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乎人文 化成天下 (二)

时间:2016-04-23 浏览:1478

blob.png

blob.png

第三个特质就是君子人格的养成取决于人的自律能力。其实,教一个孩子最重要的有两种能力,第一是对世界的好奇心,对知识的主动探寻开发;第二是对行为的自控力,从想法到行动有自我制约的基本能力。说白了咱们各位老师如果要去买车,你会关注车的什么呢?你首先不会关注车的颜色和音响,你最关注的两个事,第一这个车的油门好不好,加速度上不上得去。第二这个车的刹车灵不灵,要制动的时候是否安全。对世界的好奇心主动探索这就是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这是车的油门;而一个人的道德自律三省就是刹车,远离危险你刹得住。
我们看看今天反腐反出来的案例,有多少人就是因为远离了中国人的道德自律,我们谈中国国学的基本气质,有一个非常基本的气质就是道德的自律。我们现在的学生其实从小家长就很惯着,长大了以后确实自律性是很差的。我们北师大的幼儿园是一个百年名园,园长跟我说过一句话,他说我最担心的就是5+2等于零,就是我们用五天的时间交给孩子的自律自制的行为习惯,回家之后就归零了。一个周末过去到下礼拜一一切归零从头来。所以我们现在家长明辨是非吗?从孟夫子到王阳明都在说一个观点,就是是非之心是智之端也。但是我们现在不教孩子是非,包括家长也不教是非,不懂是非的人不可能建立自律,人是有弱点的,自律多累,看人坐的这个东倒西歪,我们现在有几个学生坐得端庄,我们成年人有几个端端正正的坐着?所以我们这种不礼貌的行为其实是在所有的细节之中。还能让一个孩子从小真的有一种生命融合的气象?我们现在老觉得自律好象特别累,可你看一看自律自省哪几个方面转换到今天的价值体系里面,它难道没必要吗?
“君子日三省乎己”,曾子的说法它提示了三个方面,第一,为人谋而不忠乎?你有一个职业人格,在社会上做事就得问问自己今天尽责尽忠了吗;第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有一个伦理人格,就要问问自己今天守信了吗;第三,传不习乎?你有一个自我人格,就要问问世界传播给我的大量信息,有没有通过学习做了一个有效的价值转化。那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社会人格、职业人格要尽忠,伦理人格要守信,自我人格要学习。不就反省这三件事吗?我们老觉得反省自己累,一个人能自律的时候就不能用别人他律。为什么现在一启动司法程序有那么多人都触底线红线,就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律太累了。为什么孩子不自律,因为受老师家长监管得太厉害,他以放纵来争取自我的存在感。所以如果好的教育把自律和自尊能够给孩子的话,那这个孩子会觉得他自己的生命是可以去承诺的,如果他永远都是被监管的对象,他怎么每天都自己主动去想这几件事呢?其实人活在这个节奏空间是需要气氛的,在学校里面,小孩真的能有他自己的一种尊严吗?
