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

时间:2021-04-03 浏览:427


清明时节知多少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此日太阳到达黄经15度,又名“三月节”或“踏青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到这一时节,中国大地无论南方北方,气温普遍上升,南方雾气减少,北方风沙消失,空气清澈,景物明晰,因此得名“清明”。这是一个表征天气物候的节气名称。民间谚语有“春分后,清明前,满山杏花开不完”“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等,这时,全国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已都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清明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光融融,晴和明朗,生机盎然。人们纷纷涌出郊外,开始一年一度的踏青活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这首《清明》,太过脍炙人口,以至于其描绘的画面几乎成了清明的“标准配置”:纷纷细雨、悲伤行人、借酒消愁、牧童骑牛。清明,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备受文人墨客青睐的日子。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关于清明的诗词。



“胧月上山馆,紫桐垂好阴。可惜暗澹色,无人知此心。”桐花“年年怨春意,不竞桃杏林”。清明时节,山坡上的桐树开出淡紫色花朵。第二句中,鴽指鹌鹑之类。田鼠,阴类;鴽,阳类。古人认为,阳气盛,阴物化为阳物。最后,虹是阴阳交会之气,日照雨滴而虹生。清明末到谷雨时节,雨量增加,气温上升,空气中的含水量增加,在明朗天气,有虹出现。总的来说,这一整句话的意思便是——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回到了地下的洞中,鹌鹑鸟开始增多,然后是雨后的天空中可以见到彩虹了。


      风有信,似有德行,于是在我们的传统中,把“信风”又称为“德风”,反映了我们民族传统中“万物有灵、以德为上”的观念。清明时节,桐花、麦花、柳花依次开放。只有在恰当时节问候这些盛放的花朵,才能不辜负大自然的一番美意。 


       古人将一年中的“八风”都起了名字:东风叫明庶风、南风叫景风(亦名凯风),西风叫阊闾风,北风叫广莫风,东北风叫条风(又叫融风),东南风叫清明风,西北风叫不周风,西南风叫凉风。清明源于“清明风”。春秋时《国语》中记载:一年“八风”中,“清明风”属巽,即“阳气上升,万物齐巽”。汉朝刘安所作的《淮南子·天文训》中也有“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的记载。清明前后往往细雨霏霏、和风拂拂,正是种植庄稼的大好时节,这时的风和雨都是人们所喜欢的。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