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丨童心端午——走进首师大附小柳明校区端午课程

时间:2022-05-30 浏览:281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从发展的角度重新认识节日文化,分析其中蕴含的育人价值,使其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设计了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在内的系列传统节日文化实践课程。我们力图借助传统节日文化中的精华,为儿童建设一种充满文化气息的课程生活。


为探索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方式与途径,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把传统节日文化课程的研究推向深入,研发了“端午课程”,在全校范围广泛地开展端午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课程。


“ 童心端午 ”  课程是基于项目学习的文化实践课程,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动手实践,解决关于端午文化的系列问题,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增强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同时也为解决未来的复杂问题做好准备。


图片


一、端午文化课程的开设原则与目标


原则:


全员实践:全体师生、及部分家长共同参与端午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每一个孩子都在文化主题的综合实践课程中体验成长,每一个老师都在其中实现发展。


高度互动:课程的研发与实施基于学生发展的需求。从宏观看,端午等传统节日既与孩子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又存在文化内涵日渐淡薄、孩子一知半解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的参与、引导。课程实践过程中,师生通过不断磨合互动、调整创生课程,充分体现了互动的力量。另外,这也是一个多学科参与的大型实践活动课程,既包括教师小组协作实施的跨学科实践活动课,也包括教师个体实施的学科实践活动课。


目标:


提升文化修养:课程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端午节的由来,了解端午文化是怎样形成的,提高文化感知力和民族自豪感。通过采访、感受、研究端午节的民俗,进行端午系列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养,传承自强不息、守正爱国、团结合作、追求幸福的民族精神。通过搜集、诵读相关诗词、童谣,表演相关的歌舞、戏剧,讲述相关故事、史实,体验先贤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科素养,弘扬为理想而不断求索的爱国精神。


优化校园生活:课程关注让学生在享受童年幸福的过程中奠定未来生活的基础。课程设计注重学生发展。课程以校内课程学习指导为支点,以项目研修任务为杠杆,撬动学生的整体生活行动,提升校内课程生活质量,影响校外学习生活行为,向家庭、社区、社会发散,从文化实践的角度回首过去,奠基未来。


图片


二、端午文化课程的具体内容


图片


“ 粽说端午 ”与饮食文化:


引导学生体验端午饮食文化,包括各种类型的香粽、彩粽、艾糕......感悟中华民族对正义的守护和对健康的维护。

跨学科: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


“ 祈福端午 ”与服饰文化:


带领学生体验端午祈福文化,了解包含长命缕、艾虎、彩线粽、龙舟服饰等内容,感知中华民族对健康、幸福、美好生活的期许和追求。

跨学科:语文、数学、科学、美术(手工)、体育等。


“ 故事端午 ”与家国情怀:


鼓励学生探究历史文化,涉猎包含《史记》屈原列传、曹娥传说、伍子胥故事......,感知中华民族家国情怀、正直果断、知恩图报、情操高洁等精神追求。

跨学科:语文(戏剧)、美术、音乐等。


“ 龙舟端午 ”与民间习俗:


组织学生开展包含龙舟竞渡(模拟)、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活动,指向中华民族团结协作、维护健康的文化传承。

跨学科:体育、科学、语文、数学、音乐等。


“ 诗词端午”与诗词文化:


带领学生学习端午童谣、诗辞,包括《楚辞》《荆楚岁时记》等相关文本,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丰厚蕴藉的精神文化、语言文化的热爱。

跨学科:语文、音乐美术等。


课程实施内容的学科架构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课程实施的方式与过程


图片


方式:


(1)用仪式感推出课程

(2)用文化主题勾连校内外生活


实施策略:


分段实施,各有侧重,前后衔接,逐步深入。


(1)第一学段(一二年级):“走进端午”,班级必修课程,从兴趣到情感,打好文化底色。


(2)第二学段(三四年级):“研究端午”,混龄选修课,从情感到探究,奠定研学基础。


(3)研学课(五六年级):从探究到求索,开启文化创造之旅。


(4)基于项目学习的课程(长期,2-3周研究一个专题,形成研究报告):学生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项目研修,长期跟踪学习共同研究。


(5)基于兴趣学习的选修课程(短期,每次选上一门,集结业印花)。

 

我们希望孩子们在文化的传承中幸福地成长,自主地发展,最终成长为具有高洁品格、爱国情怀、自强精神、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的文化主体。


图片


图片

专    栏

探    索

  供稿 | 首师大附小柳明校区
  责编 | 惠   风

  美编 | 水芙蓉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