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育人 | 坐拥京城“三山五园”,我们开发出这样一门校本课程

时间:2022-06-27 浏览:610

图片


北京市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围绕优势资源“三山五园”开发校本课程,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而“玉泉山下的农耕文化”是“三山五园”校本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贯彻与实践。


 “三山五园”是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的统称。“三山”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指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恰好位于“三山五园”皇家园林景区的环抱之中,具有天然的地理位置优势。


如何将“三山五园”的地域资源转化为学校的课程资源,服务于学生。这就需要对“三山五园”特色课程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学校将“三山五园”课程定位课堂内外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其实施主要着眼于四个着力点:一是注重多元体验,让学生走进体验馆来了解家乡文化;二是开展项目研究,让学生学会研究的方法,形成研究报告;三是开发精品课程,立足于多元体验和项目研究,以“三山五园”为主线,形成几门精品校本课程;四是举办“三山五园”教育进课堂活动。


图片


图片

1.学生核心素养与“玉泉山下的

农耕文化”校本课程内容解读


“玉泉山下的农耕文化”课程主要基于历史学科和地理学科视角研发而成,因为有一定的学科背景,所以学生不会感到完全陌生。而且通过让学生在既熟悉又新奇的情境中体验课程内容,进行思考与探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三山五园”资源,开发“玉泉山下的农耕文化”课程,其设置和实施策略应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引。因此,围绕核心素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课程内容进行解读。


(1)以中国古代农耕思想和农耕文化为视角梳理玉泉山京西稻发展史,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以京西稻和玉泉山生态环境为视角梳理玉泉山地理环境,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3)以京西稻的生产与民俗以及学农体验为视角,提升学生学习创新、体验探究的综合实践素养。


图片

2.“玉泉山下的农耕文化”

校本课程的内容、实施及评价


(1)“玉泉山下的农耕文化”校本课程内容


“玉泉山下的农耕文化”校本课程主要面向学校初中阶段学生,考虑到他们已经对历史、地理和相关文化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有较强的求知欲和一定的理解力,课程内容以了解地方文化、传统民俗及其内涵的拓展性文化知识为主。具体来说,是以“京西稻”为主线,从京西稻的种植条件、种植史等方面介绍京西稻的具体信息及其蕴含的传统文化。


以第三部分探秘京西稻的发展史为例,可以设置四课时,第一课时京西稻的“皇家血统”,主要介绍京西稻的稻种培育史,并且指出京西稻不同于其他稻种的特别之处,介绍在康熙皇帝的亲自管理下,京西稻的选种与培育的过程。第二课时京西稻与观稼辅政,京西稻的发展与皇室的重农文化有着极强的联系,这一讲将对京西稻种植中的重农文化进行介绍。第三课时京西稻与农业管理,农业是封建社会最主要的产业,历代统治者都对农业生产的管理极为重视。作为直接为皇室服务的地区,京西的农业也是如此。这一讲就京西农业与农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文化进行介绍。第四课时京西稻与皇室生活,京西稻是供皇室消费的主要稻种,这一讲主要就京西稻的流通领域进行介绍。


课程设计及素养目标如表1所示。


图片


图片


(2)“玉泉山下的农耕文化”校本课程实施


“玉泉山下的农耕文化”校本课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践能力进行分层次、有梯度的课程设计。


第一层次面向七年级全体学生,进行有关玉泉山京西稻历史源流、自然环境及生产和民俗的了解和学习。以讲授和实践为主,习得知识和技能,体验京西稻种植的过程,了解传统农耕文化。


第二层次面向选修校本课程的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指导教师可给出具体可探索的课题,或学生感兴趣的个性化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对京西稻相关历史和地理环境进行实地考察记录,对相关内容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最后进行结果的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并进行交流反思。


第三层次面向自行组建兴趣社团的学生,在前两层次基础上进行京西稻培育活动,进一步与生物学科相结合,进行植物分类挂牌活动、盆栽设计与养护活动等,探究京西稻品种的种植与收获的全过程,在普及方法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兴趣,为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平台。


图片


图片


(3)“玉泉山下的农耕文化”校本课程评价


“玉泉山下的农耕文化”课程强调学生在课程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判断,不断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因此,课程评价有以下几方面要点。


一是评价理念要具有多元化、过程性、发展性和全面性。评价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以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学生;评价要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互评;评价要更加重视学生学习体验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要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二是课程评价方式要多元化和开放性。评价要重点关注学生具体关键能力的成长。课程评价方式包括口头表达、团队合作、阅读写作、实践问题的解决、作品的展示等。此外,教师还应当注重学生在实践情境中的成长和改变,并且要更加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欢迎您在下方发表感想或给作者留言哦~


作者:刘荣铁 周丛丛(北京市八一学校玉泉分校)

编辑:海教思维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