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 范胜武: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 ——中华传统文化塑造学生“中国灵魂”

时间:2022-04-01 浏览:1027
图片

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校长  范胜武


“又是一年青草绿,依然十里杏花香”。每年这个时候,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都会举行一场盛大的“清明诗会”。春和景明,游目骋怀,师生通过诗歌畅游在明媚的春光里;感念亲恩,回望乡愁,炎黄子孙沉浸在祭祀先祖、怀念故人的思绪里;缅怀先烈,振兴中华,师生在慷慨激昂的吟诵中寄托哀思、祭奠英雄。在这个历史悠久的节日,我们对师生进行了深刻的传统文化浸润与家国情怀教育。


“清明诗会”只是我校诸多传统文化课程中的一项特色活动,我们在办学中,始终把塑造学生“中国灵魂”放在培养目标的首位,2010年,开发了十二年一贯制《中华传统文化课程》。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师大,在参观第30个教师节主题展时指出:“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我校通过具体的课程将传统文化落地开花,滋养着一代代学子茁壮成长。



图片
图片



十二年一贯制《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梳理传统文化内容和对学生的影响,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水平,从四个维度构建了四大体系:《传统经典课程》——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文化修养课程》——积淀民族文化底蕴;《华夏寻根课程》——培养民族文化认同;《名家启迪课程》——理解民族文化精髓。此外,通过开设《世纪名人班课程》《电影课程》等,以民族之光引领学生价值观,用百部经典优秀影片,浸润学子心灵。至此,传统文化从阳春白雪演化为了学生喜爱、新颖生动的精神营养。



图片

1

《传统经典课程》,传承经典,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传统经典课程》的设立与开展,旨在培养学生热爱我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操。我们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特点,在不同学段采用不同的课程实施方式。


01

1-6年级:“诵读”经典


1-6年级重在“诵读”。学校从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学作品中筛选出适合低龄学生学习的经典作品,开发各年级的校本资源《快乐诵读》,涵盖了250首古诗、178篇美文、300句名句,还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千字文》等纳入其中,设置了吟诗词、读美文、赏名言、诵经典四个版块。同学们充分利用每天20分钟晨读时间来诵读经典,形式不拘一格,可集体诵、个人诵、小组诵、师生诵、表演诵……此外,还有课前诵、晚诵、周末诵等,学生多接触古诗文,和父母共读经典,培养阅读经典的习惯。


02

7-9年级:“品读”经典


7-9年级重在“品读”。随着学生阅读量的积累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初中学生已能够初步感受到传统文学的魅力。基于此,学校的语文教学设置了丰富的选修课,如经典名篇赏析课、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现代文语言鉴赏等,开发了《古典诗词欣赏》《水浒传》《三国演义》《繁星·春水》《朝花夕拾》《红岩》及《弟子规》《论语》的校本赏析资源。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自主阅读赏析,评价作品人物及主题,赏析优美词语及写作手法,进行交流分享。同时,开展传统经典多元化活动,如角色表演,制作人物关系图,人物形象漫画展,聊语文吧,建立“以书会友”朋友圈等,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把握、理解作品内涵。


03

10-12年级:“研读”经典


10-12年级重在“研读”。高中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基本成型,学生将出国留学,对于中国文化经典的学习更为迫切。经典阅读真正进入内化阶段,学生开始从辨证的角度研读经典名著,这将为他们今后成熟理性地扬弃传统打下基础。学校为此开发了《<红楼梦>欣赏与研读》等项目,对高中阶段的经典阅读进行深入引导。课程之外,高中为学生提供特色阅读环境,开设常规读书会,为学生提供触手可及的阅读机会。


04

特色实践活动


各学段《传统经典课程》在实践中力求做到:1-6年级,诵读为主、讲解为辅、熟读成诵;7-9年级,品味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10-12年级,师生互通、交流情感、形成主题研读报告。


根据学生特点,我们举办了分门别类的实践活动,如小学的“经典诗歌PK赛”,以抽签的方式在班级之间接力。初中举办“读书节”“红五月诗歌朗诵比赛”,诵读表演、课本剧表演等活动。高中阶段利用校本资源,由诗词—小说—散文的阅读顺序,整体推进,定期组织小组交流会,学生书写阅读感想。


图片


2

《文化修养课程》——艺体修养,积淀民族文化底蕴 


通过文化修养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充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提高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审美情趣。我们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01

艺术修养——书画课程


书法和美术教学在1-12年级共分为四个学段。书法课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字的源流演变和中国文房四宝的文化,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及细心、耐心、静心地维持书写活动的能力。美术课通过欣赏、临摹、观察、创作、设计等,达到四个层次的目标,即学习欣赏和评述、提高审美能力、创作美术作品、多角度欣赏作品的形色质。