我自己的孩子从上小学经常跟我讲一些事情,我还是觉得我们北师大附小挺好的,她讲的一些事情让我听了都非常感动。一年级小孩,我们各位老师比我更有感受,都是小女孩乖,小男孩淘气。所以我女儿跟我说,他们班有一个特淘的小孩,个子小小的带一个大眼镜。这个小孩特别闹,一会儿起来了,一会儿趴地下了,但这小孩音乐家教非常好。有一次他闹的时候老师跟他说,你是不是想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老师也讲累了,要不你给大家唱个歌?这个小孩便唱了一个歌,大家鼓掌。到下节课他还没在下面闹,他就要出去,拉开了门,老师问他,你干什么去?小孩说我不想听了,出去玩儿会儿,啪地一下门就关上了。这个老师在那愣了一下,然后跟全班同学说,他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他想出去玩,就说不想听了,而没有借口说要上厕所。后来,到全班选班干部的时候没有一个人选这个孩子。老师说你们发现他唱歌特别好吗,你们愿意不愿意他当音乐课代表?于是这个孩子在老师的鼓动下当了课代表。从此这个孩子成为班里纪律最好的学生之一,后来到小学高年级四五年级的时候后劲非常好,可以说他遇到了好老师。如果在一年级这个孩子闹的时候被墙角罚站,他是永远当不成干部的。
一个人没有尊严他会自律吗?有的时候等待成长,成长这件事情不是今吃了化肥明天就起来的。我们做爹妈跟做老师的都在做一件事情,就是成全人的成长。而这个人他有长得快的有长得慢的,所以能不能够有耐心去等待成长,在这个过程中还他一份有尊严的自律,这是我们能送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因为一个有自律的人,他会在父母老师都不能陪伴的时候,走到更远。所以我想说,我们还是让一个人觉得他自己能够承诺点什么。我一直相信,教育的这个成长的层级,任何一个孩子从生下来是只有一条命的,那就是爹妈给他的性命。等见了老师当了学生他有了第二条命,那就是生命,生命是来判断是非,接受知识,过有品质生活的。我们把学生送出校门的时候是为了让他们有第三条命那就是使命,有使命感的人是能为这个社会做承诺的人,他是去担当的。让这个还不尽如人意的社会,因为这个孩子的存在变得更好,这就是使命。如果我们只是在一味的压制管理批评斥责,一个没有尊严感的人是无法承诺的。所以如果你让一个孩子觉得我就是在吃喝的层面上,我就是活着呗,现在的孩子连个生活的品质都不追求,他能够有更高的使命感吗?所以好的教育是让孩子从“一条性命”到“两条生命”到“三条使命”,逐渐他的命的境界越长越大的时候,我们父母老师就放心了。这是我想说给人尊严和自律的能力是相伴一生的礼物。第四个特点就是兴趣跟我们的学习能够真正融合,而且成为一个人学习的驱动力。大家都知道孔夫子说的“知知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我说驱动力、兴趣点、好奇心就是油门,刚才我们讲的自律就是刹车,你怎么才能让自己的油门更足呢?我们在今天都说要让孩子爱读书,但是爱读书这件事情怎么说呢?有多少孩子读的都是“有用的书”,不读“无用之书”,读的都是为考试的书,不读为成长的书。这些读书人能叫真正的爱读书吗?我们今天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教育学生别读闲书,有工夫读正经书,就是要考试的书,读完正经书有功夫睡觉去,就别读闲书。我教大学20年有很多好学生,他说老师我怎么觉得什么都没意思,你说吃点什么特别香吗?我觉得也就那么回事儿,你说去哪个风景点特别有意思吗?我觉得看看碟就行了。养鱼、养花多麻烦啊,让我去运动,运动哪像躺着舒服啊?老师我觉得什么事都挺没劲的,大学生,尤其是成绩极好的孩子里这种情况是大多数。所以有时候我在想,我们的教育没有在一开始培养人的兴趣,一个人没有主动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这是我们巨大的遗憾。很多人都在让我讲,为什么要读书,你说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题目一讲就是错的,这题目就像你为什么要吃饭一样,真正懂得乐在其中的人就不需要回答。
