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望者、传播者、发展者——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讨会

时间:2021-12-23 浏览:458
图片


2021年12月18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讨会在敬德书院召开。本次研讨活动由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敬德书院主办,海淀部分中小学干部、教师及学者50余人聚集一堂,辛丑岁末共话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海淀教科院院长吴颖惠,敬德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敬德书院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彭永捷,敬德书院学术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吴国武莅临研讨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永续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坚守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筑牢民族文化自信、价值自信的根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青少年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具有重要意义。如何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育人立意更加精准鲜明?如何实现结构布局更加系统完整?供给什么样的内容更为科学合理?使用哪些生动活泼的策略和方法?不同的策略、方法其育人效果又如何?


这一系列问题,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需要予以深入的思考,也应该用自己缜密的思想与扎实的实践给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答案。


优秀传统文化“三进”校园进什么,怎样进?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时代要求,衔接古今,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促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图片

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吴颖惠


吴颖惠院长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校园、进课堂的关键要明确进什么,怎么进的问题。首先,教育的内容一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对传统文化秉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要大力弘扬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进校园,吴颖惠院长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到校园、进入到课堂,要通过系统性强且丰富多彩的课程来实现,学校和教师要在课程结构、内容和实施策略上下功夫,善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课程体系。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教师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建设,大力发展经典诵读课程、诗词教育课程、非遗实践课程、礼乐文明课程、博物馆课程和传统美育、体育、劳动等课程,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呈现出生动活泼、充满生机的积极局面。同时,作为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学术研究无止境,而中小学课堂教学则有纪律、有规范、有要求,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我们的文化经典要有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要充分考虑到中小学生对思想、观念、理论的辨别力、理解力还不足,仍然处于发展中这一实际情况,要认真带领学生阅读经典原文,将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传递给学生,给他们正向而明确的思想引领,绝不可让经典教育流于“戏说”。我们要让学生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真正获得精神的滋养和升华,不断增强中华文化自信,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这是教师的责任和担当,也是敬德书院的责任和担当。” 


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程方平


程方平教授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校园、进课堂取得实效,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我们的校长和老师要转变观念,要深入研究和探索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走向深入,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强化学生对本民族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认同和继承,这也是我们这个民族面向世界,与其它文明进行平等对话和交流时最为重要的内容。”


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程方平教授强调:“我们要重视包括诗词教育、传统节日教育等在内的多样化育人内容、策略和方式的研究,无论诗词还是传统节日......它们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科学内涵,可以说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思想宝库,在这方面海淀中小学因校制宜进行了大量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值得深入的总结和提炼。”


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彭永捷


彭永捷教授认为:学校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必要建立立体化的工作格局。这一工作格局的建立需将办学理念的确定、环境氛围的营造、课程体系的构建、师生社团的创设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深度融合。以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海淀区定慧里小学、上庄中心小学为代表的海淀学校在这方面体现得极为突出,积累了大量值得借鉴的实践经验。另外,传统文化师资队伍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优秀传统文化怎样进校园、进课堂,以及最终的育人实效。教师培养和培训的院校、机构要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提供有效的支撑。敬德书院近年来为此深入海淀中小学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且具有开创性的工作。第三,要在教师中积极倡导开展教学实践研究,通过研究、实践和总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传统美德和文化精神带进校园,传递给学生,同时努力将自己造就成为立德树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


图片

北京大学副教授 吴国武


吴国武副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华文化紧密的结合对我们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是一种通识教育,是成人的教育,需要在中小学阶段就奠定好基础,要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于生活和学习的细微之处让孩子们感受、体会并领悟。第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将系统性设计与多样化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二者缺一不可。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因此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应该是系统化的实践,要帮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技艺”“风俗”领悟中华文化精神之“道理”。第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传递人类所追求真、善、美,并将三者紧密的结合起来。可以先通过美的教育入手,进而引导学生对真、善的追求,最终将真善美融合为一。只有将道与艺、理和俗、真善美统一,才能真正达成教育的实效性,带给孩子们幸福人生。第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能拘泥于自己的文化之中,要帮助孩子看到我们的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独特性和普遍价值,使他们在本国固有文化理念和情怀的基础上,具备实现人类文明融合的思想观念。


优秀传统文化“三进”校园的海淀答案


教育教学实践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工作领域和基本途径,近年来,海淀区积极引导学校和教师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实践,产生了一大批先进学校和优秀教师,创造性的建立了一批特色课程。有效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进”校园工作的不断深化。


图片

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副校长 郭利军


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副校长郭利军表示:学校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培养“豪迈的中国人”作为己任,构建了包括传统经典课程、文化修养课程、华夏寻根课程和名家启迪课程在内的十二年一贯制《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同时,学校多年持续开展包括清明诗会、上巳节笔会等在内的丰富多彩且特色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系统的课程和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者、传播者。有了对中华文化的深厚情感和民族自信,学生就有了文化的根和魂,挺起了做豪迈的中国人的脊梁。


图片

海淀区定慧里小学主任 冉雅萍


海淀区定慧里小学冉雅萍主任围绕学校诗词教育展开讨论,详细阐发了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工作。她在交流中谈到:多年以来,定慧里小学在夏明霞校长的引领下,将“慧心乐行,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置于“教育即文化,文化即教育”的理论背景中,建立了具有人文特征的学校“诗词文化”。学校长期坚持以古典诗词教育作为抓手,通过在学生中开展“学诗”“写诗”“用诗”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落实诗词教育。以诗心育童心,以诗情养人情。探索出了一条立德树人的有效路径。


图片

海淀区上庄中心小学主任 牛京莉


上庄中心小学位于海淀北部,是一所极具传统文化特色的学校。学校的牛京莉主任在发言中说:“学校在毛向军校长的带领下,以“启迪智慧 润泽心灵”作为校训,确立了“自主自信的学园、向上向善的乐园、共生共长的家园、育人育心的花园”这一“四园”办学目标。进而形成了“四自一乐”的育人理念,其中“四自”即“自省躬身、自律正身、自主发展、自信成长”,“一乐”即“乐群”。学校通过校园环境建设、传统节日活动、特色课程构建以及教师素养提升,将学校办学目标与育人理念具体化、可操作化,有效推动了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开展。”


本次研讨会的大会交流环节结束后,海淀区30余所中小学的干部教师围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进一步开展了分组研讨,深入交流和分享各自学校的实践经验,精彩展现了海淀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进”校园工作的最新成果。交流活动对进一步引领海淀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迈向新的高度,带动更多的老师投身课程创新与实践,激发更多实践成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优秀传统文化“三进”校园的骨干力量再度增强


培育师资、树立典型、凝聚队伍、孵化成果、推广经验、提高育人实效是优秀传统文化“三进”校园的重要工作策略与方式。敬德书院自成立以来开展了大量针对性的工作,尤其在教师素养提升,优秀教师发现,典型成果提炼,特色课程孵化方面可谓成效显著,一大批海淀教师在书院培训、学习、研讨和交流,然后返回学校、走进课堂,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探索。为持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2017年海淀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奖得以设立。此项评选隔年举办,由敬德书院组织实施,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三届评选活动。


2021年海淀区又有36位干部、老师获此奖项。三届传播奖总计近百名优秀教育工作者受到表彰,在海淀教育系统起到了鼓舞士气、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积淀成果的显著作用,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进”校园的骨干力量不断增强。实践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仅仅是教育者的事情,她是每一个人中国人的事情,要坚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图片


图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讨会

花  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专栏

敬德动态

供稿 | 敬   德

责编 | 谦   山

           杨惠芬

美编 | 水芙蓉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