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教师说文化:温暖从内心开始 ——《论语》学习心得

时间:2021-12-29 浏览:119
图片

李娜(海淀北部新区实验学校小学部)


一、学习是温暖的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开篇的几句话,早已耳熟能详。当我来到敬德书院,静心聆听老师讲《论语》,讲孔子时,“子曰”一出现,我就会不由得心生敬意。自己研读《论语》,查了“子”的注释,原来在历朝历代对“子”这个称呼虽不太相同,但都有尊称之意。孔子先师在两千五百年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能被世人尊称为“子”,可见先师所创的儒学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他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

 

静下心来学习的日子,敬德书院的高老师和我们分享很多学习的心得和方法,例如,程子曰:“学者须将《论语》中诸弟子问处便作自己问,圣人答处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正是这句话让我从知《论语》到好《论语》,最后让学习《论语》成为一件乐事。

 

每次读《论语》都会心生温暖,因为夫子总是以一种温和的语气,把自己的学识和阅历分享给弟子,知无不言,以诚相待。翻开《论语》细细品文,夫子和蔼可亲的形象竟跃然纸上。一棵大树下,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面对他的弟子,不急不躁,娓娓道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正是有了这样的老师,才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夫子用自己一生的经历来教育他的弟子,每一件事,都是教育的契机,夫子的友善、仁爱温暖着弟子的心灵,也通过文字穿越千年温暖着我的内心。学习是温暖的。


图片
图片


二、教育是温暖的


我也是老师,我和我的学生是如何相处的呢?仔细回忆,和学生的对话,“你要怎么做,你不能如何做……”每一句话都似乎缺少了它应有的温度。换个说话的方式和我的学生相处吧。我们班的金同学,来自一个单亲家庭,孤僻任性,上学后很难和同学友好相处、课堂上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成了他最大的困难。老师指出他的问题,他就会向老师翻个白眼,表示不满。那是一天的中午,和往常一样,我们在午餐后听故事,下课了,还差一分钟左右没有听完,有的孩子要去卫生间,我刚想把故事暂停,发现金同学不知何时站在了电脑前,一动不动地听着故事。我就半蹲下来问他:“你为什么站在这里?是想把故事听完吗?”他点点头,我说:“那老师先不暂停了,我把声音开大一点,你可以回座位听,不过听完要记得去卫生间。”他安静的回到座位,班里也跟着静了下来。听完故事,他乖乖地去了卫生间。回来时走到我面前,拍拍我的胳膊问:“李老师,你知道我的小名吗?”我在家访时了解过孩子们的小名,就说:“知道呀,你的小名叫乐乐。”他说:“对,不过我爸爸都叫我乐宝。”这是他第一次主动和我聊天,我的心里暖暖的,叫了他一声“乐宝”,他还不好意思地笑了,羞涩中透出一抹温暖的光。没想到教育就在这一刻真实的发生了,从那以后我们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愿意和我说他的事情,我也会耐心听,原来他和同学之间的矛盾很多时候是他想象的,有同学靠近他就使劲跑,他以为别人要追他,有同学超越他一米安全距离,他就会以为别人想打他,先来防御……了解了事情的真相,我给他讲其中的道理,他也愿意听了,现在很少有同学给他告状了,他的朋友也多了起来。上课做个小动作我一个眼神,他会马上坐好。


原来我改变了,我的教育就会发生一个完全的变化。我的孩子就会更多地感受到师者的温暖,这才是阳光的教育,师者把自己心中的阳光洒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我心中的阳光就是为师者的仁爱与真诚吧,原来孔子先师一直都在,他的万世师表凝练在《论语》的字字句句中,研读《论语》将夫子的光芒注入我的心田,教师这个职业真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守住这颗温暖的师心,教师不仅是最光辉的职业,还是最美的职业。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这份幸福是由内而外的,它不依赖于金钱,也不依赖于权力,更不依赖于地位。那是完全来自内心的幸福,那是责任与担当的幸福。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当我给孩子朱砂启智,我便是他们的老师,我就要毫无保留的传道授业解惑,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以诚相待。早晨学生的一句“老师早上好”,我会真诚的回礼,上课下课,我们都会恭恭敬敬地彼此问候,放学后我会先真诚的与同学告别,遇到突发事件也会真诚地倾听学生讲述事情的始末。用一份真诚的心,温暖每一个教育的时刻,为人师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


图片
图片


三、生活是温暖的


温暖从内心开始,学习的温暖和教育的温暖让我的生活也温暖起来。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经常给父母发个信息,周末回家看看,和家人、朋友多亲近,有时间和同伴一起学习经典,彼此的心灵互相温暖,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夫子一生为学,用毕生的经历和学识教育着他的弟子,温暖着两千多年以来师者的内心。我已是不惑之年,能有幸研读《论语》,心有所感,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式在改变,生活中充满阳光,处处都是幸福与温暖。


图片
图片


图片

专栏

敬德学苑

供稿 | 敬   德

责编 | 冬   冬

美编 | 水芙蓉


供稿:敬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