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敬德读书会第五次《论语》读书活动

时间:2016-04-23 浏览:1789

      2015年4月1日下午,中华·敬德读书会举办第五次读书活动,来自海淀区中小学的47位教师齐聚海淀敬德书院明德讲堂参与了此次活动。此次读书会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百家讲坛主讲人李山教授带领大家学习《论语》中的“雍也篇”和“述而篇”。

 

       李山老师一开讲即抛出,中国人应该读三部经典,即《论语》、《孟子》和《左传》。读《论语》讲“受用”,读《孟子》养浩然之气,读《左传》学会精炼文辞。我们今天读《论语》还可以汲取很多正能量。

 

       随后李山老师围绕 “雍也篇”和“述而篇”,逐条讲解每一章的含义。在讲解过程中,李山老师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不仅给我们厘清每一章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他还非常注重经典与我们个体生命的联结,注重指导教师如何给他们的学生讲解。比如他在讲解“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这一章时,他就联系到“鞭打芦花”的传说,说明闵子骞的孝心。又比如在说到“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这一章时,他重点和大家说了古代厅堂制的特点,所以孔子是通过“牖”来看望病重的学生的。再比如说到“子游为武城宰。子曰:‘汝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这一章时,他说子游举贤才看中“行不由径”时,这对于我们当今社会举贤才也很有借鉴意义,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也是一个要求,我们要去留意自己有没有因为图方便而伤害了别人的正当利益。

 

       他还结合缅怀先师启功先生时的体悟说“《论语》为什么这么好”,《论语》中的文字很多都是由亲见孔子音容笑貌的弟子记录下来,塑造了一个亲切真实的孔夫子的形象,这个形象是鲜活的,夫子和他学生间互动时的一言一行皆充满了情感。我们中小学的老师就是要把这种师生交流的情景说给学生们听。


       听了李老师的课程,读书会的老师们都表示更加亲近了历史上真实的孔子,他不是高不可攀的圣人,他也像一个天真的孩子一样,为着实现不了的理想主义奋不顾身、无怨无悔。李老师的生动讲解撕掉了历朝历代强加在孔子身上的政治和道德标签,让我们看见一个既乐观通透,又自由悲壮,洋溢着血性、人性和感性情怀的大生命。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