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敬德书院学术研究

时间:2019-12-31 浏览:849

书院五类课程积累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包括学者谈传统文化、教师谈传统文化教育等,这些内容是书院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书院为此设立学刊,整理传播传统文化,设立课题,将致力于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的学员凝聚起来,共同探索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提升书院学术品质。无论是书院的专家学者还是书院的合作单位,彼此之间协作联系,共同参与一些学术会议,拓宽书院的学术视野。

一、《敬德书院学刊》

《敬德书院学刊》由中共海淀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主管,由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海淀敬德书院承办,属内部交流刊物。书院学刊在2019年继续本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以尊重学术为前提,切实提升中小学教师国学素养为目标,以“传承中华文化精萃、凝练民族教育精神”为办刊理念,为广大专家、学者、学员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学术交流与合作创新的平台,提供一方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与切磋教艺的园地。

本刊为季刊出版,每期围绕当季重要专题讲座设计内容,宣传海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进程,尤其是今年对于师德建设更是加大宣传力度与篇幅。此外,根据各课程班的特色,学刊也特别收录了许多老师的优秀画作,文图齐举,辞雅意丰,十分赏心悦目。

image.png

本年度春夏秋冬四季刊物全部编写完毕,字数总量上达308504字。学刊作为书院大型活动与对外交流的重要媒介,以其无声,胜其有声。在海淀区基础教育领域形成了良性的循环,传道、授业、解惑,给很多来书院研修的老师提供了学习的参考、标准的对照。对应最新的资讯、最有力的活动、最热门的教育话题,学刊一直都在快马加鞭,力求为海淀教师们提供最新鲜有营养的精神食粮,让全区教师及时掌握书院最新动态与学术发展,成为海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培训的推动力量与重要窗口。

image.png

二、对外学习交流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为了更好地扩大书院声誉,提升自身学术水平,书院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

1. 中国荆州·第二届中华诗学论坛暨首届屈原诗学奖颁奖大会

为探讨中华诗学的丰富内涵及其对当代诗词创作的影响,推动当代诗词文本批评与常理性研究,传承和发扬优秀中华传统诗词文化,中华诗词研究院于6月2日-4日在湖北省荆州市召开了“中国荆州·第二届中华诗学论坛暨首届屈原诗学奖颁奖大会”。本届论坛暨大会由中华诗词研究院主办,荆州市委市政府和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承办,长江大学协办。

image.png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研究院顾问罗辉,荆州市政协主席王守卫,荆州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吴朝安,长江大学校长冯征,荆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吕金舫等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高校、研究机构、诗词团体的6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

image.png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杨卓,云南中华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陈友康,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秦燕春,《中国文化报》专刊中心主任、《中华诗词》主编、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高昌,台湾中山大学中文系特聘教授简锦松荣获首届屈原诗学论文奖,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马大勇、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遇春获得优秀青年诗学奖者。

image.png

陈友康、简锦松、李遇春三位获奖者代表在发言中呼吁更多的青年诗家学者投入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研究,各相关学科通力合作,打破学科界限,打破现代与传统、白话与文言、新体与旧体的界限,立足传统诗学,放眼当代创作,共同营造良好的诗词文化生态,为中国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探索一条通途。

开幕式结束后,中华诗学论坛开启,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华诗学的丰富内涵及其对当代诗词创作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书院达思潮和赵杨老师受邀参与此次活动,让书院教师对中华诗词的研究前沿有所了解,为书院进一步推进诗教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第8届东亚书院国际学术研讨会暨2019年中国书院学会年会

