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大讲堂 | 宋官雅:为孩子播下“天天向上”的种子

时间:2022-06-08 浏览:152

图片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5月28日,海淀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大讲堂第十八讲在海淀教育云课堂直播。此次大讲堂活动由海淀教科院院长吴颖惠主持。


图片


本次家庭教育大讲堂第十八讲的主讲者是海淀教科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宋官雅,他长期从事基础教育管理、研究工作,对学校领导力建设、校长与教师专业发展、家庭教育、党建和基础教育科研的理论与方法等领域具有深入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现任北京市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海淀区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图片


宋官雅讲座的主题是《为孩子播下“天天向上”的种子》。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讲座的精彩瞬间——


图片



一、“我”的家庭教育目标


1

为孩子播下远大理想的种子


注重培养孩子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对学习活动起着启迪、导向、维持与强化作用的个性心理因素,分为三个层次——


• 抱负、信念、世界观;

• 目标、动机、需要;

• 情感、意志、兴趣、性格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漫长而复杂过程。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需要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智力因素,也需要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


2

培养孩子完成社会化转变


所谓社会化,就是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互动关系逐渐形成适应于社会生活的思想道德品质,学会遵守社会生活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成为能为社会所需要、所容纳的身心健康的社会人。


培养自然人变成社会人,成为合格公民,成为身心健康、善于合作、富有责任感的人,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人的社会化。


拉·韦斯特弗在接受《福布斯杂志》访谈时讲到——


1.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

2.接受教育,但不要让我们接受的教育僵化成傲慢。

3.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

4.接受过教育,我们的偏见就应该变得不那么顽固,而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

5.我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我们的想法。


3

培养享受生活的幸福的人


童年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童年接受教育的质量决定国家未来的发展水平。童年享受学习、享受与他人交往、享受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是关键。


幸福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才更关键。调查数据显示本科生和研究生,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


2018年在79个参测国家(地区)对15岁学生的抽样测试中,我国四省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作为一个整体取得全部3项科目(阅读、数学、科学)第一。但反映:学生学习时间较长。学生总体学习效率不高,学生幸福感偏低。


图片

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据调查数据显示,相比中国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领域成绩的遥遥领先,但学习效率学校归属感指数在参测国家和地区中分别排第51和第61位,整体幸福感偏低,在79个参测国家和地区中排名倒数第八。中国学生感到孤独的更多,约有20%(OECD平均为16%)。


4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宋代学者朱熹“小学”的教育思想:第一学做人的规矩,第二学知识的基础。


当幸福使者把幸福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心中,父母就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的土壤培育他,要用先进家庭教育的教育理念浇灌他,使他开花结果,硕果累累。


一是立德树人教育:政治素质,道德品质——


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的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二是培养提升身心素质——


一个孩子只要睡得好,看世界和看自己的方式都不一样。如果孩子狂躁,先检查一下他的睡眠。任何身体或心理的疾病,如果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往往都是最难治愈和最严重的。


国家卫健委调查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孩子睡眠严重不足;超过一半的中国成年人都患有超重和肥胖症。五项管理重在体质管理。


三是培养自立自强——


培养孩子独立生存能力,掌握生活技能,学会健康地生活,善于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善于化解烦恼和矛盾。培养其自己事自己做,从小鼓励和引导其做家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社会服务责任。


四是提升文化修养——


引导孩子做课外经典阅读。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孔子:

•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苏格拉底: 

• 知识即美德

• 知识就是最高善


五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叶圣陶说儿童教育往简单的说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培养的三个要点:


• 得到暗示、吸引、榜样;

• 启动、尝试、形成惯常行为;

• 获得成功体验、获得肯定。


二、“我”的家庭教育方法


学习性评价概念的界定,关于学习的七个信条应该内化为一种信念——


1.智力不是固定不变的。

2.努力和能力同等重要。

3.情绪对学习产生巨大影响。学习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绪体验,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影响着学习的结果。而教师的评价主宰着这种或积极、或消极的情感体验。

4.我们都用不同的方式来学习。

5.深入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6.学习是杂乱无章的。

7.我们从身边的伙伴身上学习。


学习的信条,还有一个简化版,概括为四个词——


一是潜力:每人都能学得更好,都有无限潜力。

二是情感:学习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绪体验,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影响着学习的结果。而教师的评价主宰着这种或积极、或消极的情感体验。

