升文化底蕴”的主题报告。吴院长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新一轮《课程标准》的修订谈起,结合最近教育部颁发的文件,指出教育改革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培养目标、教学方式、学习评价等方面要认真学习文件精神,用文件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国人民大学翟小宁教授带来了题为“中华文明的仁爱之光”的讲座。翟教授首先谈到不同文明对于教育的文化价值观的认同是一致的,不管是西方文明倡导的博爱,东方文明中的佛陀倡导的慈爱,还是同属于东方文明的孔子倡导的仁爱,都在倡导大爱精神。教育首先以爱心培养学生,引导学生怀有一种大爱精神。爱是教育的灵魂,这是不同文明的共识。接着翟教授结合具体的学校教育案例着重讲解了孔子的仁爱思想。围绕“仁的本质是爱人”“仁是一种人性的修养”“仁是一种人生的使命”“仁是一种德性的圆融”等四方面来深刻理解仁爱思想的内涵;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于建福教授的学术报告题为“国学经典价值与《论语》研习”。于教授围绕中华经典研读的基本观念、态度、内容和方法等核心问题抽丝剥茧、步步深入、逐层展开,为老师们勾画了一个系统完整的中华经典诵读的理论与实践框架,对学校实施中华经典教育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丰富而精彩的讲座、充满仪式感的礼敬先师和经典诵读活动,带给受训的学员全新的体验。秋日的敬德书院,再次铭记雄安新区教育系统干部教师在敬德书院研修的身影,在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促进雄安新区教育发展的路上,我们携手前行。


三、研修感悟


无论是线上研修还是线下研修,为海淀教师送上了精神食粮,得到了海淀教师的认可与称赞。

这样的培训模式为广大教师推开了一扇在日常忙于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中渴求读经典、悟经典的大门,这不仅是被动地参与业务培训更是主动的个人修养和精神追求的需要,我想一定会激发各位收听收看的教师朋友们自觉自主自动地安排时间静心学习;这样的培训模式为各个学校日常安排教师的业务培训提供了一个更高端更灵活更丰富的平台,可以个性化地安排教师的培训学习时间,节省了外出路途奔波听课学习的时间;规避了调课代课时可能出现的紧张忙乱的情况;老师们还可以有选择地收看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安静学习的时间......

——海淀区翠微小学   许培军校长


重温经典,传承文化。段先生带来的“《红楼梦》与传统美学”让我们穿越时空,感受到经典的文字之美、意韵之美、细节之美、文化之美!是一场精神的盛宴!感谢敬德书院播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所做出的一切努力!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  肖英校长


第一次听这样的红楼讲座,如诗如画,虚实结合,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美学结合在一起,深刻而有内涵,受益匪浅!

——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  马雪莉老师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老师们进行了长达数个月的线上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不仅对教师信息技术的要求陡然提升,同时还要因为学生的不可控而产生焦虑。书院结合自身资源丰富的优势,延请知名学者,为老师们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课程,通过学习涵养师心,提振师者的精、气、神!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  陆旻校长


身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涵养师心,沉淀乐教善学的品行,锤炼因材施教的能力,具备乐以忘忧的情怀;面对学生,要具备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包容。教育如水,温润澄澈,从教路上,我们要乐教善学,让教育成为一场温暖的修行,将这份温暖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理工附中通州校区   杨阳老师


白鹿呦鸣庐山下,朱子理学薪火传。

东坡贬谪至海角,蛮荒儋州育状元。

博学笃行五教目,知行合一心学扬。

莫言士子风骨没,敬德树人翰墨香。

——万泉小学  张涛老师


文章千古事,明德万年馨。从古至今,书院精神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与教化理念,依然如淙淙流水,滋养文化的血脉,贡献生活的智慧,撑起心灵的绿荫。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职业是传承文化,我们自己也是文化人,我们传承文化的职业行为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如果我们能够把文化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把教学理解成一种影响学生身心整体发展的交往活动,把精神成长看成是深刻广博的主体体验而不是依靠告知、训斥、练习等就能实现的目标的话,那么我们的身体力行、不言之教,可能是最为彻底的文化继承,对学生的影响也最为深远。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本是我们的一大教育责任,从今天做起!

—— 东升实验小学  沈海玲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师道价值品质,牢记“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训诫,塑造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要守住教育初心,承担育人使命,在三尺讲台上,让我们的平凡的生活变得不平凡。

——北外附校  袁思琪老师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