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教师说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高中英语教学

时间:2021-09-15 浏览:365
图片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在英语学科课程性质方面指出 “英语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是思想与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和使用英语对汲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相互理解与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我们广大英语教师已经意识到英语教学不再单纯是英语语言教学,借助英语这一语言工具,传播中华文化也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不过,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存在着以下问题,需要寻求有效途径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不够。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的时期,思想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左右。一些高中生对外来文化盲目狂热,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却熟视无睹。他们认为国内的东西比不了国外的东西,甚至羞于谈起;或者认为中国传统大家都知道,不屑于谈起。这样片面的错误的认识,急需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予以纠正,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文化的辉煌与灿烂。培育中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教师对中华文化的教学力度和挖掘深度不够。多英语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较深,认为英语教学重点在培养学生具有全球化视野,在教学实践中比较重视借助英语这一语言工具,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西方文化,以期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因此在教学中关于中华文化方面的渗透较少。即使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教学,也易流于表面,只是简单地知识介绍,缺少深入探究和挖掘,常常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导致教学流于形式,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无法到达学生心里,因此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自豪感与使命感。


教材内容涉及中华文化的内容较少。笔者所任教的海淀区使用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教材中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单元:模块一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中国节日;模块二第五单元第二课,京剧;模块二第六单元第一课,中国画;模块二第六单元第三课,中国剪纸;模块六第十六单元第二课,中国姓名文化;模块六第十八单元第三课,一首古诗;模块八第二十四单元第三课,北京胡同。相对来说,教材中涉及中华传统文化部分的内容较少,所涉及的部分也只是一些简单的事实性介绍。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虽然老师们已经认识到中华文化的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还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寻找切实有效的办法,使英语真正发挥其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图片


二、浅析解决途径


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阶段,要以增强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精神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又要注重发挥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辅以必要的课外辅导,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与渗透,帮助他们学习、理解和鉴赏中外优秀文化,培育中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拓展国际视野,增进国际理解,逐步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就是说,我们的高中生不仅要“放眼世界”,更要“胸怀祖国”,而且只有“胸怀祖国”,才有可能更好地“放眼世界”。


(一)在课堂英语教学中,以现有教材提供的语言材料为载体,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及对比教学活动,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学。


利用教材文本,开展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由于现有教材文本资料不够充足,所以英语教师必须以现有教材为载体,拓宽思路,采取多样的方法,将中华传统文化引入英语教学。笔者讲授Chinese Paper Art时,引入了研究性学习活动。教材文本介绍了中国剪纸艺术的历史及种类。在对文本学习之后,教师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Besides Chinese Paper-cuts, what other Chinese traditional arts do you know? Introduce one of them.


任务布置完后,学生分组查阅资料,实地考察,汇总资料,动手操作,仿照教材所学的文本,撰写一项中国传统技艺介绍,然后介绍给全班同学。这项活动的展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视野拓宽了,更加广泛深入地了解传统艺术的丰富表现形式和特点,感受不同时代、地域、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接触和体验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民俗风尚,认识到中国传统艺人的睿智,以及中国传统技艺的精湛,进而保护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也就水道渠成了。


利用教材文本,开展中西文化的对比教学现有教材中,国外的文本资料较多。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文本,进行比较教学,引导学生关注本国的传统文化,找到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异同,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浸染和熏陶,从而激发高中生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以北师大版教材选修模块六第十六单元第一课为例,教材文本介绍了庞贝古城的毁灭、发掘与保护。学生在文本解读之后,常常感慨于庞贝古城的悠久历史及对人类历史研究作出的贡献。此时,教师可以适时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中国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对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笔者引入了敦煌文化的学习,带领学生阅读相关资料,观看部分敦煌壁画,引领学生去了解、感悟敦煌壁画之精美,古代艺人技艺之高超,同时让学生比较庞贝古城与敦煌壁画的异同,进而对学生进行文化品格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与本国文化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加深理解本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珍爱本民族文化的意识及产生保护本民族文化的动机。


图片


(二)在课外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手段引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引入英语戏剧活动戏剧教学在西方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也常常把戏剧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通常选用西方传统剧目进行排练。笔者所任教的学校每年英语戏剧节都会呈现诸多的西方英语剧目,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公主日记》等。每每听到学生们感慨西方戏剧文学底蕴深厚时,笔者为中国文学鸣不平。如果学生一味崇拜国外的文学,那么如何才能产生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呢?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除了可以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与弘扬,不更应该是我们的使命吗? 


因此,笔者在所任教年级首先进行了探索与改变。在课外活动中,我们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将弘扬传统文化的剧目搬上舞台,展现在全校师生的面前。我们自编自演《昭君出塞》,学生们认真研读剧本,揣摩角色心理,体会古人的心路历程。剧目中雅致的古典音乐、优美的古典舞蹈、端庄华美的古代服饰,无一不让学生叹服,无一不使他们感叹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事实证明,我们的尝试是成功的,我校的《昭君出塞》在“希望中国”英语戏剧大赛展演中,荣获全国特等奖,又一次向学生们证明了中华文化的神奇魅力。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引入英文演讲活动高中学生应该能够借助英语语言,传播中华文化,让世界更多地更好地了解中国。笔者认为高中教师在课外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本民族文化,重视本民族文化的输出。而英语演讲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笔者在指导学生课外英文演讲活动中,再次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当看到所指导的学生在舞台上,或激昂地朗诵一首英文版的《登鹳雀楼》,或娓娓道来对民族舞的喜爱,或即兴编织一个红红的中国结的时候,我想无论是表演者还是听者,都会由衷地生出一种民族自豪感。想必那自豪感之后就是油然而生的保护、传承与传播意识了吧。


综上所述,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开展研究性学习及对比教学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英语活动,多角度、多手段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对本民族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产生文化认同,使他们愿意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及传播者,真正做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有责任引领我们的学生去探索、去传播,让世界了解中国。 


图片


本文选自《敬德书院学刊》(2020年秋刊)


图片

专栏

敬德文丛

供稿 | 达思潮

责编 | 达思潮

美编 | 冬   冬


供稿:敬德书院