三是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学习发生。

四是差异:学习者的差异是一种天生的存在而不可避免。我们要有承认差异存在的清醒认识,更要有应对差异的策略。


遵循家庭教育科学规律,把家庭变为第二课堂,把父母变为老师的助教,反映了父母对教育的片面理解和焦虑心态,对孩子必然产生极为有害的误导。以争高分、进名校为目标,不惜剥夺孩子的兴趣、爱好、睡眠与娱乐,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疫情期间70%家长感觉生活是负面的。


误区:家庭教育学校化。重智轻德、急功近利,只关注孩子学习。我们要正确认识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各自特点——


1.家庭教育:教养,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

2.学校教育:教学,课程即学习,知识教育。

3.社会教育:教化,社会即学校,体验为主的实践教育。


1

相亲相爱地陪伴


教育只有一个主题,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


留守儿童需求调查显示,2018年18万中小学生调查,人生最为重要的就是有温暖的家,而且8年级比4年级的孩子还要高出10多个百分点。


《人民日报》曾发布陪伴孩子成长的45条新理念,其中指出——


花更多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全家人一起用晚餐,有助于小孩获得较好营养,较高学业成绩,较不会沾染坏习惯。孩子的未来往往在餐桌上客厅里就已经决定了。


即事施教,言传身教,润物细无声。高质量地陪伴,亲子高质量共读学习。丰富多彩的陪伴生活,有助于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2

榜样、暗示、吸引


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在温和、充满善意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性格不会出现大问题。


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思想品质上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其他影响。儿童的可塑性、家庭对孩子影响的时间长、亲子关系的深层心理效应等,造成家庭教育的极端重要性。


3

发现孩子的兴趣点与潜能优势


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去实践体验,体验多了孩子就可能突然有一种“触电”的感觉,发现自己的兴趣点与潜能优势。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习惯是保障,幸福感需要培养。直接经验能够创造智力。


要尊重孩子的个性,挖掘潜能。我们往往有教育误区、“职业疾病”——只喜欢学科成绩优秀者,但其实每名学生都有其独特的长处。


4

尊重孩子的兴趣与选择


尊重孩子的选择与优势。尊重并挖掘孩子的智能优势,促进孩子优势智能迁移。


尊重孩子的兴趣,鼓励孩子自己去尝试。孩子的天分越高,对成长所需要的条件也越为苛刻。


尊重、平等、互动、沟通是父母引导孩子成长的桥梁,尊重、平等是沟通的基础,锻炼、沟通与学习知识结合起来是一种立体家庭教育互动氛围。


5

信任鼓励支持


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有效地支持孩子,积极的解释,导致自信和乐观;消极的解释,导致悲观和绝望。通过沟通帮他排忧解难,并适时给予鼓励,使他越挫越勇,使孩子能够适应未来社会。


引入家庭规则,并注意确保它的执行。要敢于始终如一,要敢于说“不”。全世界都在讲孩子的成长需要有自由,但这自由绝对不是无界限的,孩子也需要方向,而这个方向就是需要家长来指引的。


最终决定孩子未来的不是他的学业成绩,而是继续学习的信念。永远鼓励孩子保持学习热情,并有勇气放低对孩子的期望值。


6

共同成长


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的父母像今天这样需要学习,需要成长。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在不断的变化,叛逆是孩子长大的必经之路,家长要看到这个过程的合理性。


要注意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家庭教育的秘诀是父母自己改变,因为只有父母改变,才可能改变孩子。家庭美好生活教育是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成长的教育。


图片


宋官雅围绕家长如何为孩子播下“天天向上”的种子这个主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交流分享,系统阐释了家庭教育应有的目标和科学的方法途径。他指出,家长的言传身教和榜样示范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家长需要发现并培育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美德,研究表明,在温暖阳光、充满善意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做事有动力,充满能量,定会天天向上,成为一个积极情绪的生命个体,这样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当下的积极体验以及对未来的积极期望,会通过不懈努力,成为自我实现的积极行动者,创造自己的美好未来,拥有幸福家庭生活。



“海淀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大讲堂”自2021年12月18日举办第一讲至今,共播出了十八讲。经统计,海淀教育云直播平台播放数据显示,海淀家长学习人数已近110万人次。



图片

扫描上方二维码

可以回看本次讲座



图片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