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几首古诗词,带你感受古人笔下的雪景

时间:2021-11-19 浏览:222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即太阳到达黄经240°时。“小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节气。小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


         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意思是,“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改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雪量还不足,因此称做小雪。进入该节气,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气温明显下降。


在小雪节气来临之际,小编为大家带来几首描写雪景的古诗词,陪大家一起迎“小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 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这是岑参最负盛名的一首诗,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联,以春天的梨花比喻冬雪,别出心裁。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象,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历来为人广为传诵。


别董大二首(其一)[ 唐 ]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七绝诗前两句写景:黄沙千里,遮天蔽日,阳光昏暗,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后两句别友:此去莫愁遇不到知己,天下谁人不知道你呢。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写的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夜雪[ 唐 ] 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在诗中,诗人并未看见下雪,而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使读者切实感受到这场夜雪。

诗的前两句是写人的所感所见,“衾枕冷”是感受,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窗户明”,是所见,但却不是看见了雪,看见的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后两句诗人从听觉写所闻。这场夜雪到底有多大,诗人并未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判断出“雪重”。结句以有声衬无声,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



对雪[ 唐 ] 高骈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这首七绝借景抒怀,诗中不着一雪字,只用了雪的别六出代替,写得别具一格。雪花呈六边形,所以古时以六出指代雪花。诗人坐在窗前,欣赏着雪花飘入庭户,雪花把窗外的青竹变成了洁白的琼枝,整个世界都变得明亮了。接着诗人又想象此时如果登高远望,那野外一切崎岖难走的道路都将被大雪覆盖,展现在眼前的将是坦荡无边的洁白世界。结句借景抒怀,诗人希望白雪能掩盖住世上一切丑恶,让世界变得与雪一样洁白美好,道出了作者胸中的感慨与不平。



清平乐·雪[宋]孙道询悠悠飏飏。做尽轻模样。半夜萧萧窗外响。多在梅边竹上。朱楼向晓帘开。六花片片飞来。无奈熏炉烟雾,腾腾扶上金钗。

孙道询是南宋女词人,这首词从女人的细腻观察入笔,让人叹为观止。“悠悠飏飏,做尽轻模样。”,这一句最受人喜爱,清代词人纳兰容若曾经化用过此句。“轻模样”,轻盈的模样,此形容可谓贴切传神。全词借物抒情,不写一字之喜,不着一句之怒,作者用轻灵的笔触,把一个女子一喜一嗔的神情,刻画得是如此细致入微,惟妙惟肖。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