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丽君: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师德力量

时间:2021-09-17 浏览:313
图片

中共海淀区委教工委书记  尹丽君



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

教师要有良好的政治素养。

教师要切实做到知行合一。

教师要不断丰厚传统文化的底蕴。


进入了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系统的师德师风建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强调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始终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要求各地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上个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教育系统开展师德专题教育的通知》,强调要“面向广大教师组织开展师德专题教育,强化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前不久,我们海淀教育两委也出台了《海淀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细则》。在迎接党的百年华诞这一重要时间节点上,敬德书院举办主题为“传统文化与师德修养”春季论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海淀教育落实教育部师德建设精神的重要举措,表明了海淀教育人抓好抓实师德建设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是党的教育活动开展的基础和关键保障,我们的教师要坚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师德是教师的灵魂,理想信念是师德的根本,是人之大德,更是师德师风的根本。


当前做好师德建设工作,教师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作为教师要有理想信念,坚定信仰和政治立场不动摇,特别是要能够认清网络世界当中那些有迷惑性思想和观点,明辨是非曲直。青年教师要坚持正确的立场,树立崇高的师德追求,以立德、育德初心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使命。


其次,教师还要有良好的政治素养。目前社会转型升级、文化多元碰撞、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学校的德育工作呈现了多样化和复杂性。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政治素养是师德素养的核心内容。只有教师具备了良好的政治素养,才能实现对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各方面的正确引导,进而实现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伟大教育工作。


第三,教师要切实做到知行合一。师德素养不仅体现在教育场所,也体现在日常生活当中,是教师综合素养的集中反映。教师要确立教师身份的认同,以教师身份为荣,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要对职业有敬畏感,要有知行合一的德育原则。能够将将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形成和积极的道德实践融入日常生活、网络社交的一言一行当中。特别是要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不能成为两面人,不能做违反师德、违纪违法的事。每位老师都是学校的窗口,也是沟通家长和学生的桥梁和纽带。老百姓对教育的认同、对学校的信任都是首先从对教师的信赖开始的。目前我们的教师来源多元,年轻化程度高,思想活跃。个别教师只把教育当作职业而没有当成事业去看待,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这都是因为他们自身师德修养缺位带来的恶果。教师,应该坚定的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要守住从事教育事业的初心和使命,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严守教师的底线。要在教学活动中做到“零起点”教学,一定不要做社会补习机构的推手,绝不能动员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类的培训。


第四,教师要不断丰厚传统文化的底蕴。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精神特质,是一种崇德的文化,重伦理、重道德,特别是重视人的道德完善和精神境界的提高。每位老师都要不断地丰富自身的传统文化的底蕴,特别注重对传统礼仪文化的学习,做一个文明有礼、谦和大方的“君子型”教师。 


高尚的师德不是抽象的、可望而不可及的,而是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的点滴当中不断的追求道德、修养道德、实践道德所形成的。4月20号,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要坚定信念,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身为教师,我们应该不忘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用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筑魂、启智润心,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明辨是非曲直,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图片


图片

专栏

敬德动态

供稿 | 敬   德

责编 | 谦   山

美编 | 水芙蓉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