每年,小学部举办六一艺术节大型书画展,初、高中部举办新年书画展,展示本年度学生优秀书画作品。学校开设书法、国画类兴趣班、社团,为喜爱书画艺术的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比赛,收获了硕果累累。


图片


02

道德修养——礼仪课程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建构了礼仪教育四维框架:“传统礼仪知识与现代礼仪知识结合、个人礼仪与社会礼仪结合、中国礼仪与国际礼仪结合、礼仪知识与礼仪践行结合”,打通学段,开设十二年一贯制礼仪课程,学生学习并践行中国传统礼仪、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公共礼仪、国际礼仪等。此外,成立“百人礼仪社团”定期开展培训,邀请专家举办礼仪讲座,定期评选师生礼仪大使等,让学生将礼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系列课程,小学生学礼履礼;初中生正确认知人格伦理、礼义廉耻;高中生培养有责任担当、留学报国的理想信念。


2017年,由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我校承办的“学圣贤礼·铸中华魂”海淀区礼乐文化教育实践研讨会,在我校隆重召开。研讨会由礼乐活动展示、礼乐课堂观摩、专家点评、研讨交流等环节组成,全面展示了我校传统文化和礼乐文化教育实践的经验与成果,为中小学礼乐文化教育搭建了多维交互、思想汇聚的活动平台,推动了海淀区中小学礼乐文化教育的发展。


图片


03

道德修养——茶艺课程


学习茶艺,学生可以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内省能力、自控能力及积极情绪。学生把茶艺融入到生活中去,可以在举手投足间展现个人魅力。


实施方面,我们除常规教学之外,成立“茶艺社”,每周三课外活动时间,同学们在温馨宁静的环境下体验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泡制功夫茶的过程中体验茶之乐;组织校外茶艺体验,发起寻找“爷爷泡的茶”活动,强化学生对茶的喜爱和增进与家人的亲情;在节日中鼓励学生用茶来表达对家人的爱,鼓励征集原创茶艺;在茶艺展中,将茶艺融合到艺术表演中,进一步传播和推广茶文化。


图片


04

健康修养——武术课程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健身、护体、防敌、制胜的作用,被称为四大国粹之一,是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之一,也是特殊的体育运动。武术不仅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在锻炼的过程中,也能磨练学生意志,培养其吃苦耐劳的品德。


我校1—6年级开设武术课程,7—12年级开设太极课程,让学生在一招一式中铸就中国精魂;成立武术社团,制定训练计划和目标,让学生在每天清晨最好的时光里,感受武术的精气神;每天课间操,除传统的韵律操以外,我们还融入了武术操和太极拳。


在训练成果展示中,小学武术队在六一艺术节舞台上表演双节棍;在学校运动会中,整体太极拳的表演,体现了高年级学生的沉着稳重;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的比赛,在北京市中小学武术比赛多次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的好成绩。


图片


3

《华夏寻根课程》——行万里路,达成民族文化认同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该意见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2013年我们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在我校全面开启游学课程,这是现在研学旅行课程的雏形。学生走出教室,奔赴祖国大好河山,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厚重深远,认识到传承根祖文化和延续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意义。


01

1-5年级:览文化名胜


小学生为京内主题研学,每月一次,每次一天,包含博物馆、科技馆,主题公园、历史古迹、名人故居等,几年下来不重复地走遍北京的文化景点。 


02

6-9年级:探文化起源


每学期开展全国研学活动,为期一周,我们开发了包括荆楚文化——武汉线、儒家文化——齐鲁线、汉唐文化——西安线、海派文化——上海线、工业文化——沈阳线、晋商文化——山西线等十几条线路。学生带着课题,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心灵受到极大震撼,为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而倍感自豪,回来后他们以歌舞、书画、文艺作品等形式汇报研学成果。


03

10-12年级:赏中华传统文化


我们开设传统文化欣赏课,同学们选取喜欢的课题进行研究,走访实地考察学习,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大家在分享我国民风民俗、艺术、饮食、服饰和宗教等优秀文化时,融入新时代青年对古老文明的理解,使传统文化焕发了生机,有的甚至与社团活动结合,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例如八年前,一位学姐走进贵州丹寨,发现了美丽的苗族蜡染,也发现了留守儿童、传统手艺失传等问题。于是,她在老师鼓励下成立了“21 世纪锦绣传说社团”,在校内外发起爱心筹款,帮助当地建立了五个“妈妈工坊”。社团帮助染娘邀请师傅提高技艺,寻找渠道销售手工艺品增加收入。几年来,社团不断壮大,持续为贵州地区提供帮助,让更多妇女增加了经济收入。


图片


4

《名家启迪课程》——走近大师,理解民族文化精髓


青少年正处于追逐偶像的阶段,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对学生来说有着极大的魅力。我校开展不同形式的名家启迪课程,与传统文化课程中的前三个相配合进行实施。


