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丨家校合育培养学生积极品质

时间:2022-05-11 浏览:302

作者:毛向军  刘征(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实验小学)


如何保障“双减”的有效落实,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道路上,我校主动争取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形成了 “互信、协作、理解、育人”的家校共育价值观,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培育学生积极品质的途径与方法,努力做到家校携手,实现共赢。


 “学校怎么办?教师怎样做?学校与家庭怎样合育,有效促进学生积极成长?”这三个问题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关注的焦点和难点。为了破解“双减”难题,我校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缘起:家校合育,培育积极品质关注民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文件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校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进一步发挥学校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合力育人的稳定机制,营造协同育人氛围,结合“双减”工作要求,开启我校家校共育学生积极品质的实践探索。


图片


 内容:目标引领,构建积极品质培养体系


首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引领下,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我校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以课程体系建设为切入点,系统规划,整体布局。


其次,坚持大处着眼,小处切入,将“小学生行为规范、德育年段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我校的“自主教育”理念进行了有机融合,贴近生活,注重养成,塑造品格,强化道德。


同时,依托课程形式,注重家风和家庭教育的引领,逐渐形成、确立了学校低、中、高段相互衔接的学生“上善素养”培养体系,将积极品质的培育落实到学生行为实践中。


图片


发展:家校协作,共育英才


1

加强专业研究,提升协作育人观念


学校专门成立家校协作项目组,组织班主任及副班主任进行专题研讨,转变老旧的思想观念,对新时期的家校工作进行探索。


 我校对班主任进行调研,并成立了班主任工作研究室,根据老师们的需求和问题为导向,特别组建了“家校协作育人项目研究小组”,形成了由骨干班主任作带头人,其他班主任自主报名参加的研修团队,定期组织交流、汇报。


同时,我校通过多项课题的参与,切实科学地引领家校工作的发展。


2

拓展协作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开创新模式, “家长会”成为培育学生积极品质的桥梁  


传统的家长会一般缺乏新意、流于形式、内容空洞,缺乏家校合作的整体计划。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校的家长会不但从形式上进行了创新,而且内容精准、集中,符合家长需求,使家长通过家长会了解孩子的当前所处位置与发展阶段,明确下一步应该如何与学校协力,共育孩子积极品质。


首先,不定期,指的是各班根据所需,由班主任或家委会向学校提出申请,结合某项议题或某种活动开展相关研讨。如:部分学生青春期交往比较突出,年级组织部分家长开展交流。学生心理或学习出现相关情况,班主任组织部分家长通过网络直播、互动研讨等形式组织小范围的家长论坛。


其次,定期,指的是我们每学期分年段、分主题开展的全校型家长会,线上与线下结合,并围绕“实”“精”“新”作了一些调查和创新。


“实”就是会议内容实实在在,不空洞,是大家有所需要的。各年级会前开展调查,根据调查内容确定每次会议主题,每学期一个主题,切实能帮助家长发现问题,并帮助家长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精”就是内容精炼,主题集中。每次家长会前,年级集体研讨备课,再结合班级教育特点和家长需求,制订活动方案,做到目标精确,有的放矢。


 每个学期的家长会,学校都努力尝试多种形式,不断创新:家长学生同开家长会;家长做学生、学生做老师,角色体验型家长会;组织各班用多种形式对学校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内容进行汇报展示,听取家长意见;家长半日开放体验活动等。线上的家长会活动更是内容多彩,有课程接力、主题研讨、家长心得交流等。


多种形式的家长会,让家长对校园的生活了解得更加深入,看到了孩子们取得进步,同时,也更清楚地了解学校育人的理念以及教师的具体做法,并在家庭中找到有利合作的途径,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搭建起家校的桥梁。


图片


(2)挖掘新资源,开发多样化家长课程


在内容上,我们立足新时代教育理念,挖掘新资源,努力开发多样化的家长课程,为家长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更使得家校育人的价值观愈加趋同。从内容和形式上,开展了多样化的尝试与实践。


1)选材上,我校根据学生成长规律,进行感受爱、懂得美和会感恩的培养。


学方法。学校印发家庭教育资料,并定期推送《心雨》内容,使家长及时了解学校,获得教子经验。经过积淀,学校编辑出版了家长学校的培训教材《与孩子一起飞》。


讲方法。学校先后邀请到洪明、王晓春、关鸿宇、朱懋勋、孙云晓等教育专家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家长进行新生入学、习惯养成、亲情沟通等专题系列讲座。


谈方法。即学生家长谈自己教子的体会。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进行“家长谈教子经验”的交流活动,不同的家长发言,起到了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的目的。


悟成长。如何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信念与理想?首先,家长要给他们做表率,创造环境,家校合作就是一个家长的表率力量。在常态化防疫下,我们充分利用家校协作,开展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活动。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我们抓住这次教育契机,用发自实际的从心里出发的内容,来打动孩子心灵的深处,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家校有力协作,各负其责,筑起了学生积极成长的基石!


如何触动孩子的心灵,让他们感受美,感受爱,懂美且懂感恩呢?