读书的境界是什么呢?我想说说我自己读的中学,我的人格主要是在北京四中成长起来的。四中之所以是一个好学校,是因为我们离开学校30年以后还会想到这个学校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就是在我们高考前,80年代的高考多紧张,竞争多厉害啊,但是老师允许你有兴趣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们照样可以看电影、写诗,照样跳墙出去玩……我们那时候真是能玩,所以生机蓬勃,我们那时候晚上教室都关了灯,等回宿舍的时候,只有锅炉房是通宵达旦的。在那里看什么的都有,你以为是看高考复习资料吗?不,从武侠小说到人物传记到哲学史看什么的都有,然后大家才能聊。前两天我跟高晓松还说起这个事,他为什么开这个《晓说》,他说咱们在四中的时候,那些杂书都是底子,这是看书的乐趣。什么样叫做看书的境界呢?两年前我有一位同班同学去世了,不到50岁辞世。他是我们这个班最快乐每天都唱歌朗声大笑的一个男孩子,我们去送他,灵堂里有挂着他仰头大笑的照片。他太太在后边,送行给他带的是什么东西?就是这么高一摞书。一路上我们班的男生跟她开玩笑说你给他带这么多书,你也不怕累着他。他太太说“你看这一本英汉双解词典不是四中时看的么,汉语成语辞典……这是他当年看的小说,这是他上了人大以后读的书,这是他后来成为一个合伙人的时候,这是他当了教授的时候……”都是他爱看的各种书,从最旧的30年前的工具书,到散发着油墨香的那一期《国家地理杂志》,因为他是一个爱玩的人,他最后一年在病榻上手里不能离开的就是《国家地理杂志》。所有的同学都听他说,等我好了我们开车自驾游到哪哪去。他太太说把这些给他带上,到那边他也就消停了。后来我就想什么是读书的意义,当一个人读书不再为评职称,也不再为写文章发表,甚至不为炫耀的谈资,只为灵魂安宁。这你就知道读书是有乐趣的,乐趣是伴随一生的,乐趣可以穿越阴阳界的,也是告慰他阳间亲人的。我说这就是四中最牛的地方,它让自己的毕业生爱读书到这个份上。为什么四中能做到,就是它惯纵了我们读杂书。现在的老师说我们哪有时间让他们读杂书啊?考试的内容都读不过来。请大家相信我,一个有读杂书乐趣和能力的人,事半功倍,他对待这些知识的时候可以融会贯通,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鼓励一个人的兴趣是鼓励一个人活色生香地活着,我们的孩子活得不够快乐就是没有乐趣!

我现在上课有时候也很不可思议,早上八点上课,上课差十分钟九点,我说休息十分钟,一个班四五十个孩子没有一个站起来的。我很惊讶说你们怎么不起来呢?小孩说老师才上一节课还不想上厕所,第二个小孩说老师长寿的秘诀在于不动。我说这是你爷爷想的事,你怎么18想80的事呢?小孩说懒得动。我说你们能告诉我是从多大开始不爱动的吗?他们居然可以明确地说出一个时间点,说初中的时候有一个体能测试,测试结束之后,老师告诉我们,冲刺高中吧,要把握所有的时间要坐得住,从此我们就不动了。在听他们这么说的时候,我多么怀念我在四中的高中时代,我们那时候是骑自行车两个轱辘走天涯的,我们去郊区都是骑车去的。所以能让一个人做一个生命里还有乐趣的人,这是一种成就。
我想关于教育,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很多的心得,我今天开宗明义讲了一个宗旨,就是请把国学当做一种价值观而不是一个学科。中国文化国学中诸多的内容,我只选择了自己认为的四个特点。第一,它的伦理化价值,这是家教;第二,它的农耕民族法则,人在顺应天地中,找到自己的节奏,也找到自己循序渐进的那种规矩;第三,君子的自律是一个人成全自己生命的刹车;第四,作为一个人的生生不息活色生香的乐趣,这是他探索世界的动力,是油门。我不是教育学专家,作为20多年的老师,这是我的工作心得。中国文化是用来成全人的,它让人在信任中找到最好的自我,当然,我们既使给了孩子这么多信心,我们也还要面对外面的雾霾,我们也还要面对人心上的猜疑和险恶,我们也还是要面对越来越残酷的竞争和我们越来越不知道的潜在的风险。2016年各种我们想象不出来的苦难也许还是存在,那么我们要教给学生最最重要的一点,当所有这一切都了解之后,他们将抱着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世界呢?
我首先想说,我们做老师的人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这个新岁月。世界上的负能量太多了,我们的叹息我们的无奈,我们觉得中国传统文化的脆弱无力,有的时候我们自己内心都充满怀疑,我们总在讲文化的话语权出去怎么传播,但是我们看看自己人的文化底蕴文化素质都到了这个田地,所有的这些我们讨厌的负能量你又用什么态度去面对它?