01

名家大师讲解传统经典


国家汉办王芬老师举办讲座,以《子曰》为题讲孔子和《论语》,从孔子简介、孔子故乡、孔子生平、后人对孔子的评价等几个方面为同学们讲解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伟大人物。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主持人、播音员——肖玉和吴凯两位老师走进校园,为学生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诵读课。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篇人物传记《袁隆平传》的作者庄志霞老师,围绕“如何朗诵古诗词”,为学生举了讲座。同学们体会到了学习中华文化的重要性,掌握了朗诵的技巧,尤其感受到了名家的人格魅力。


02

社会名流弘扬文化魅力


著名歌唱家龚琳娜走进校园,讲解民族自信与艺术之源——传统文化,她要把民族的声音唱给世界听,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张绍刚、朱迅等,走进我校为学生讲述阅读的重要性,分享独立拼搏的经历;奥运冠军李宁、杨凌、王丽萍、陈中,足球名将李金羽等体育名家,分享成长故事,磨练学生的毅力;相声名家周炜、刘惠、刘全刚、何云伟等讲解传统曲艺,带领学生品味传统艺术的魅力。


03

行业专家解读寻根之旅


在研学中我们聘请相关文化领域的名人,为学生讲解文化背后的故事。在专家生动的解读下,学生参加当地传统文化演绎活动,了解古代礼仪及庆典流程,深入了解历史文明。


在“华夏寻根”主题的清明诗会中,我们邀请全国朗诵师资培训高级版特聘专家胡静女士,著名演诵家朱剑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主持人马宗武,现场示范并指导学生。他们与我校学子以朗诵相酬和,在传统文化的长河里溯源华夏文明。


图片


5

《世纪名人班课程》,民族之光照亮成长


对祖国做出杰出贡献的伟人身上蕴含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学生的价值观引领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我校成立了“周恩来班”“雷锋班”“少年孔子班”“钱学森班”“宋庆龄班”等世纪名人班,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伟人事迹,学习伟人精神,使传承千年的民族品格深入骨髓地浸染学生灵魂。例如“周恩来班”邀请总理卫士高振普将军、总理侄女周秉德女士、罗援将军举办讲座,追忆总理当年立志报国的雄心,讲述他朴素勤俭的生平故事;通过绘画比赛、书法比赛、主题班会等形式,纪念周恩来诞辰;前往天津邓颖超纪念馆和南开中学缅怀总理,赴江苏淮安——总理故乡,追寻伟人足迹。“雷锋班”邀请《雷锋》杂志社社长、总编陶克将军讲述雷锋的故事,师生清明节前往卢沟桥,悼念革命烈士,弘扬民族精神。“少年孔子班”邀请孔子学院老师讲述孔子生平,参观国家汉办、孔子监等,让孩子们了解儒家文化。“钱学森班”组织主题活动,走进航天科技馆,让学生观看《钱学森》影片,了解一代科学家潜心研究,冲破美国政府阻碍,争取回国奉献一生的事迹。“宋庆龄班”观看建党纪录片、阅读伟人传记、开展主题班会分享学习感受……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孩子们被伟人的精神所震撼,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觉悟。


图片


6

《电影课程》,百部电影浸润学子人生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包含了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在电影里,我们可以穿越时空,了解几百年、几千年以前的文明,我们可以来去自由,体验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它们能够陶冶人的心灵,也能为学生成长指明方向、树立标杆,对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我们在2015年成立了电影课程项目组,2016年开始实施电影课程,筛选出100部中外优秀影片,分别让1-3年级,4-6年级,7-9年级,10-12年级四个学段的学生学会感知电影、认知电影、解析电影、创作电影。在这种集体观影的氛围中,学生受到的震撼更深,他们可以交流感悟、相互启迪,在各种教学环节中展示自己对电影的认识,让成长更加丰富和厚重。其中,选取了很多传统文化特色电影,例如《神笔马良》《宝莲灯》《功夫熊猫》《大圣归来》等,让孩子们在观影中习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树高千尺根深在沃土,中华民族之所以几千年生生不息,是因为我们的根深深地扎在悠久的传统文化里。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华夏儿女历经磨难屹立不倒,是因为一代代英雄儿女用青春热血挺起了民族的脊梁。每一场“清明诗会”都是那么诗意盎然、慷慨激昂,为师生带来灵魂的洗礼。我们的每一项传统文化课程,都是这样扎扎实实地走进了学生的心里,成为他们在世界舞台绽放华彩的文化底气。在循序渐进的文化渗透中,我们为选择国际教育、未来走向世界的学生打上中国烙印,使其昂首挺胸、堂堂正正地走出去,时刻心系祖国,学成回馈家庭、报效国家。


图片
图片


(本文来源于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


图片

专    栏

探    索

责编 | 谦   山

美编 | 水芙蓉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