为进一步加强中、韩等国家之间书院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书院文明的现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19年10月11日-13日在湖南汨罗屈子文化园屈子书院召开“第8届东亚书院国际学术研讨会暨2019年中国书院学会年会”。来自中、日、韩三国书院界70余位同仁参加会议,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度学术研讨和思想交流。高峰老师代表敬德书院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在会议分组讨论环节进行了学术交流。

image.png

本次会议围绕“书院文化传统与现代发展”主题,开展了若干分议题的研讨,包括.中、韩书院文化传统;中、韩书院比较研究;东亚书院研究;书院的现代发展及其它相关研究。中国书院学会会长、屈子书院院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朱汉民主持开幕式。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邓洪波、韩国学中央研究院教授、韩国书院学会副会长金鹤洙、日本大东文化大学文学部历史文化学科教授汤城吉信、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柳肃、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程方平、韩国成均馆大学名誉教授李相海等中外学者进行了会议发言,与会70余名书院代表及研究人员聆听报告并参加分组讨论。

image.png

本次会议闭幕式上,朱汉民会长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他认为本次会议第一,体现国际化,真正形成了“书院学”的研究态势,且朝着专业化、学术化、规范化研究的发展趋势;第二,凸显现代性,会议体现传统书院的“现代性研究”及当代书院依托传统书院的丰富底蕴;第三,实践性较强,指出目前的书院研究更具实践性,是书院研究的核心之一。

高峰老师作为代表参加了分组讨论,结合《敬德行远》一书的编写全面介绍了敬德书院五年工作实践和思考,对当代教育书院的创办、建设及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了阐发,得到与会者的关注和认可。通过此次会议的学习与交流,深刻感受到敬德书院的使命与担当。作为书院人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使命意识与担当能力,为弘扬中国书院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image.png

第一,书院人要明确价值支撑:需要有人类发展的视野、民族复兴的情怀、社会教化的使命、舍我其谁的担当。志不立则大事难成;第二,书院人要扩大心胸和视野:需要放眼世界,广泛的学习,敏锐的眼光,独特的视野。交流、合作、成长、进步;第三,推动书院的建设:广泛与高水平的、学术性书院建立联系与对话,学习、吸收和借鉴成功的工作方式(会议组织、协调、学术研讨等等)。立足海淀、扩大视野,建设更广阔的工作平台;第四,促进书院的发展:积极开展与中国书院学会在内的高水平、专业学术机构的联系与合作,打造书院更高的发展平台,希望有一天中国书院学会年会、东亚书院学术研讨会这样的高端会议能在敬德书院举办。

三、书院课题研究

1. 启动海淀区十三五教育规划群体课题《海淀区中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教育实施策略研究》

中华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集中的体现。2018年9月25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了《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将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作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工作和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举措。要求地方教育部门加强统筹规划,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措施,确保工程各项活动的广泛开展。

image.png

为了更好地落实《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开拓海淀区中华经典诵读教育新局面,我们决定成立《海淀区中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教育实施策略研究》课题,力求探索中华经典诵读教育在海淀区中小学的实施策略,惠及更多的群体。

本学年已完成课题的立项、实验学校及子课题申报工作,得到了八一学校、理工附中、翠微小学、红英小学等二十余所中小学的积极响应。2019年11月26日,还在清华附中上地学校召开了子课题开题现场会暨清华附中上地学校经典诵读教学展示活动。在总课题组的引领下,各子课题校确定了研究方向,明确了研究思路,在经典诵读教育实践中开展着有益的探索。

image.png

2. 继续开展海淀区中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实施研究

为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海淀基础教育的融合,培养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教师,促进非遗与校园文化、核心素养工程的切实融合,“海淀区中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实施研究”课题组在2018年立项、调研、初步展开研究的基础上,继续针对非遗课程“教什么、怎么教”展开探讨。目前,经过两次子课题开题以及两次“非遗教育研究校园行”的活动后,非遗课题组有45所项目校,48个子课题。课题组主办了“非遗问道,德润温泉”“非常文化,遗香枫丹”等校园活动,参加了第四届京津冀“非遗进校园”交流会暨海淀区“非遗进校园”成果展,同时在翠微小学和育英学校展开两次非遗课程实践探索研讨会,展示了15节非遗研究课,并先后四次征集师生非遗作品,为书院春秋论坛增光添彩的同时,也充分展示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成就。课题组延续过往做法,通过朋友圈的《非遗教育前线快报》分享课题组信息,并冀望通过群体课题研究,不断提升学术能力,提高书院学术声誉。课题组的活动,不仅得到北京市文委、文明办以及海淀区多位领导的赞誉,而且得到了北京电视台等十多家媒体的报道。

image.png

image.png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