我讲一个小故事。有一位哲学的教授,他上完全部的课程以后,把他的学生带到一大片荒野上,他问学生你们看这里长着什么?荒野上长满了杂草,那些肆虐的杂草横七竖八特别令人厌倦。老师说你们都不喜欢吧!那怎么去除这些杂草?有学生说拔,有的说铲,有的说烧光……教授说用你们的方式去除杂草,明年的时候我们再过来看。一年之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教授这个时候告诉大家,去除杂草最根本的办法只有一种,就是不理杂草,在这一片地上种庄稼,因为庄稼的生命力永远比杂草更茁壮,更旺盛。中国有一句话叫“大树底下不长草”,大树吸收了精华就没草了,荒野长草,是因为没有别的正能量生长,所以野草就是荒原的主人。我们能有一辈子跟负能量较劲吗,你拔草、烧光,都不如置之不理去种粮食。我想一个老师的态度可以决定学生的人生观,有多少家长会跟老师说,老师的话才是圣旨,在家根本不听爹妈的。所以老师绝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信念的布道者。我作为母亲和老师都很纠结,我看到的世界不够好,但是,我去放大负能量吗?或者教育我的孩子和学生怎么跟负能量斗争吗?我想最高明的办法最大的骄傲是你对这些东西不屑去斗争,置之不理的时候把正能量建立起来。能不能做一个种庄稼的人,能不能不让这个地撂荒。种庄稼也是这样,你种两三年,又闲两三年,荒草还是会长出来。今天社会有那么多不喜欢的事情,就是因为撂荒了,因为我们种的粮食太少了。所以能不能够把中国文化接续在中国命脉里,我们把正能量建立起来,并且让这样的价值观态度去影响我们的学生,让他们不仅仅可以自律,而且还充满好奇与欢喜,让他们不仅仅了解土地农耕的法则,而且能够在家里其乐融融,行孝悌之义而家和万事兴。我们是要让学生考上好的大学,建立成功的人生,但是比成功人生更重要的就他的人生可以毕生的成长。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热爱它。我们的生活再不令人满意,认清以后,你不是逃避咒骂,而是用行为去改变它。我们老师成全学生的时候,你就是不折不扣的英雄,老师的行为一定可以影响学生,我之所以成为一个老师,就是因为我知道我的老师们是如何的薪火相传。从我在很普通的中学,老师用那么多心血,说他一定要培养出一个中文系的大学生,他像一个信念那样跟我讲。他从一张一张卡片教我做,每天带辅导资料要求我背诵,我没有给这个老师送过一份礼,是老师生后把所有的卡片让师母交给我。这就是用生命提携学生的老师。再到我上高中,我在北京四中的时候,那都是老师追着学生跑,我们住校老师也住校,我们的老师有早上母亲死时含着泪给我们上第一节课的人,有血压二百三十四在操场上追着给我们补课的人……我现在能想起来所有这些老师,他们其实就是我今天成为一个老师的理由。所以我特别愿意看到这么多的同仁,而且是做基础教育的同仁,我相信我们人格当中所有血脉的传承都来自于中国基础教育,那么在基础教育的时候一个老师释放出的信号,就是一个英雄主义的精神基因,一个老师对于中国文化的信任,就可以传承为中国的文化信仰。
回到我们的标题“观乎人文 化成天下”,我们每一位老师能够把自己作为一个文而化之的动词活着,我们掌握的知识只是文而已,我们的所有的言行都是化,能够化育人格化成社会,我们自己会因为生命的崇高感,感到对自己精神价值的肯定,同时生生不息,我们能成全多少有英雄情怀的孩子,我们就对中国的未来有多少信心。2016年已经在眼前了,首先愿我们所有的老师对中国文化有一份信任,然后也希望我们的老师把这份信任传递为普遍的信仰,首先祝我们所有的老师是一位英雄,然后才在我们的手里培养出更多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英雄;我们的老师都会是一个主动的乐观的博大的人,然后我们就会有相似的学生,而这样薪火相传下去。我想2016年中国应该好一点点,因为我们在座的老师应该有这个信念,我们一直在努力。祝福各位老师!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