要给他们一个美的环境。我们平时各项活动都注意为孩子们提供美的环境,让他们不仅欣赏到外围的美还有内在的美。在中秋期间,组织家长与孩子一起赏月,寻秋唱诗,一首《秋词》的吟唱版,现在已成为家长、孩子最熟悉的歌。亲子活动不但感受到景色的美,感受到诗的美,更能感受到家庭爱的美,互为交融,产生更高意境的美。由家校合作机制,筹办的大型元旦活动,诗会,也更是对孩子审美的一种熏陶和感恩意识的培养。


图片


2)内容上,我校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进行学习热情、开放思维的培养。


考虑到新生家长对于新生入学的焦虑问题,我们开展家长入学课程,指导家长从心理上到物质上,做好入学的准备,并编辑了《新生入学指导手册》。高年级,学生的学习、交往等成为了家长的关注点,学校定期举办“家庭教育日主题活动”,邀请具备相关知识经验的家长走上讲坛,讲解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指导家长做好小升初的衔接。几年来,各年级还相继开展了几十余次“邻家家长课堂”,内容丰富,涉猎广泛: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爱国主义教育、理财观念培养、神奇的科学世界等等,形成了班级备课,择优推荐至年级,年级根据内容审核,推荐到学校开展。


家长课堂,对培养孩子的学习热情起到重要作用。家长课堂利用来自更行各业家长的专业和各自不同的生活背景的资源。先在孩子中提名想要了解的主题,然后家长自愿选取自己熟悉的主题,按照主题分类,完成最后的一个学期课堂编排。家长老师虽然不是专业授课老师,但是他们倾注极大的热情和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因为总是为孩子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知识点,每次的课堂都是在兴趣中学习,课堂异常活跃。点燃了孩子们的兴趣、激发了好奇心,培养了开放的思维。


家长进课堂主要目标是播种兴趣,而不是仅仅的知识传递,要为孩子们撒下探索和发现的兴趣火种,它是家校共育中最明亮的一扇窗。参加家长课堂的家长从课前的当助教准备课到课后的宣传报道,都是一丝不苟,也给孩子们做了乐于奉献和乐在其中的好榜样。


图片


3

开拓新思路,构建一体化体验活动


贯彻我校“自主教育”理念,依据我校“上善素养”的指标要求,我们系统规划并确立了低、中、高段衔接、参与体验融为一体的活动课程。


(1)低年级:亲子互动,培养积极行为


低年级小学生面临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培养班级和学校归属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等重要任务。


在和家长共同协商教育的过程中,亲子活动为教师与家长间架起了情感的桥梁,为家校合作构建了新的渠道。每年我校定期开展亲子运动会、郊游活动,以及“安全教育”为主题的家校活动,组织全年级的家长与孩子在学校操场上或野外,尽情奔跑、运动,一场场趣味盎然的活动成为了家长、孩子、老师沟通的纽带,促进了亲子关系、师生关系、老师和家长关系,奠定了积极行为的基础。今年居家学习期间,学校组织发起了“居家运动会”的活动,家长与孩子在面对新冠疫情的心理压力下,通过亲子互动、游戏比赛,缓解了焦虑情绪。


为了扎实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我们还开展《家庭习惯评价表》,组织开展“心中有目标,行动有方向”的主题活动。同时,为了培养学生从小感受“爱”,我们相继开展了 “寻找四季的美,发现家人的爱”等系列活动。


(2)中年级:陪伴学习,促进积极情感


三、四年级的学生,兴趣广泛,我们组织家长走进课堂,开展“陪伴学习”,共同促进积极品质。我校组织中年级的家长代表经过选聘,利用班会课、活动课等时间,走进我们的课堂,为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兴趣培养课程,家长大课堂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家长的广泛认可和支持,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学校定期指导并组织中年级家委会开展主题阅读、诗词会等活动。年级家委会充分调动班级家委会的力量,集体备课,网上交流,认真准备,伴读妈妈定期走进不同的班级授课,诗歌会、童话会、朗诵会,各种形式纷纷呈现。


携手家委会走进学校,组织学生举行年度“手拉手暖冬献爱心”、“保护野生动物”系列公益活动,号召家长、学生为贫困山区的家庭捐衣物、捐书籍,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帮助。


为了促进孩子们的劳动能力,我们与家长一起配合,组织开展“劳动小能手”活动,家长在家指导孩子做家务,教师在学校进行评价、表彰,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学习,促进了学生劳动能力的提高。

  

图片


(3)高年级:走出课堂,筑就积极关系


 五六年级的学生日渐长大,学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拓展多种平台,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联合家庭一起开展了“爸爸运动场”、“家庭共读书”等活动,既拉近了亲子关系,又促进了孩子的全面发展。足球场上,爸爸带着孩子们一起运动,尽展风采;走进博物馆、艺术馆等实践基地,举办诗词大会等,增添了学习的乐趣与成果。寻找胡同中的文化,家长带领孩子到老北京胡同,集体寻找传统文化的魅力。


随着学生入学政策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孩子来自于一个片区内,这样就为我们开展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而有力的伙伴——社区。我们与驻军部队社区,开展了“学雷锋”等主题教育活动,让更多地孩子理解了“国家”、社区等大德育的内涵。


通过家校社联动,我们走进社区,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开展“温暖社区行”、“护绿种绿社区行”等公益活动。


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家校社的合作更加有力,为学生的积极品质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展望:家校相伴,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就如折断翅膀的雄鹰,将难以翱翔广阔天空。家庭教育离开优质的学校教育,就如失去灯塔的海舰,将无法远航。社区教育则是一条延伸带,能够很好地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进行连接与弥补。只有家校社有力合作,才能铸造孩子积极品质成长的大厦!


图片


图片

专    栏

探    索

供稿 | 敬   德

责编 | 惠   风

美编 | 水芙蓉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