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论坛媒体报道汇总

时间:2016-04-23 浏览:2994

汲取传统智慧 涵养当代价值

2015年05月20日07:0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519日电 (记者黄福特)为纪念孟子诞辰,唤起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19日,由北京海淀区委宣传部、海淀区教委与中华书局主办,海淀敬德书院、海淀教育科学研究所承办的“儒家文化与家庭教育”论坛在海淀敬德书院召开。


  本次论坛以儒家家庭伦理观及传统家庭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为主题。与会代表分别就儒家文化中的教育智慧、对传统家教的体会、传统家训的当代价值、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反嵌传统文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据了解,敬德书院是由海淀区教委成立的教育书院,专门为干部和教师培训传统文化。书院于每年5月、9月举办论坛,为干部和教师提供高品质的传统文化研习平台。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等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海淀区40多位中小学校长共计10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弘扬儒家思想  重视家庭教育

本报讯(海淀报记者  李雪涛)519日,由区宣传部、区委教工委、区教委、中华书局主办,敬德书院、区教科所承办的“儒家文化与家庭教育”论坛在敬德书院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与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中华书局相关负责人以及部分区中小学校长共80余人参加,区委常委、副区长傅首清出席会议。


专家首先发表了主题演讲,他们提出传统家训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丰富了儒家文化的内涵,也促进了儒家文化的传播,而且传统家训文化内容深刻、思想深刻,可以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诸多借鉴和参考。之后的讨论环节,参会人员建言畅叙、热烈讨论。参会校长们纷纷表示此次论坛对他们明晰儒家文化中的家国一体概念,探索传统家庭教育思想对学校更好地落实家校互动具有重大的作用。


据了解,敬德书院将于每年5月、9月定期举办春、秋季论坛,从而为更多的干部、教师提供高品质的传统文化研习平台,提升他们的传统文化素质,进而提升学校的教育品质。

 

儒家文化与家庭教育论坛举行

 

本报北京527日电(记者靳晓燕  通讯员陈宁)儒家文化与家庭教育论坛日前在北京海淀召开,多位专家参会进行讨论。知名学者李汉秋围绕重振伦理文化家庭文化主题提出要增强人伦主题节日,从而重振传统节日体系。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颜炳罡提出,家训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教化系统中起着学校无法代替的作用。

《光明日报》( 20150528 06版)

 

 

“儒家文化与家庭教育”

 敬德书院2015年春季论坛成功举办

                                    

2015年5月19日, 敬德书院成功举办“儒家文化与家庭教育”2015年春季论坛。本次论坛是由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与中华书局联合主办,敬德书院与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承办的大型经典教育论坛。海淀区政府宣传部副部长赵萍、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海淀区教工委副书记乔键等到会并代表主办方致辞。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清华大学钱逊教授、山东大学颜炳罡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赵法生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郭振有副会长等10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围绕儒家家庭伦理观及传统家庭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等主题做了发言。海淀区四十多位中小学校长、书记参加了本次论坛。海淀区委常委、副区长傅首清到会并与各位专家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论坛选在孟子诞辰日举办

当天是农历的四月初二,是亚圣孟子的生日。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经由孟子的继承与发扬,形成了儒家思想的“道统”,影响和塑造了一代又一代士大夫的内心世界与政治实践。不但如此,孟母是中国传统母教之典范,“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是流传至今的佳话。中国历史上像孟母这样注重子女教育从而最终让子女名垂青史的母亲还有很多。主办方选择在这个日子举办论坛就是希望让传统融入生活、让生活塑造美德、让家庭参与教育、让亲子共同成长。


论坛旨在打造书院高端学术品牌

本次论坛的举办地及承办单位敬德书院,是2014年9月在海淀区政府和两委一室的支持下成立的教育书院。这是海淀区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充分表现了海淀区作为全国文化教育大区所具有的当仁不让、锐意探索的担当意识。


本次论坛的参会者主要是海淀区中小学的校长和书记。希望通过本次论坛的举办,更多地唤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能够在本校扎实深入地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今后,敬德书院将于每年5月和9月分别举办春、秋季论坛,为更多的干部教师提供高品质的传统文化研习平台,以提升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进而提升学校教育的整体品质。


专家学者漫谈“儒家文化与家庭教育”

本次论坛历时一天,共分四个板块。在上午的论坛中,楼宇烈、钱逊等五位专家发表了主题演讲。他们普遍认为传统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丰富了儒家文化的内涵,也促进了儒家文化的传播,而传统家训文化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可以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诸多借鉴和参考。楼宇烈先生从信仰问题切入,指出中国人是有信仰的,这种信仰是不忘本的信仰,感恩的信仰,敬畏的信仰,简言之,就是报本、感恩、敬畏,报生命之本,感天地父母养育之恩,敬畏天地良心。而这些很大程度上都要依靠家庭教育来塑造和培养。钱逊先生通过香港商界精英田家炳和山东人丁龙的故事指出文化传承的真正的根基在家庭。家风家训可以通过家庭的传承,落实到一代一代人的生活之中。在某种意义上,传统家庭教育比推广经典阅读更加重要。李汉秋先生则围绕“重振伦理文化家庭文化 ”这一论题指出人伦教化是中华文化的优长,要增强人伦主题节日,重振中华母亲节、传统教师节等传统节日体系。复圣公颜子的后人、山东大学教授颜炳罡先生指出家训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色所在。由家训而成家教,家教而成家风,家风而成社会风尚,家训在社会教化系统中起着学校无法代替的作用。中国社科院的赵法生研究员从中国家教与历史文化的关系切入,指出新时代我们要培养的新民应该是具有君子人格的现代公民。儒家家庭教育在本质上或者精华处是君子教育、仁爱教育与礼仪教育。现代教育也要返本开新,才能摆脱其“不中不西”的尴尬状态。


下午的论坛延续了之前的精彩,郭振有、程方平、袁济喜、徐勇和姚中秋等五位专家发表了他们关于家庭教育的独到的观点。郭振友先生指出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体,其核心是礼乐,是仁义礼智信,是德慧教育,是培养君子人格。四书五经及历代家训中蕴藏着丰富的家教理论、原则和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提倡要重视家庭教育、建设良好家风,也必须从儒家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程方平先生则指出中国传统的教育是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的,但如今却被人为地割裂了。真正有效的学校教育要兼顾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袁济喜教授则从传统美育的角度切入,指出传统美育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最高境界。徐勇老师则系统梳理了历代传统家训与家风的形成及其特点,指出家风有好坏之分,高低之别。家风一旦形成,就对家族子弟有浸润熏染之效。姚中秋教授则对比了中西方对“家”的不同认识及其文化渊源,指出“家”对中国人极为重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国人是生而在家的,始终处于人伦之中。以上专家的发言角度不同,却同样精彩,引发了现场听众的深深的思索。


论坛在大家意犹未尽的回味中圆满落幕

论坛上,参会人员畅叙己见、热烈讨论。论坛结束后,仍有众多嘉宾沉浸在刚才诸位教授的发言中,恋恋不舍地走出讲堂。这些来自海淀区中小学的校长书记们纷纷表示,此次论坛的主题非常有意义,教授们的观点也独到而深刻,让他们多角度、多层面地了解了儒家丰富的家庭教育智慧,也让他们更认真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在教育实践中,应该如何更好地借鉴传统智慧,发挥现代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三方合力,以共同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至此,敬德书院2015年“儒家文化与家庭教育”春季论坛在大家意犹未尽的回味中圆满结束。

(撰稿:海淀教科所张晓玉)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